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白岩松在他的《你想象的美国其实是中国》一文中,一语道破了一个很多国人不愿面对的现实:"提到美国,也许人们马上会想到,这是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生活节奏快,都市霓虹灯闪烁,酒吧餐馆歌舞升平。人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人情冷漠,家庭观念不强,性方面非常开放,各种消费欲望极强,钱才是上帝。到了美国你会发现,以上描述基本符合如今中国的状况,与美国关系不算太大"。白岩松说的一点也没错,我们这些比较早就来到美国生活的人,几乎都经历了这种观念上的彻底调整:我们在中国时被灌输的美国实际和真  相似文献   

2.
高鸿钧 《出版参考》2005,(32):55-56
一百五十多年前,法国哲人托克维尔在考察美国时就注意到,美国的强盛主要得益于地利、法治和民情.正如托氏所料,美国后来变得日益强盛,不仅成为了西方世界的领头羊,而且成为了世界的超级大国.时至今日,美国不仅在经济、政治、军事谋求霸主地位,而且还在法律上试图领导世界的新潮流.有人说,在这个法律全球化的时代,人类法律发展的总体潮流是,"世界跟着西方走,西方跟着美国走,美国跟着感觉走".当然,这种说法明显含有夸张"戏说"的成分,不过,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即在当今世界的法律体系中,西方的法律占据着支配地位,而在西方的法律中,美国法律势头强劲,影响显著,在许多领域捷足先登.无论我们是否喜欢这种局面,都必须正视这一现实.  相似文献   

3.
美国新闻消费环境的变化 随着受众新闻消费的生态环境的改变,美国人与新闻的关系正在发生戏剧性的、不可阻挡的变化.传统的新闻组织对美国人来说仍旧非常重要,但是技术已经改变了新闻生产者和新闻消费者原有的各方面的特征.这种改变缘于新闻的消费者拥有了主动参与新闻生产、传播甚至"编辑"的能力的现实.  相似文献   

4.
张云 《国际新闻界》2013,(6):123-136
美国殖民地报业兴起的过程也是美国"公民社会"形成的过程。报业是形成一个公共领域的纽带,属于"公民社会"的范畴,推动了"公民社会"团体的成长。同时,报业的发展孕育了美国"公民社会"思想,形成了北美大陆想象的"公民共同体",并在实践中推动这种"想象的共同体"向现实的"公民社会"过渡,并最终形成了美国"国家——公民社会"的社会结构。本文从殖民地报业的视角,用"公民社会"理论的两分法来分析美国"公民社会"兴起的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5.
以伊朗"Twitter革命"为标志,美国展现了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国际政治传播的策略与战略,揭示了美国网络外交不但是传播新概念,更是政治新行动,本文尝试分析其兴起的两大现实动因.  相似文献   

6.
一月十八日,人民日报第六版上发表的范若愚同志的"谈谈美国大水荒"一文不仅是一篇出色的国际专论,而且是一篇生动的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论文.文章的内容是分析美国的水荒,所根据的材料,是1957年12月11日美国"新闻周刊"发表的一篇题为"美国大水荒"的文章.事情严重到这种程度:"一年中总有一个时候每四个美国人中有一个人没有水过日子".这发生在自然条件很好、工业化程度很高的美国,确实是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美国情境喜剧这种电视类型在美国萌芽、成型、发展的艺术轨迹以及在美国"郊区化"运动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探讨了早期情境喜剧<我爱露西>等剧作对后世作品深远的影响,解析了情境喜剧之所以在美国的大众文化中享有重要地位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8.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政论家李普曼就在其名著《舆论学》一书中提到了拟态环境( Pseudo - environment)的问题.李普曼指出人类生活的"两个环境",一个是现实环境,另一个是虚拟环境(即拟态环境).现实环境是被人自身直接体验的环境,而虚拟环境则主要由大众媒介造成,人借助大众媒介间接体验环境,而且这种虚拟环境在现实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拟态环境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拟态环境不是现实"镜子式"的摹写,不是"真"的客观环境,它或多或少与现实环境存在偏离.另一方面,拟态环境也并非与现实环境完全割裂,它是以现实环境为原始蓝本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当代世界动画产业中遥遥领先.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迅猛推进,电子信息技术也得以飞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多元文化交融沟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观众的接受心理和审美预期也随之多元化.面对世界文化多元化的现实格局,美国动画进一步奉行"拿来主义",并从产业链的多个环节进行改造加工.最终,在占领全球市场的同时,完成美式的"价值输出".  相似文献   

10.
与其他英美法系国家一样,在美国没有一部系统完整的新闻法典,高校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课程中也没有一门课程叫"新闻法"。美国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主要遵循的是《宪法第一修正案》所确定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原则及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新闻媒介争取新闻自由时所产生的各种判例及其确定原则。但是,新闻自由同样也受到了法律的限制。美国政府(通常通过法律)与新闻媒体对抗、博弈、妥协、合作等,在诸多现实且互相制约的因素中,美国新闻界不断获得发展,美国也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新闻业最发达的国家。  相似文献   

11.
当今的美国烹饪书越来越依赖于平板电脑了.虽然目前并没有数据显示到底有多少人做饭的时候会把平板电脑摆在厨房,但从售出的平板电脑保护支架、防水保护套以及其他配套"护肤"产品的数量上来看,烹饪书的读者们是越来越喜欢阅读这种电子食谱了. 纸媒和电媒的结合 在美国,烹饪类图书近年来一直尝试着向电子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李捷 《当代传播》2021,(4):69-72,102
面对国内严重的经济社会不平等和中国的崛起,右翼民粹主义逐步成为美国转移国内矛盾、对华实施战略遏制的主流意识形态.在身份政治的操弄下,右翼民粹主义不断强化仇华、反华、制华意识,加大对新疆问题的干涉力度成为这一过程的必然结果.随着美国对华政治逐步走向极化,对新疆问题的认知及"以疆制华"策略的选择也日渐极端化.在此过程中,虚假人权叙事成为美国干涉新疆问题、"以疆制华"策略合理化的基础.这种叙事从"强迫劳动"到"种族灭绝"的升级,也成为美国对华政治极化的依据.凭借右翼极端分子的身份契合,郑国恩也成为美国涉疆虚假人权叙事的旗手.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2021,(4):83-95
美国是一个由清教徒创建并以清教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基督教国家,清教在美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基调和底色的作用。目前,学术界尚未对美国新闻业的宗教渊源展开系统性研究。本文采用历史发生学方法,分析清教传统与美国早期新闻业的互动,在清教的视野下关照美国新闻业的起源,目标是呈现出美国早期新闻业的宗教底色,进而揭示出早期新闻业清教传统的变迁和上帝角色转型的深层原因。经梳理发现,现代新闻并不是个彻底理性化的、世俗化的产品,而是有着鲜明的清教渊源,从17世纪-18世纪中后期,美国新闻业中的宗教观经历了从"唯上帝论"到"理性宗教论"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流行乐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突然陨落,大大小小的媒体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报道,杂志也不例外.美国业内著名人士"杂志先生"侯赛尼就此专题出版的部分杂志做了一个点评.通过这种横向比较,国内杂志同行也许能从中悟到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我在美国查档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什么要去美国查档案 去美国查档案的想法,在我是由来已久了. 胡乔木在他的著名论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犯二十年"左"的错误?》中,提出过一个重要观点:对外部压力的"过火"反应,是导致我们走向"左"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美国对外文化战略中,"大选文化"正以碾压般的态势经由社交网络席卷全球。作为第一位由"网络媒介孵化"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建构自己的公众形象时,社会化媒体俨然成为特朗普构建政治家形象的反应器。现实空间里沉默的公众在网络空间疯狂释放多元意见,给新时代下的"大选文化"赋予了奇妙而不同寻常的仪式感;同时,也驱动了娱乐化风潮席卷美国政治格局。  相似文献   

17.
时尚人物     
美国电影导演奥利佛·斯通(Oliver Stone)因执导电影《天生杀人狂》被人起诉。事情的原因在于,美国一对少年情侣达瑞斯与爱德曼森在看了《天生杀人狂》之后,引发犯罪动机,居然模仿剧中犯罪行为,于1995年展开跨州疯狂杀戮行动,造成一死一重伤的惨剧。这对“亡命鸳鸯”落网后供称,犯罪动机完全是来自于电影《天生杀人狂》。于是被害人家属对奥利佛·斯通与华纳电影公司提出指控。但路易斯安那州地方法院法官莫里森裁定:大导演奥利佛·斯通的言论自由受到宪法保障,不需为此案担负责任。然而被害人家属和律师却向媒体表示,路易斯安那州法官的裁决令人不满,他们将提出上诉。  相似文献   

18.
刘磊  白大陆 《新闻界》2009,(2):175-176
本文运用媒介社会学和传播政治经济学方法及视角,分析了"19世纪美国商业广告名片的兴衰过程"这一传播事件.通过描述其事件现象,列举当时的社会现实,运用历史考察维度关照,探索其兴起,发展原因,以期为现今企业对商业广告名片的运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美国当代杂志分类将"青少年杂志"作为一个单独类别,与我国一般称为"青年报刊"不尽相同.我国青年报刊的读者往往是15岁以上,包括一部分青少年以及美国所说的"大学年龄段青年"(college-aged young adults).面向14岁以、下读者的,我国一般称为"少儿报刊".美国的青少年(Young Adults或Teenager),一般是指14-17岁,当然实际操作中许多青少年杂志面向的读者范围更为广泛,包括年龄更大的和更小的.总之,美国"青少年杂志"与我国常用的"青年报刊"概念不尽相同,外延有一定交叉.  相似文献   

20.
美国人生活中的词汇"季(Season)"是美国人生活中非常普遍的词汇,美国人的日常生活是按不同的季安排的."季"也成为电视工业的运营周期. 在美国,电视中的"季"绝不仅仅是节目播出的编排周期,同时是整个电视产业的运营周期,其中包括制作、销售、播出等各个紧密相关的环节.如:每季季初通常是电视节目交易和广告时段预售的高峰,季末是节目收视评估的时候,夏季(两季之间)通常是各电视网进行内部调整或改版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