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村长老王在地里转了一圈,看到北坡上相隔不远的两块麦田开始泛黄,心里便火烧火燎。这两块地每年的收种都比别人家晚,并且还都是老王费心操持,一块是五保户高奶奶的,一块是残疾人老朱的。  相似文献   

2.
问题严重了     
半夜时分,老王听到羊叫声,便叫醒儿子一块儿去看,结果看到一个贼正把羊使劲儿往羊圈外拉。老王很气愤,拿了一条绳子冲出去。那贼作势要跑,被绳索套住了脖子。老王的儿子也很配合,他从正面扑上去,将一块臭得可以灭蚊子的抹布塞进那贼的嘴里,然后两人一起将贼捆结实了,吊在院子里的大槐树上。  相似文献   

3.
小蓓的爷爷是当地有名的石匠,这些年一直在忙着雕刻新疆大理岩。这一天,小蓓来到爷爷的工作室,看到了琳琅满目的工艺品。爷爷加工的大理岩材料,色调柔和清新,工艺品的名字也很好听。"阿尔泰松涛"、"莽莽昆仑"、"滔滔塔里木河",每个名字都和它们的形象十分相符。有个大理岩雕的小石人引起了小蓓的注意。这小石人和自己一模一样,扎着马尾辫,穿着花裙子,还背着一个和自己一样的芭比书包呢。  相似文献   

4.
三个人     
我是一个人,小蓓是一个人,小许是一个人。 我们是三个人。 小蓓是个不怎么寂寞的孩子,小许是个有点寂寞的孩子,而我是个很寂寞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泰山石     
我们一行人乘夜来到泰山脚下,虽是仲夏,山附近却也环绕着一丝寒气,真乃“高处不胜寒”也。一位老人坐在一块石头上,见是我们,便上前来打招呼,从双方对话来看,这个老人叫王石,有人叫他老王,也有人叫他老石。他就是我们的导游。行至半路,我们气喘吁吁,实在顶不住了,嚷着要停下来休息片刻,老王倒也爽快,在一段台阶上麻利地清理一下,我们便坐了下来,惊奇  相似文献   

6.
正1.有一种爱,不想让你知道她约了男友一起吃晚饭,结果临下班,被通知紧急开会。两小时的会开完,小蓓匆忙赶到餐馆,见到男友还在等,很歉意,说等很久了吧。男友愉快地说:没,我也刚到。开开心心吃完饭,两人开车走,付停车费时,小蓓发现男友的车五点就计时了。她奇怪:你等了我两个多小时?男友有点不好意思,说是,本来没想告诉你。  相似文献   

7.
《教育文汇》2009,(8):11-11
据报道,在西峡第一高中,女生小蓓从5层高的教学楼上翻身跳下。此前,和小蓓同年级的一个男生猝死在课堂上。据了解,在这所省级素质教育示范高中,半年内两名学生猝死、自杀,不下20名学生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一天1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每天跑步几千米,加上考试补课轮番上阵,学生被按成绩分为三六九等,这些都是造成学生压力过大从而事故频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孙蕾 《成才之路》2012,(28):35-35
《老王》一文的写作意图主要是源于作者的"愧怍"之情。从老王的基本信息中可见老王的不幸,从作者回忆的老王的几件事——送冰、送人和送鸡蛋中,可见老王的善良。不幸而善良的老王把我们当做亲人,而"我"却忽略了老王的真心真情。老王淳朴、善良、正直,这是一种从社会底层,从普通民众中发出的光芒,然而"我"没有更好地善待、理解老王,多少年来,作者"不安""愧怍"。  相似文献   

9.
<正>杨绛先生《老王》一文的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历来是大家关注的关键句,“她究竟在愧怍什么”是大家研究的核心问题。反复阅读作品可知,杨绛愧怍的是她在与老王交往的过程中感情付出的不对等:老王待她如亲人,而她待老王只是比对其他人多了些关心,并没有把老王当亲人。在老王送给她香油和鸡蛋之前,杨绛在与老王的交往过程中内心是平静的,只是同情老王,善待老王,关心老王,在物质上时不时接济老王。在老王送给她香油和鸡蛋之后,杨绛的内心不再平静,而是经历了“抱歉—不安—愧怍”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0.
杨绛先生的《老王》中老王这一人物形象充满张力,从老王看自己、别人看老王和作者看老王三种观察视角,可看到三个不同的老王,而在作者与老王、老王与环境的复杂关系中蕴含着老王这个形象丰富的解读可能,也能通过作者外冷内热的情感进入文本的意义世界.  相似文献   

11.
杨绛的《老王》是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散文,文章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断,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不幸者的关心、同情和尊重。整篇散文散发出的是浓浓的温情,但其中有一处对老王的外貌描写却与全文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2.
杨绛先生的《老王》,是一篇深受学生欢迎的散文。杨绛先生以饱含深情的质朴的语言,描述了一组她一家人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断,表现了这位被社会冷落的普通劳动者的不幸遭遇和善良品格,唤起读者对老王的同情和敬重,谱写了一曲凄凉的人性美赞歌。阅读《老王》,必须注意杨绛先生对老王不幸遭遇的叙述。文章开篇就介绍“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这两句看似简单的叙述,不仅交代了老王的身份,而且深刻地  相似文献   

13.
能人老王     
周围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有老王这么个人,老王教书,也捣鼓电视机。最让人羡慕的是老王还会修电脑。农村人过日子,见过电脑的人都不多,想想老王的能耐吧——够大的。说是“老王”,今年也就刚过“而立”之年,因为他会修些电器,常有人打电话来:“是老王吧?”一听那些变调的普通话,我就在一旁窃笑:“老王八”,多难听,干脆弄个名片,印上“王经理”多好,现在这年月,经理满天飞,也不在乎多你一个人吧!老王只是憨笑,回头看身后的一张图片,图片上是一位美女,打扮时髦,长相极有品位。老王说那是养眼的,办公室的墙上突然多了个美人,谁看着都怪舒服的。办…  相似文献   

14.
杨绛先生在《老王》一文中讲述了一位善良、老实的三轮车夫的故事。散文写于1984年,在时过境迁以后,作者回忆起这位处于社会底层的老朋友时,却发出了对于"不幸者"的"愧怍"。那么,忠厚的老王不幸在何处,竟让一位七旬老人心境久难平复,愧疚不已?探究整个作品,我们最容易得到的信息是老王生活处境上的不幸。首先,老王的身体是不幸的。老王不仅年老,而且两只眼睛都有问题:一只瞎眼,一只患有夜盲症。后来不知得了什么病,总不见好转。其次,老王  相似文献   

15.
一只茶壶     
老王的女儿出差时,给他带回来一只精致的紫砂壶。老王孤身一人,平时女儿又不在家,这只茶壶自然成了老王的宝贝。他整天把它揣在怀里,一有空,就拿出来摩挲。一天,老王在地里干活,直到很晚才回来。一到家,倒床就睡了,便随手将紫砂壶放在了床头柜上。  相似文献   

16.
开心一笑     
你最听话老王有四个孩子,都十分顽皮。有一天,老王请同事到自己家吃饭。刚到门口,就看到孩子们正吵闹不休。老王妻子一看到老王,高兴地说:"你终于回来了!这些孩子太皮了!"同事们以为老王的妻子要让老王"教训"一下孩子,刚想阻拦,就听到老王妻子接着说:"家里没盐了,你快去买。家里只有你最听我的话了,他们四个我一个也叫不动!"听错了建筑工地的监工:"对不起,太太,是您在唱歌吗?"  相似文献   

17.
后起之秀     
老王手捧着最新的一期《文学青年》端坐在书桌前,桌上一杯新沏好的茶微微地冒着热气。老王仔细读完了一篇号称是少年作家写的《论卡尔维诺与王小波的想像》的文章后,眼中放出一道凶光。他有些气恼地把杂志往书桌上一甩,拿起茶杯喝了一口水,随即在鼻中挤出一个鄙薄的“哼”字来。老王是个作家,他不喜欢少年写出来的东西是文学圈里众所周知的事,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老王不喜欢少年作家的真正原因。老王身为一个作家,自然希望儿子小王子承父业。前两年少年作家刚流行时,老王便让小王多写点文章以便扬名,同时老王自己也在各大报刊发表评论,鼓吹少年…  相似文献   

18.
六合小蓓:我在初一时交了一个笔友,她成绩优秀,我一直以她为学习的榜样。可升入  相似文献   

19.
<正>不久前,听了一节语文课,内容是杨绛的《老王》,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布置任务):文章告诉我们,老王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并且画出文中表现老王"善良"特征的语段。学生:边读边画。全班交流:学生朗读画出"老王接送默存不要车钱""送大鸡蛋"等语段。总结:老王的确是一位善良的人。  相似文献   

20.
张春风 《成长》2006,(12):18-19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上海台正热播日本的动画片《花仙子》。我那时人小鬼大,稍谙男女之事,当同伴们对小蓓胸前的魔钥匙痴迷不已的时候,我已经偷偷爱上了剧中的男主角嘉文。那是一个来自外星球的王子,他英俊潇洒,时刻追随在小蓓的身后。可惜他只在每集的结尾出现,但短暂的总是美好的,从此我对他魂牵梦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