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徐铉注音是以《唐韵》为主要依据的。音义错位的现象,即徐铉注音与许慎释义不能对应,义错位现象选例作一些辨析。但仔细核查徐铉注音与许慎释义,经常可以发现一些徐铉注音另有义,而许慎所释另有音。文章就此类音  相似文献   

2.
徐铉是南唐至宋初重要的文臣,堪称一代文宗。他在诗歌创作中,明显流露出对李白的推重与模仿,带有鲜明的"李白体"倾向。李白体就是不以构思缜密取胜,而以下笔敏速见长;作诗以气为主,风格豪放飘逸;语多振笔而成,往往不受拘束。徐铉率然下笔的创作积习、诗酒自娱的生活情趣、儒道兼容的思想内涵等均与李白有着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徐铉的傲气 北宋时,有个叫徐铉的人以博学多才闻名干世。一次,江南选派徐铉进京纳贡。按照惯例,朝廷要派一位陪同的押伴使。朝中众人都因没有徐铉的学问大,怕被他耻笑而不敢前往陪行。宋太祖深知徐铉的学问和为人,传旨一名不识字的殿侍去陪同徐铉纳贡。当这位殿侍陪伴徐铉上路后,从渡江开始,  相似文献   

4.
宋代黄庭坚在诗歌方面虽与苏轼齐名,但风格尚瘦硬,实际效仿为杜甫。诗词之中浮艳之气浓厚,其中的禅趣给人以隽永之美。  相似文献   

5.
徐铉以《唐韵》为依据为《说文》加注反切注音,因此徐铉注音与《唐韵》注音的一致性非常明显,但从韵书收字的规模、徐铉切语用字的变化以及徐铉注音的实际结果出发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两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南唐与宋初,徐铉七律如其仕途一样,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变化.其前期七律,虽有元和风调,但情调与手法上更类晚唐诗风,而后期在题材、风格及创作手法上都向元和风调的主要代表者白居易靠拢,成为宋初白体的代表性诗人.这一变化不仅体现了南唐入宋作家心态的转变,也体现了唐末五代到宋初政治格局的变化对士人诗风的影响及宋初右文政策对士人明松暗紧的束缚.  相似文献   

7.
由五代入宋的徐铉的送别诗打破了晚唐以来许浑等人模式化、机械化写作的模式,立足于自身感情的抒发,借送别他人之际,诉说自己的归乡之意、思乡之情。徐铉的归乡之思,更多的是他无奈之情的流露。他已将故乡的概念赋予了更深厚的内涵,不仅仅是地域范围、乡土亲情层面上的思乡,更多的是寻求精神领域的一种寄托,包含了更多的寻根意蕴。  相似文献   

8.
南朝名家江淹的抒情小赋流露出幽怨悲怆的情韵之美,在怨情之中充满了对人生、命运的睿智思索,在艺术表达上也呈现出丽而清拔的风格美,在浮艳侈丽文风盛行的宋齐梁文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9.
徐铉是五代宋初过渡诗人中颇有声名的一位诗人,而学术界对徐铉及其诗歌的研究非常少.本论文从四个方面对徐铉及其诗歌进行了初步探究:在徐铉其人部分中初步探讨了徐铉的生平与交游情况;在诗歌分类部分中将其诗歌分为酬唱诗、送别诗、咏物诗、题壁诗、其他等五类;在诗歌艺术特征方面,指出其诗歌对仗工整、善用典故、平淡流易、清新自然等特征.在整个五代宋初的诗坛上,徐铉是连接唐末五代与宋初诗坛的重要过渡.  相似文献   

10.
<正>"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这充分肯定了柳永在宋代词坛的崇高地位,才华横溢的柳永仕途却历尽坎坷,最终未遂平生大志。十八世纪法国作家布封曾经提出"风格即人",他认为"文章风格实质上是作者精神面貌的一种体现",因此,笔者认为从柳永的词入  相似文献   

11.
从南唐儒士到降宋文臣,徐铉经历了故国沦丧、江山易代的痛苦。他的诗文既表现出直率儒雅的品性,也流露了入宋之后如履薄冰、进退维谷的心绪,真实地展现出特定时代当中典雅文士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2.
徐铉是五代宋初文坛上著名的文学家,根据其入京初仕、贬官出京、再次入京以及入宋的四段生活经历,可以将其诗歌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诗歌创作上分别表现出不同的主题和内容偏重.  相似文献   

13.
徐铉家世考     
徐铉是五代宋初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学者。目前对于徐铉的生平事迹的梳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他的家世的研究还较薄弱。徐铉的郡望、祖籍和出生地是三个不同的地方,有关他的父母、妻子和其他亲人的情况,均有一些史料可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造字法的理论,以徐铉校订版的《说文解字》中的"视"为研究对象。根据汉字的共时和历时材料,通过对"视"及构成"视"的部件的分析,指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视,从见示,神至切"的不足,"视"应该从见,从示,应归为会意字。  相似文献   

15.
《质论》是集中体现徐铉政治思想的一部作品.我们从其中现存的六篇文章中可以发现徐铉政治思想的核心是论述君臣之道及君臣关系。徐铉的臣道观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以儒家“义”思想为准的,要求臣子以天下公义为根本.再以道家无为守道、以损求益思想为护航以求全生保身。对于君臣关系,徐铉要求君子无为而臣子有为。并以师友相尊,最终实现上下交感、用心以一的政和人谐局面。  相似文献   

16.
以愚困智     
北宋时,有个叫徐铉的人以博学多才闻名于世。一次,江南选派徐铉进京纳贡。按照惯例,朝廷要派一位陪同的押伴使。朝中众人都因没徐铉的学问大,怕被他耻笑而不敢前往陪行,宰相也感到有些棘手,只得奏请宋太祖定夺。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孟郊诗歌风格论综述的基础上,通过对孟郊山水诗歌的基调分析以及语言特色的概括.对孟郊山水诗风格特征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寒苦”是孟郊山水诗的基调,“奇险瘦硬”是孟郊山水诗的语言特征,自造新语、简古概括、改造典故和以方言口语入诗是孟郊最常用的避熟避俗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8.
秦再雄是五代宋初"潇湘霸主"周行逢手下的瑶族将领,在周行逢戡乱朗州、抗击南唐和成就周行逢事业方面立下了赫赫战功。入宋后,又积极支持宋朝的统一政策,为宋统一武陵瑶区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唯一受到宋太祖两次亲自接见的瑶族人,是瑶族人的骄傲。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由此论述了其与审美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异化劳动在产生对人的类本质的否定等消极作用的同时,仍可产生积极的审美效应与价值,进而令人的审美意识与感受得以提升、发展。南朝宫体诗虽不乏风格绮靡浮艳、单纯咏物和描写女性、情趣视野狭窄、较少寄怀感思等不足之处,但其仍以语言、格律、对仗等方面的创新继续了此前诗歌的艺术探索而更趋格律化,体现了异化劳动蕴含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朱丽 《文教资料》2011,(9):76-78
在宋代经济中,茶叶经济异军突起,在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入宋后上流社会的人士热衷于斗茶艺术,对制茶工艺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了制茶工艺的发展。制造茶叶的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好质量关方能造出佳品,否则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茶叶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