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郭学文 《青年记者》2012,(32):17-18
研究背景现代传播学认为:大众传媒对于城市形象塑造和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媒体通过新闻报道、影视作品等促成了公众对于城市的形象认知,从而具备了建构城市形象的功能。"媒介时代的城市形象可以分为客观形象、媒介形象和公众形象。城市的客观形象是城市‘公众形象’的起点,也是媒介呈现城市的原材料。城市的‘媒介形象’较大程度影响了城市的‘公众形象’。"①也就是说,在媒介社会中,城市的媒介形象取代了客观形象,成为影响社会大众对城市做出认知和判断的形象符号。传播学中的城市形象研究就此展开,通过研究城市的媒介形象来分析城市形象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
艾晓丽 《今传媒》2015,(2):10-12
全媒体时代领导形象倍受媒体和公众关注,直接关系到领导的公信力、执行力和影响力,要求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认识媒体的作用,格外关注媒体,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科学管理媒体,有效地引导社会舆论并且成功塑造良好的媒体形象,重塑全媒体时代的领导形象。  相似文献   

3.
张军 《今传媒》2010,18(9):146-147
随着媒介化时代的来临,党委和政府的公共形象塑造应当提到议事日程。本文围绕党政公共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从新时期舆论宣传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入手,提出了"新闻执政能力建设"、"党政机关公共形象塑造"、"领导干部媒体素养教育"等新观点、新理念,并围绕如何利用突发事件提高新闻执政能力和塑造党政府公共形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现代领导者很重视公共形象的塑造。领导者形象体现了社会权力观念:“从深层意义上讲,权力运用关系是领导者形象的本质,建立在权力运用基础上的领导者形象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体现。”①在封建社会,至高无上、尊贵威严的皇帝形象体现了皇权观念;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后,领导者形象体现了基于新的社会权力运用关系的权力观念。所以,领导者的公共形象塑造取决于人们对社会权力运用关系的看法和期望,这就是权力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内容生产、发布渠道、组织结构等方面展开融合,开放性与互动性成为今日媒介环境的重要特征,特别是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被广泛运用以来,传统媒体与政府的"权威发布"被重新定义,政府官员的媒介形象屡屡成为网民的话题和关注点。随着媒介使用的主动性增强、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公众不仅局限于认识和评价官员形象,更存在对其进行消解和重构的可能,融媒体时代的政府官员形象建构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郭宁博 《今传媒》2024,(3):38-42
运动员作为公众人物,在公众面前展现出来的形象更多是媒介对其刻画和建构后的结果。媒介对运动员形象进行全方位建构所产生的效果,除了宣传运动员之外,还能够为媒介宣传赋予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核。在广东工业大学男篮夺冠CUBAL的背景下,各家媒体纷纷利用自身优势建构其媒介形象,并从符号化、情绪化、标杆化三个框架出发,最大程度地发掘其传播价值,产生了良好的建构效果。本文以广东工业大学男篮为研究对象,从媒体分类视角和受众传播理论两个方面分析其媒介形象的建构过程,并进一步探讨在此建构过程中媒介建构方式与以往相比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7.
媒体是危机传播过程中的议题设置者,起着引导舆论导向的作用。媒体用议程设置控制报道的内容和角度,进而影响着公众对危机事件的评判。尤其在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需要媒体,公众更需要媒体。媒体的危机报道对于疏导公众心理和塑造国家形象、化解社会危机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静 《今传媒》2016,(10):38-38
主持人语: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在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网络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长期的努力。在新媒体不断发展及媒体融合的环境下,对信息传播的把控及安全管理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及社会稳定。网络安全是互联网发展的基础,研究风险传播对实现网络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期“风险研究”栏目着重对媒体融合时代的一些现象及问题展开探讨,并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规制传播风险,促进网络健康传播。庞宇博士提出,媒体融合时代打破了传统媒体对领导者形象塑造的垄断局面和正面宣传,以社交媒体所营造的即时互动、自由宽松的公共舆论环境,极大地激发了公众参与领导媒介形象塑造的过程。颜维君通过分析媒介融合中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大众媒体的变革与人际传播研究之间的紧密联系,以探讨人际传播研究在媒介融合研究中的应有价值与重要意义,并从人际传播的视角探析大众媒体所面临的困境。孟岚则关注的是融媒时代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等现象,指出官媒应学会利用信息传播的新型平台来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郝光提出了推进长征精神的国际传播的思路和路径,即可借鉴长征胜利前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经验,从传播主体、传播对象、传播内容和传播媒介要素进行分析,以推动长征精神在新时期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9.
传媒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晨 《传媒观察》2008,(3):33-34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大众传媒犹如空气和水一样渗透进入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而然,领导者的政治和公共活动越来越多地受到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影响。由此,领导者的形象与大众传媒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领导者媒介形象问题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和评价。良好的领导者媒介形象塑造对于树立领导者自身良好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罗奕  梁煖 《传媒》2016,(24):57-59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大众传媒在建构认同方面的功能无比强大,现代人依赖媒介取得认同,媒体形式或媒体内容所产生的媒体力量制造了人们的社会认同——这是媒体最具威力的重要效果.笔者以泰国华文媒体作为切入点,选取泰国两家华文报纸微信公众号的新闻推送,对其新闻来源、报道角度、如何塑造中国国家形象、传承中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分析,探讨其在当地建构"中国形象"认同的做法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网络红人是2016年重要的流行文化之一,门户网站作为流行文化重要的制造者,通过连续大规模的新闻报道有力地塑造了papi酱"第一网红"的媒介奇观。通过研究发现,门户网站新闻报道建构了"颜值高"、"有才华"、"励志"、"接地气"、"低俗爱炒作"以及"人气高"六大papi酱媒介形象,较文字传播时代和图文传播时代的网络红人媒介形象相比有了显著变化。在网络红人媒介形象生产过程中,门户网站采用不同的建构方式来塑造原有网络红人媒介形象以及新产生的网络红人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2.
当前,领导者媒介形象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大众的普追关注和评价。大众传媒无疑在领导者形象塑造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良好的领导者媒介形象塑造对于树立领导者自身良好的屏幕形象,彰显政府良好形象以及培养坚实的民意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有效地利用、开发传媒资源,树立良好的媒介形象,是现代领导者必须正视、思考和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3.
范丽丽 《新闻传播》2023,(7):112-114
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快速化、大众化、多元化,使公众获取信息和认知外界的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公众的民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也不断加大,这些对领导干部媒介形象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领导干部媒介形象的塑造需要找准切入点、抓好着力点、夯实落脚点,动不失“时”、张弛有“度”、务求实“效”,在“时”、“度”、“效”的统一中塑造和提升领导干部的媒介形象。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政治传播中,政府通过对重大事件的议程设置,引导和建构媒介议程,从而达到塑造政府和国家形象的目的.在现实的政治传播实践中,标榜自由主义新闻理念的西方国家,也无不积极借助于新闻媒体强大的社会传播功能,有目的地设置媒介议程,从而引导本国及国际舆论,借以提升政府和国家形象.本文基于传播学理论,以2010年中国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温家宝总理与全球媒体记者答问的问题为研究样本,从问题类型、提问媒体分布以及国际媒体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解读和分析,从而探究政府如何有效地利用公共舆论平台,设置媒介议程,从而传播良好的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5.
刘庆振 《今传媒》2015,(2):16-17
传播是政府公共形象树立过程中的核心问题,发布信息、重归共识、价值塑造始终是政府对于公众传播的主线。本文主要着眼于新媒体时代的政府传播范式的转换,提出传播的态度要从单向灌输转向平等对话,在这样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公民精神以及新媒体手段的作用,从而为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奠定媒体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众关于粉丝的印象,大部分来源于媒介的呈现,粉丝的媒介形象以存像的状态连接着客观现实与主观想象,成为大众认识粉丝的重要渠道与参照框架,但媒介建构的粉丝形象并非简单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局部地反映某些事实.本文从媒介呈现和主观现实两方面入手,探究传统媒体、商业媒体、自媒体如何呈现粉丝媒介形象并最终给大众留下.主观想象,研究发现媒体所建构的粉丝形象是政治力量、经济力量整合的结果,而大众的主观现实带有时代烙印和主观情绪,造成粉丝的负面形象深入人心,引发圈层代际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敏感舆论场中的“公共形象”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既包括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在敏感舆论事件中自我建构的形象,也包括作为客体的公众通过大众媒介、亲身经历与人际信息交流等认知渠道对公共部门形成的“投影”形象.敏感舆论的无序性、非理性与偏差性,使公共形象的维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其调适与维护需要在充分把握社会现状与矛盾的基础上,进行契约精神的培养与信任秩序的建构,从定位上摆脱传统乌托邦式的完美枷锁,从态度上弥合与公众的心理差距,从行动上协同治理危机,构建出完整的形象认同、形象维护与形象修复系统,以期更好地实现敏感舆论引导的同时化解公共危机.  相似文献   

18.
董广安  冯鑫 《青年记者》2016,(34):44-46
国家领导人形象是国家形象和政府形象的重要构成部分,关乎国家形象建设与软实力提升.在媒介日益发达的今天,大众终究是通过媒介去了解领导者,因而领导者的媒介形象格外值得关注.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当前媒介生态下建构良好的媒介形象,对于我国国家形象建设与软实力提升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石慧敏 《今传媒》2016,(2):16-17
媒介融合背景下,作为国家形象有机组成部分的区域形象,无时不刻地处在大众媒体对它的呈现与传播中.本文以《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新浪网等大众媒体对山西省的相关报道为例,探讨山西形象的媒体呈现,分析公众对山西形象的认知及特点,并提出了一些塑造与传播山西形象的媒体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李雨坤 《今传媒》2020,28(5):68-69
近年来,由于医疗供需不平衡、医药价格较高等现状,使诸多患者将不满泄愤于医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医疗纠纷及暴力伤医事件频频发生。良好的医生媒介形象对于引导社会舆论、稳定社会秩序起着重要作用。当今时代,网络媒体日益成为公众了解社会的"窗口"。其报道面广,时效性强,是强大的形象塑造者,深深地影响着社会大众对医生群体的认知。鉴于此,本文主要探析主流媒体在医患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以期协助主流媒体恰当报道医患新闻,并为其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