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出自欧阳修手笔的《新唐书》、《新五代史》问世不久,就遭到了吴缜的有力批驳。由此引发一场争论,但主要的还是“报宿怨”与“复父仇”说,以致形成“吴缜公案”。事实上,吴填“初登第”时,《新唐书》修成已有四年之久,“报宿怨”说不攻自破;欧阳修入史局时,吴父及第已长达十二年,吴父“初登第”一说便不成立。可见两说纯属无稽之谈,吴缜撰《新唐书纠谬》等书的真正动机,是针对《新唐书》诸多失误而发,并无他意。  相似文献   

2.
《伶官传序》是欧阳修为他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写的序言。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改号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今江西吉安)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与宋祁合编《新唐书》,独著《新五代史》,一人独占两部正史,又编撰了《集古录》等金石学名著以及《崇文总目》等文献目录学著作。这些著作集中反映了他丰富多彩的史学思想与治史方法,即:重民至治,经世致用;实录简著,明微别嫌;金石证史,法严词约;疑古惑经,褒贬义例;轻天重人,损君益民等。  相似文献   

4.
<正> 欧阳修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史学家,二十四史中其参与修撰的就有《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二部。前一书他只是修撰者之一,而《新五代史》(原名五代史记)则是其独家精心修撰,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史学思想,是其史学思想的一次全面实践。关于这部书,学界已从修撰义例、与《春秋》,《史通》的关系、同薛居正的《旧五代史》的比较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讨,然对于其中反映的欧阳修的史学思想,仍缺乏全面系统地研究。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点管见,以求教于学界同人。  相似文献   

5.
《二十四史》中,《旧五代史》的命运最为悲惨。在它问世后的百年间,便被人讥为“繁猥失实”而遭到冷落,出现了陶岳《五代史补》、王禹偁《五代史阙文》等补阙著作,欧阳修甚至将它推倒而重写《新五代史》。金章宗泰和七年(一二○七年)更明令“新定学令内,削去薛居正《五代史》,止用欧阳修所撰”(《金史》卷十二《章宗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景祐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三年,为被贬官的范仲淹申辩,坐眨夷陵令。康定元年(1040)召回任馆阁校勘。嘉祐二年(1057)以翰林学士知贡举,排抑险怪奇涩的“大学体”,提倡平实的文风。嘉祐五年任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三年(1070)自号六一居士,次年以太子少师致仕,居颖州。卒谥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所著史书除《新唐书》外,还有《新五代史》传世。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他所领导的古文运动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继续和发展。欧阳修适…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他参与编纂《新唐书》,独立撰写《新五代史》,在著名的“二十四史”当中,一个人名占两史,此外,他的《集古录》和《集古录跋尾》,首先利用金石文字考订历史事实,始创我国现代考古学的前身——古代金石学。他早年参加编修的《崇文总目》,如今虽有残缺,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官修总书目。他又编撰《欧阳氏谱图》,创制新编家谱体例,开启宋以后的新谱牒学。在我国史学史上,欧阳修称得上是一位有着多方面贡献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8.
欧阳修擅长古文,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被苏轼誉为“今之韩愈”(《六一居士集叙》)。他也酷爱史学,所著《集古录》一千卷是中国第一部金石学巨著;任史馆修撰时与宋祁等一道修《新唐书》,纪、志、表三部分皆为他所撰。在英宗治平四年(1067)以后,他被贬为地方官,又著《五代史记》,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五十三年中的史事。为区别于薛居正奉诏监修的《五代史》后称《旧五代史》),亦称《五代  相似文献   

9.
王船山与司马光是我国古代主张“鉴史以资治”的著名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以下简称《通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是我国古代极负盛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王船山深怀亡国之痛,穷经究史,晚年撰写了《读通鉴论》、《宋论》两部史论和一部当代史《永历实录》。他的史论著作,堪称我国古代历史理论的珍品。王船山与司马光都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历史学家,深受《春秋》“大义”的熏陶。《春秋》笔法给中国古代史学留下了许多弊端,流毒深远,效尤者历代不绝,王船山与司马光也深受其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自撰《新五代史》,写了五十多篇序和论,还有二百多条小注,其中有不少也是论的性质。后来,他奉勅与修《新唐书》的本纪、志、表三部分,又写了序、赞二十余篇。这些序、论、赞所涉及的问题虽然很多,如《新唐书》卷一《高祖本纪赞》论唐之兴盛,卷十《昭宗本纪赞》论亡国不必皆愚庸暴虐之君;《新五代史》卷二《梁太祖本纪论》论不伪梁,卷四《唐庄宗本纪论》论沙陀世系,卷十《汉高祖本纪论》论即位改元,卷十三《梁家人传序》论女祸,卷二十四《郭崇韬传论》论枢密使之沿革,卷二十七《康义诚传论》论侍卫亲军之制,卷四十《温韬传论》论厚葬之弊等等;但也决不是泛滥无归,没有主题。这个主题就是“治乱盛衰之理”。记“兴废存亡之迹”、论“治乱盛衰之理”,这本来是我国历史编纂学的传统。欧阳修撰《新五代史》的主观动机,又  相似文献   

11.
司马光(1019—1086),是继司马迁之后又一个终身修史而确有重大贡献的人。他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一部堪称通贯古今的编年体的空前巨著——_《资治通鉴》(后世简称为《通鉴》)。除此,还编著了与《通鉴》相辅而行的九部史书专集,其中《通鉴目录》(即今之提要)和《通鉴考异》,则  相似文献   

12.
呜呼!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呜呼:感叹词,唉。前人说欧阳修以五代为乱世,所以他所作的《新五代史》叙论,多以“呜呼”开头。盛衰:指一个王朝的兴盛和衰亡。天命:宿命论者所谓上天的意志。《新五代史·唐家人传》中记载李存勖(xù序)将出库物给军,刘后不肯,说:“吾夫妇得天下,虽因武功,盖亦有天命……”遂不发饷,以致身死国亡。薛居正著的《旧五代史》也把  相似文献   

13.
<正> 宋、明二代,江西籍史家为数众多,他们的作品在中国史学史上应具有一定的地位。宋代江西籍史家的作品,如欧阳修的《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徐梦萃的《三朝北盟会编》、洪皓的《松漠纪闻》等,已有不少人论述。明代江西籍史家的作品,很少人提到。本文拟对此作粗略评述,以求正于行家。 明代江西籍史家著名的有:权衡(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元末明初),字以制,号葛溪,吉安人,作品有《庚申帝大事记》、《庚申外史》。萧洵(约略与权衡同时),吉水人,作品有《故宫遗录》。危素(1303—1372),字太朴,一字云林,金溪人,元末与修宋、辽、金三史,作品有《草庐年谱》、《宋史稿》、《元史稿》,诗文集曰《危学士集》。曾鲁(1319—1372),字得之,新淦(今新干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本第五册里的《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在二十四史中,象唐书一样,五代史也有两部:一部是北宋初年宰相薛居正等人修撰的,凡一百五十卷,后来称《旧五代史》;另一部是北宋中期欧阳修编写的,共七十四卷。称《新五代史》。《旧五代史》材料芜杂,文体卑弱,“繁猥失实”①。可是由于其修撰者大都亲身经历过五代的历史场面,见闻切近。因而保留了比较丰富的原始资料。《新五代史》的编写者欧阳修为北宋文坛巨擘,他的文章远在薛居正等人之上,再加上他看到了  相似文献   

15.
《资治通鉴》是北宋修成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它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四○三年),下迄五代世宗显德六年(公元九五九年),记载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由司马光主编,刘恕、范祖禹和刘邠等是主要编写者。司马光(公元一○一九年——一○八六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洓水乡人,世称洓水先生。仁宗时中进士,哲宗时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一○八六年病卒,享年六十八岁。追封“温国公”,谧“文正”。司马光从小酷爱史学,“自幼至老,嗜之不厌”。除撰《资治通鉴》外,还有《稽古录》、《洓水纪闻》等。他在研究史学的过程中,发现当时的史籍浩如大海,却没有一部简明而完整的通史著作为学人提供方便。他说:“从春秋之后,迄今千余年,《史记》至《五代  相似文献   

16.
<正>《新五代史》是欧阳修在宋初薛居正等人官修的《旧五代史》的基础上重新写成的一部私人著作,全书七十四卷,分本纪、传、考、世家、年谱、附录六个部分,写了从朱温篡唐建梁,中经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到赵匡胤篡周建宋,共60余年的历史。《新五代史》历来受到文学研究者们的重视,说他“深得《史记》神髓”,是后代历史家学《史记》学得最好的一部作品。近几年来,经过反复研究,觉得这话的确有道理,本文拟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方法两方面分别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17.
<正>自唐宋而降,关于《顺宗实录》撰者的问题几无人提出异议。清沈钦韩首倡今存《顺宗实录》非韩愈撰说,他针对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所称“详本”、“略本”写道:“韦处厚先撰者三卷,昌黎后撰者五卷。略本是韦,详本出韩”。他以今本《顺宗实录》与《考异》相校,发现“无一事与详本合而适合彼所称略本”,从而得出今本“非韩公本文”的结论。根据这个结论,今本当出于韦作。  相似文献   

18.
一欧阳修的重要史学著述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江西庐陵人,是我国中世纪史上一位出类拔萃的史学家。他对我国史学的发展是有卓越贡献的,其史学著述也极丰富,除散见于文集里的传状碑志外,最为后世珍重的当数《新唐书》的纪、志、表二十卷,《五代史记》七十五卷和《集古录跋尾》十一卷。这些博综故闻,兼擅文采的著述,既表现了欧阳修复绝的治史才华,决定了他在史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同时也是祖国文化宝库中一笔丰盛珍贵  相似文献   

19.
司马光的诗     
司马光是一大史学家。这是古今都无异议的。因为他费了十九年的精力,成功地主编了一部编年史巨著:《资治通鉴》。 司马光从儿童时期起,到六十八岁病终于哲宗朝的相位上,一生受到四朝上下官民的尊敬。这并非偶然,而是因为他一生有令人钦仰的道德、文章及业绩。《司马温公年谱·遗事》引《云谷杂记》云:“儿童颂君实,走卒知司马,温公盖千载一人而已!”(请参看《资治通鉴丛论》255页拙文《通鉴著者司马光》)。  相似文献   

20.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吉州永丰(今江西永丰县)人,著名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欧阳文忠集》。选入教材的作品有《卖油翁》(初2)。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宋朝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著作有《嘉祐集》。选入教材的作品有《六国论》(高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