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荣清 《收藏》2013,(3):132-137
中国的石佛造像,早年流失海外者甚多,内中不乏精品,有些代表性的作品,在王昶《金石萃编》、罗振玉《海外贞珉录》、阮元《山左金石志》、端方《陶斋藏石记》等亦有著录。流落到日本的佛像,在大村西崖著《支那美术史雕塑篇》和松原三郎著《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水野清一著《中国的佛教美术》等书中亦多有图版揭载。虽然国内石佛像遗存尚多,但这些流失海外的石像有些颇具学术价值,今择其重要的数尊介绍如下。较早期的石佛像有北魏太安元年(455年)张永造石佛坐像,现藏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此像为砂岩质,  相似文献   

2.
金申 《收藏》2015,(7):96-99
佛像是人们崇奉的法物,供奉祈福,以求平安。古代还没有人是出自爱好而收藏佛像的,这和书画、青铜器等不同。见于史籍的,最早在唐朝,人们即已开始收藏书画,例如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就记载了不少这方面的事例。北宋时人们开始收藏瓷器,可见陆游《老学庵笔记》。宋代赵明诚《金石录》记载了许多历代碑刻,有些属于佛教造像碑,因此也留下佛教艺术的记录。在佛教史上还记载了许多所旧外国佛像,《续高僧传》卷25"僧意传"载:释僧意……元魏中住太  相似文献   

3.
金申 《收藏》2014,(8):146-150
随着清乾隆、嘉庆时期以来考据学的兴起,文人的兴趣多转向碑版石刻,而许多造像碑、石窟造像又多有题记,故清代的金石书内连带也著录了许多佛造像。云冈、龙门、天龙山等石窟的佛造像为世界所注目也不过是近七八十年的事。如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野贞、常盘大定《支那佛教史迹》,以及30年代瑞典喜仁龙《中国佛教雕刻》等,都是最早利用摄影技术向世界介绍中国佛教雕刻的大型图录。  相似文献   

4.
正2019中国嘉德秋拍将推出重要藏品—启功先生旧藏金石碑帖及法书影本672种(图1),上自先秦金石,下迄近代碑刻,是先生一生心血的结晶,这批金石碑帖、法书影本是先生书学思想的来源,是成就先生的基石,是一部详尽的中国书法史,有着极其重要非凡的意义。这些藏品,在启功先生生前授课录像当中多有出现;先生所著《论书绝句百首》《古代字体论稿》等著作中所用碑帖之插图多出于此;先生撰写论文、题跋之内容皆从中而得。  相似文献   

5.
金申书画     
《收藏》2012,(11):168-169
金申回族,1949年生于北京。1968年"文革"中到内蒙古上山下乡;后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1987~1992年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成城大学研究佛教考古5年。1996年7月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佛像专家。著作有《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等20余部、200万余字。  相似文献   

6.
金中书画     
《收藏》2012,(6):168-169
金申回族,1949年生于北京。1968年“文革”中到内蒙古上山下乡;后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本科。1987-1992年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成城大学研究佛教考古5年。1996年7月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佛像专家。著作有《中国历代纪年佛像图典》等20余部、200万...  相似文献   

7.
《收藏》2006,(9):136-139
筹建地图图书馆,筹建民营外国艺术博物馆,北京兴建汽车博物馆,萨翁期待中国承办体育收藏博览会,国家出台捐助文化事业税收优惠政策,《中国流失海外佛教造像总合图目》问世。[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收藏》2016,(3)
正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和关野贞在20世纪20年代出版的《支那佛教史迹》中首次发表了普陀山法雨寺的一佛二菩萨造像的图片,此像还收进了《世界美术全集》平凡社昭和五年(1929年)版第五卷89图,名为"石刻释迦三尊像"。当年日本学者认定法雨寺造像是南朝齐梁之际的怍品。此后,法雨寺造像历经"抗战"和"文革",至今下落不明。后又有国内研究者陈悦新在《文物》杂志重新介绍此件石佛像,也认为是南朝的石造像(以下简称"陈文")。如此法雨寺造像反复经日中两国的研究者介绍,似乎已成为中外  相似文献   

9.
尕丁 《收藏》2009,(1):150-152
续意匠纵横之绝唱 自宋以降,历代涉及灵璧石的著述不绝于缕,其中宋代杜绾著《云林石谱》、赵希鹄著《洞天清禄集·怪石辨》,明代林有麟著《素园石谱》、王守谦著《灵璧石考》、文震亨著《长物志·晶石》,清代谢望著《金玉琐碎》、胡朴安著《奇石记》等,都对灵璧石作了详细记载。  相似文献   

10.
2013年4月我国将发行唐代古画《捣练图》邮票,《捣练图》原画为圆明园收藏。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捣练图》和许多国宝被掠夺,从此流失海外,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收藏》2016,(7)
正陆心源(1834~1894年),既是清代著名藏书家,又是版本目录学家。他既富金石书画收藏,又精于考据之学,一生收藏宏富,著述丰厚,有《金石学补录》《金石粹编续》《穰梨馆过眼录》《仪顾堂文集》《宋史翼》《潜园总集》等传世。其古砖收藏也为当时之翘楚。斯人虽逝而其藏砖之"千甓亭"于今尤在(图1),其所著《千甓亭古砖图释》(图2)更是后世古砖鉴赏的宝贵资井十。陆心源,子字稼,号存斋,晚号潜园老人,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史称其"资禀奇颖……年十三通九经,尤  相似文献   

12.
《收藏界》2008,(5)
大型和田玉《观音十八罗汉图》简介大型和田玉雕《观音十八罗汉图》取材上等和田玉质,以中国传统佛教的观音佛像和十八罗汉为题材。刻画形象逼真,工艺精湛细腻,极具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3.
贺善达 《收藏》2006,(12):96-97
琵琶在1500多年前就开始在我国流传,唐宋时尤盛。敦煌壁画中有多幅琵琶演奏的画像;唐朝自居易的千古名篇《琵琶行》,传诵至今。但遗传至今的古琵琶和曲谱异常稀少,出土文物中亦鲜有发现。据闻唐代的一件古琵琶早年已流失日本,被日本列为国宝,现保存于奈良正仓院内;一册唐代的《五弦琵琶谱》,收藏于日本京都的阳明文库;法国探险家伯希和于1905年从我国敦煌藏经洞中盗走的25首唐代乐谱,现藏于法国巴黎图书馆。这些曲谱都是以琵琶等乐器指法音位体现音高及节拍,称作“燕乐半字谱”。20世纪以来,中外古谱学的专家学者们,正努力研究破解这些曲谱。  相似文献   

14.
也许谁也未曾想到,流传了成百上千年的宗教制品——佛像在当今不仅成了收藏品,还成为拍卖市场上的新宠。在2006年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尊明永乐鎏金释迦牟尼坐像破天荒地拍出了1.2359亿港元的天价。一、佛像的起源与发展佛像的材质有金、铜、石、玉、木、漆、陶瓷、泥塑等多种,其中以金铜佛造像最受人们欢迎。所谓金铜佛造像,一般指铜质鎏金的佛教造像,但实际未鎏金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明代西域水陆佛像画(公元1368-1644年),起源于宋朝的一种水陆法会绘画,盛行于明代,反映天上的佛、神鬼和人间民俗三个题材,称之为天地合一的水陆画。由于绘制精美,年代久远,存世量极少,故水陆画都封存在故宫和极少数的中国西部博物馆,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据不完全统计,中国西部水陆佛像画的珍品流失民间和海外的数量不会超过二十件。所以,能收藏一幅国家级文物——西部水陆佛像画是可遇不可求的缘份。  相似文献   

16.
蔡鸿茹 《收藏》2006,(5):87-87
明顾从义摹刻石鼓文石砚是天津市艺术博物馆镇馆之宝,该砚屡见著录,流传有绪。顾从义,字汝和,明嘉靖时上海人,曾摹刻《淳化阁法帖》。此砚石鼓文系按宋拓本的字数及原石鼓上的字形、字位排列顺序缩临摹刻的,清乾隆年间发现后,即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它不仅可以使研究者了解原文原刻的字位排列,而且有些损泐较甚的字还可据以补充。如辛鼓的“工”字就给清代学者翁方纲以启发,从而才拓出原石鼓上之“工”字。郭沫若著《石鼓文研究》时,亦参照了顾砚本。目前石鼓文的宋拓本均流传到海外,故此砚及拓本的珍贵性、  相似文献   

17.
杨华  官居铁 《收藏》2008,(2):100-102
有纪年最早汉传金铜佛像仍在国内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品中,佛像雕塑艺术占据极重要的地位。学术界公认佛教早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并有佛像遗留,并认为现存美国旧金山博物馆的造于十六国后赵建武四年(338年)的一座鎏金铜佛坐像为我国现存最早有纪年的汉传金铜佛像。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6,(17)
正佛教于东汉初年传入电国,后与中原文化互相融合,佛教的雕塑以及绘画等艺术对中国的文化影响深远。佛像形象直观,成为佛教徒崇敬礼拜的对象,同时,塑造这些佛、菩萨像,是解释佛经、弘扬教义,也是便于佛教徒修行实践的需要。中日佛教历史渊源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年),日本初派使者到中国留学。往后的250年间,通过来往中国的使节、留学生、学问僧,隋唐两代的中国文化大量传  相似文献   

19.
柯学东  胡瑛 《收藏》2006,(12):149-149
本刊综合消息,2006年10月18同是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146周年纪念同。这天,“国宝工程藏友会”存北京特米斯美术馆举行挂牌仪式。北京菲尼克斯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张永勇向国宝工程捐款200万元,支持抢救流失海外文物公益事业。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向广东某企业在日本购得的一件大明万历年制五彩花龙尊颁发了海外回流文物证书。  相似文献   

20.
《收藏》2017,(6)
正2017年4月12日至6月25日,"虔生出净世——中国古代汉传佛教造像选萃展"在西子湖畔的浙江省博物馆隆重展出。这是浙江省博物馆推出"浙江民间收藏精品走进博物馆系列特展"的第17个展览,对展出的近120件(组)汉传佛教造像藏友会会员收藏的古代汉传佛教造像分门别类地做以展陈、介绍,以期对汉传佛像的收藏与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