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影视语言作为一门新型语言代表着人类技术的革新,而影视语言的系统应用化更意味着影视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已经达到了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关系。同时,运用好影视镜头语言可以使电视新闻报道更具故事性、观赏性和现场性。本论文旨在从地方台来看,在客观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运用好影视镜头语言便可以增加画面的整体质感和节目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高珊 《传媒》2015,(1):73-74
影视译制片配音艺术是一门极具特色的语言表演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象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文章从观众接受译制片的心理机制和效用的角度来阐释译制片配音艺术审美价值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影视媒体的灵魂 --影视审美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辉 《现代传播》2006,(2):82-85
影视媒体占据着现代传媒的核心地位,对社会和大众具有全面而深刻的影响.通过追溯媒体演变的内在动因,我们看到影视媒体的灵魂在于营造一个信息理解和接受的直觉性意义情境.通过对此情境的解析,我们发现这正好是一个审美情境.同归影视媒体本身,通过辨析纯粹记录生活景象或科学实验的影片及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本性,我们看到影视媒体的生命皆在于营造一个信息理解和接受的审美情境.最终,审美性是影视媒体的灵魂,作为一个饱含启示性的结论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4.
冯以敏 《新闻世界》2014,(4):276-277
传递性是符号的共同特性,影视语言作为一种相对于自然语言而存在的现代语言也是一种符号。本文通过影视语言同自然语言的比较,从影视语言的非对话式交流方式,影视语言的表意不确定性,影视语言语境的缺失以及受众群体的复杂性四个方面阐述影视语言受限传递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对影视艺术审美特性的探索与研究日益重视,除大量引进出版国外的影视美学理论著作外,国内学者的影视美学理论著述也不断出现.其中<影视美学>一书是北京大学的彭吉象教授多年从事影视美学教学与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近年来出版的有相当代表性的影视美学专著.  相似文献   

6.
纪录片作为影视艺术的一种类型,是以审美的方式对人类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准则进行直观审视和价值判断。从纪录片题材类型的角度讲,审美特质是指审美主体通过审美判断确定作为一种题材类型的纪录片从艺术审美的角度突出表现的美感特征,是对这种题材类型纪录片美感性质的提炼和概括。不同题材类型的纪录片,其审美特质也有所不同。一、人文纪录片的审美特质人文纪录片侧重于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展现人类、民族群体的尊严、价值、命运。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丝绸  相似文献   

7.
王覃秋  吴丹 《大观周刊》2012,(38):36-36
化妆造型,是影视艺术构成与表现的必要组成部分,通过化妆造型可以更加生动有效的表现剧中人物的个性特征,烘托渲染艺术形象。同时它也是化妆师依据影视化妆造型的审美特性将演员形象与角色特征有机融合的创作艺术,是运用专业的技法和素材塑造出的有鲜明角色特征并与剧情深情切合的可视影视形象。本文就影视化妆造型的审美特性进行了阐述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传播内容的非专业化、视频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是,非专业生产的视频内容质量较低、参差不齐,即使是诸如网剧等相对专业的视频内容生产,质量也不太高,缺乏艺术感.这些影视作品的存在,不仅降低了观众的审美水平,还不利于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说到底,其在影视作品生产环节有很大的不足.为此,需要从影视作品的生产环节入手,实现内容质量的提升.由四川传媒学院教授、国家一级剪辑师李玲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12月出版的《视听语言教程:影视·元素·艺术感》一书,从影视语言创作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影视语言的基本要素和影视创作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分析了影视思维和影视创作的基本原则,对当前的影视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影视艺术是人类古老的审美愿望与科技高度融合的结晶,它们共同开辟了迥异于传统艺术的现代艺术的新天地,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深而广的影响。影视艺术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们是以直观的画面影像表现事物运动的艺术,借助科学的手段,采用动态的画面与声音的组合使物质现实复原来反映生活,其艺术语言符号可直接诉诸观众的视听感官。而影视艺术的现代性特质则在于以技术性的影像为媒介,实现与现实世界的审美联系,实现各种艺术表现手段的综合。  相似文献   

10.
秦媛 《视听》2018,(11):97-98
影视艺术离不开语言,这里的语言是指画面语言、声音语言以及声画结合的综合语言。这些语言在纪录片中各自承担相应的职能,表达不同的意图。纪录片《可爱的动物》充分利用视听语言,以拟人化的手法展现了非洲沙漠里动物们的生存状态和令人啼笑皆非的生活场景,同时启发人类要保护自然生态,还给动物们一个健康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1.
影视译制片作为一个了解世界文化的窗口,日益成为电视荧屏上不可缺少的一道风景线。而且随着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日益频繁和观众审美需求伪不断增长,影视译制工作者与影视译制欣赏者对影视译制审美的要求日益迫切。他们希望尽快确立影视译制的审美原则,一方面,可以为影视译制工作者的工作质量提供参照尺度;另一方面,也为广大观众提供一个欣赏影视译制作品的标准,从而最终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 一般认为,“应该把如何不走样地将外国影视片介绍给我们的观众,使原片保持原样,作为衡量译制外国影视片质量的尺度”(转引自吴珊的文章《译制演员首先是演员》)。但由于两种文化背景、语言表达方式、言语理解方式的差异,加之原片演员口型的限制,很难做到使一部配音的译制片保持“原片的原样”,更不用说原片语言和演员声音的原汁原味了。因此;用这一理想化的尺度,无法衡量具体的译制作品。 那么,影视译制作品的审美原则到底是什么呢?众所周知,影视译制过程包含两个主要元素,一是剧本翻译,二是语言配音。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影视人类学主要研究的是民族文化的视觉表达形式。影视与人类学的结合,不仅是对人类文化的记录和保存,同时也是对人类文化的一种再现和阐释。本文运用影视人类学的相关知识来分析记录中国秦岭山脉深处农村婚嫁习俗的纪录片《婚事》,解读其所蕴含的影视人类学的表现内容与创作手法,以及充满影视人类学的影像语言。  相似文献   

13.
张红 《新闻世界》2011,(1):146-147
名著改编一直是现代影视传媒的演绎方式之一,但改编的当代性受到很大争议。本文以《三国》为例,从影视改编对文学名著传承开始,从影视作品的改编者、主旨价值及影视观众几方面阐释了现代影视传媒对文学名著改编的当代性,并认为当代性的改编是符合现代传媒需要和大众审美的,是名著改编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4.
如何衡量一部电视连续剧的质量?最起码的标志便是它是否具有可视性,是否能激荡起亿万观众产生共同的审美效应和文化心理现象。可视性指的是影视艺术的视象性,即要从视觉上吸引观众的注意。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讲,就是观众通过欣赏作品能产生一种愉悦,即审美享受,它的本质就是观赏价  相似文献   

15.
李颖娜 《新闻传播》2009,(12):36-36
电视既是大众传播媒介,又是一种满足人们审美需要与文化消费的精神生产系统。电视语言的实质.是人类视觉和听觉的问题.是指电视用以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传递思想感情的特殊艺术语言。非线性编辑作为电视编辑的艺术语言形式.在丰富电视语言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文就此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动漫"本身的确是个舶来品,从日本进口而来。但是,"动漫"一词却是中国人凭借自己的审美意境给出的名字。起先,这种融合了影视语言的绘画艺术创作形式从日本传播过来的时候,标注的是"卡通"的名号。"卡通"这个字眼是根据意大利语的"carton"一词直译而来,原义是指一种厚纸,不过现在大部分人所理解的卡通是指一种夸张并具有象征性的美术绘画技法。  相似文献   

17.
人类传播符号可分语言的和非语言的,非语言符号是指超越自然语言的范围,通过人的感觉而感知的符号系统。电视的主要特性就是能通过非语言符号来实现传播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报纸上的影视评论,可泛分为专业性的和大众性的两种.专业性的影视评论,一般是影视从业人员(专业创作、研究)的学术性文章,对影视作品的创作方法、创作风格、创作倾向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其受众面大都是圈内人.而大众影视评论,既是“联系艺术家与观众的纽带”,也是电影产品质量的市场反馈,也是观众自我审美教育的途径.其作者结构包括各个阶层,评论形式丰富,文风雅俗共赏,与电影市场动态紧密结合,是报纸读者参与影视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9.
广播节目主持人,集采、编、播于一身,其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式是语言。人类的审美经验具有无可比拟的丰富性,透过广播节目主持人语言的审美视角,剖析其语言审美规律,就可以在瞬息万变的广播市场中确立其现实的地位,强化其语言审美优势。  相似文献   

20.
理论的批评化与批评的理论化是近年文艺学学科倡导的学术向度,旨在理论与批评的互动、互进.仲呈祥先生的论集<审美之旅>自觉地将哲学、文化学、艺术美学理论与影视创作批评相结合,在具体的影视批评中又见出建设的有深度的影视美学思考,其中有关审美价值评价的理论阐说尤为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