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以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为主导,幻想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近代爱国主义运动。从此,近代爱国主义的内容发生了质的飞跃,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主科学,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等成为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主流,戊戌变法标志着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崭新的、更高的阶段,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2.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发展的划时代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拟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内在动力、必要前提条件和主要标志三个方面来探讨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与戊戌变法的关系,以此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3.
谷忠玉 《教育史研究》2006,(2):62-64,73
近代西方女性观是在近代西方妇女运动中酝酿形成的,其核心是以资产阶级人权思想为指导而提出的男女平等思想。近代西方女性观通过传教士的传播及中国有识之士的吸纳影响中国,成为改变中国女子生存及发展状况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4.
戊戌变法,与其说是一次政治变革,不如说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史上一次革命更为确切。 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认真分析变法前的社会舆论导向和戊戌变法的全过程,不难发现,废八股、变科举建立近代新式学堂等是戊戌变法的核心内容,它们对中国近代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戊戌变法的其它措施所无法比拟的。 1895年天朝上国的清王朝被弹丸之地的日本打败,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  相似文献   

5.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不断深人,西方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汹涌而至。西方思想文化的涌入,打破了封建文化的一统天下。在西学和中学的斗争中,新的资产阶级的思潮萌芽生长了,新的文化体系一资产阶级文化体系开始形成,随之产生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这一群体在中国走向近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有必要对它的形成及其在中国走向近现代化过程中的地位、作用作一探讨。 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的形成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是在中国封建文化已经走向衰落、西方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6.
刘春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状元,由于时代背景及自身经历,他由一个传统文人转变为近代新型知识分子,形成了新的政治观,因此他虽有科举功名但并没有跻身封建官场,而是热衷于立宪运动。但是,刘春霖毕竟来自旧文化的阵营,旧的思想对他影响很大,所以民国时期他的政治观时常表现出反动的一面。晚年的刘春霖更加稳重,以在野之身从事社会公益事业。可以说,刘春霖是近代传统士人向新型知识分子转变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中和康有为齐名的梁启超,是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典型代表之一,在中国近代阶级斗争与社会思想领域中,是一个有着重要影响的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资产阶级教育家.他一生的活动横跨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两个时期,经历了一个充满变动与变化的时代.他的思想反映了当时传统封建文化转向西方  相似文献   

8.
伴随洋务运动的深入及重商思潮的形成,倡导“重商”的改良派知识分子的农业观念开始转型,形成了适合近代社会的新理念,即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农业观;建立新型的农业技术体系;提倡农学教育,发展知识型农业。这是国人对农业问题认识深化的产物,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发生在一八九八年的中国戊戌变法,如同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八六八年日本明治维新运动一样,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由于日本和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获得成功,资本主义得以迅速发展;而同一类型的中国戊戌变法,却在封建顽固势力和帝国主义的联合扼杀下夭折了.这场力图将中国改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尽管有着许多时代和阶级局限带来的弱点,但从其历史作用来看,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和思想上,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进步的、积极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它开创了一个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政治舞台的主角的新时期,其功绩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10.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之一,它的兴办是戊戌变法的一项“新政”,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一些具有革新思想的地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企图走改良主义的道路,通过维新变法来振兴国家。他们认为,要拯救中国,必须改良教育,提倡“西学”,培养振兴国家的“非常之才”。因此,他们极力主张,尽快地在京师和地方设立各种新式学堂,以培养具有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近代文化科学知识的人才。 1896年6月,刑部侍郎李瑞棻首先向光绪皇帝上《请推广学校折》,正式提出了设立京师大学堂的建议。他说:“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皆设学堂”,“十年之后,贤俊盈廷,不可胜用矣。以修  相似文献   

11.
郭嵩焘出使英法期间对西方社会经济进行了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其经济思想因此有了新的发展,表现出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思想特征,他要求转变传统的封建经济政策,鼓励私人投资,推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现封建农业经济向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转变,并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立国之本.  相似文献   

12.
唐才常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由此确定了他彪炳史册的重要历史地位。一件事是积极参加戊戌维新运动,在当时迫在眉睫的救亡图强和维新变法斗争中,在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以及在湖南近代化事业的启动与发展中,都起了巨大的作用。另一件事是发动和领导自立军起义,试图将挽救民族危机与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结合起来,并且走着一条自下而上开展武装斗争的道路,因而成为中国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由改良走向革命的历史转折中的重要一环,为辛亥革命运动的迅速兴起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3.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对中国古代国家理论进行了一系列论述,其国家观总的发展趋势是不断从遥远的远古向现实社会拉近,其积极合理的内容最终为后代统治者所吸收,从而奠定了中国古代国家学说的基础。霍布斯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其代表作《利维坦》是西方近代第一部系统阐述国家学说的经典著作,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两人虽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物,但各作为中西方政治思想代表性人物,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自己的国家观并对其后时代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两人有很大的可比性。文章通过对二者国家理论的比较研究,从而对中西方国家理论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清末民初的社会状况为家庭观念和家族制度的渐微变革提供了历史条件。西方文化的东渐、戊戌维新运动的影响、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批判、辛亥革命的冲击、民初政权的渗透、阶级的分化,对以家庭和家族为基本单位的中国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起了极重要的作用。在如火如荼的各种运动中,人们的家庭观念、家族制度的走向不断发生着变化,是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缩影。但是,这些变革因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速度和广度又是十分有限的,因而它是一种渐微的变革。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国图书馆事业得到迅速发展,由近代图书馆的萌芽时期进入兴盛时期。促进辛亥革命胜利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图书馆的重视。在辛亥革命胜利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将图书馆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扩大了近代图书馆的影响。辛亥革命胜利后南北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图书馆规则等举措,不仅建立起公共图书馆系统,而且建立起种类齐全的近代图书馆体系。因此,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揭开了中国图书馆事业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6.
新文化运动发生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危机之中,因此,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封建主义道德的一个高峰,它对封建道德的讨伐比资产阶级启蒙思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更为深刻和猛烈。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伦理道德和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封建主义的纲常伦理与独立、平等、自由原则格格不入。新文化运动的道德目标还是在于建立中国的资产阶级道德。  相似文献   

17.
浅析严复对近代中国社会问题之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同时也是将西方社会学传入中国的先驱者,他在介绍西方社会学的同时,能够针对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及种种弊端,试图用社会学的原理及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严复对中国社会学的研究从一开始便树立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这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学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对于后来中国社会学学者研究并寻找解决中国社会问题的途径,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民丛报》是近代中国介绍和传播资产阶级思想化的重要刊物,它在把握中国近代化发展方向,推进近代化向前发展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新民丛报》虽然在启蒙宣传上还存在着不足,但它毕竟给当时封闭的中国思想界带来了许多西方资产阶级的新理论和新化,开创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做了前人和同时代人没有做或做得不够的事情,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因而在中国近代化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孝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传统孝道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挑战进行探讨,提出传统孝道具有维持家庭稳定、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美德、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维新变法前后,西方政党观念伴随宪政思想,受到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观念。政党观念在中国的传播和确立对中国资产阶级政党的形成和发展及中国政治民主化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