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晓婷  杨击 《新闻大学》2006,(2):110-115
歌曲《南泥湾》从1943年诞生到1980年代初期,一直是一个能指充实所指明确的文化符号,在解放前后的各个时期都获得了时代的“共名”地位;崔健以及后崔健时代的翻唱版《南泥湾》则是完全不同的文化符号,它们的精神指归和气质发生变化,其能指不再结实,所指不再所向披靡,在新时代中处于“共名”和“无名”的转换和不确定之中。作为文化符号的《南泥湾》,任何一个能指要件的置换都会使它的所指偏离原有的轨道,甚至颠覆原有的所指,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符号;《南泥湾》的能指要件在不同时代以不同方式被置换,发露出不同时代的意识形态消息。  相似文献   

2.
在电影文本《芳香之旅》中,电影符号具有丰富的时代象征意义。在电影叙事过程中,阐述了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构建了具有时代性的符号。社会不断发展,社会关系不断的变化,《芳香之旅》就体现了人生中不同时期的符号象征。  相似文献   

3.
方海涛 《新闻界》2013,(5):54-57
网络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价值嬗变,主要表现为信息能指和所指的二元关系日益突破传统媒体语境下的和谐共处局面,能指和所指的关系呈现为拉康式的关系:一是夸大能指的指代范围,弱化所指的指代意义;二是极大的发挥能指独立性和对所指的覆盖性,能指主动地去殖民所指、指代所指;三是所指日益从与能指的匹配中隐退,致使网民对意义的探询只能在能指和所指之间周游,最终导致网络世界出现"能指膨胀、所指丧失"的泛信息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祁涛  高冠磊 《青年记者》2016,(23):11-12
新闻媒体有时发布的文本信息会对受众已有的观念造成冲击,文本折射的现实使人感到与自己的观念相悖时,受众就会开始吐槽和质疑.不过,文本意义是否与现实事态对应,颇成问题.首先,文本意义并不能在能指的单纯指称中得到解决,能指有时无法有效履行表征所指的功能,人们就不能从新闻文本中直接读取事实和真相.其次,解释者是有选择的解释者,①受众往往会根据自身的阅历、既有的观念和所处的语境来赋予所指以独特的能指,或者选择性解读能指所折射的所指.但是在实际阅读过程当中,受众往往意识不到意指关系的复杂性质,他们以为令他们生气的就是能指的所指,并通过情绪和意见的表达而影响现实事态.  相似文献   

5.
“信息所指”、“信息所指对象”、“信息能指”以及“信息能度”等概念不仅可深化对信息的理论认识,甚至可解决哲学认识论中的重大问题。信息所指即信息自身并不是信息所指对象。生命体的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能度不同,面对同一信息所指对象会形成不同的信息或不形成信息。“信息能指”即“信息能度”的现实表现,它是“可知”与“不可知”之间的理论边界。而且不同生命体的这一边界并不相同。“可知论者”和“不可知论者”的共同错误是漠视了这一边界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陈红梅 《青年记者》2016,(11):24-25
《花千骨》“神话”的能指与所指 能指和所指是索绪尔在谈论语言符号的性质时提出来的一对概念.后来巴尔特在《当代神话》中对索绪尔的这一概念作了进一步的延伸.能指是我们通过自己的感官所把握的符号的物质形式,所指是符号使用者对符号所涉及对象所形成的心理概念.①能指和所指都是人创造的,而所指所内涵的意义,则跟能指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万琰 《青年记者》2017,(23):14-15
法国符号学家罗兰·巴尔特首先将符号学理论应用于广告分析,指出符号意义本质上是由特权阶级人为建构的,并将渗透了意识形态的符号文本称为“神话”.①他将索绪尔的“能指加所指等于符号”视为符号表意的第一系统,并指出第一系统中的符号在进入第二系统后则变为一个纯粹的能指,与之对应地产生一个新的所指.巴尔特把它称为“内蕴意义”,也叫“隐喻”,而广告符号则正是通过“隐喻”进行意识形态价值的运作.  相似文献   

8.
表意是电影符号学术语.它是一个语义学概念.说明抽象概念或具体事物与用来表现抽象概念或具体事物的语言之间的关系.在符号学中,指能指系统和所指系统构成的表达含义的功能.也是结构语言学中一个核心概念.电影符号学的学者们认为,注重研究符号的表意功能,确定能指(电影表达手段)与所指(影片含义)的关系,深入探讨表意的结构,是电影符号学的根本任务.表意必然是有系统的编码过程.  相似文献   

9.
曹忠 《编辑之友》2022,(11):63-68+112
文本不仅是媒介内容的承载体,也是媒介内容生产的逻辑显现。罗兰·巴尔特在其摄影文本研究专著中提出的文本“展面”与“刺点”概念,较好地揭示了视觉媒介内容生产背后的文本逻辑。文章认为,短视频的文本形式实际决定了文本内容的表达,短视频特殊的文本生产机制是对传统视听文本生产模式的颠覆与重构。与电影等传统媒介文本相比,短视频本质上是一种弱意图文本。因而短视频文本生产的核心是对文本意图性的弱化与弃置,从而制造出文本“刺点”狂欢。但随着短视频时长递增,剪辑技术的全面应用,以及短视频商业化浪潮来临,短视频的文本意图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逐渐呈现出文本的“展面”狂欢。这一现象使中国当下的短视频生产面临文本特异性消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广告跨文化传播效果,从所指角度来看,包括价值认同与价值冲突;从能指角度来看,包括不理解、理解以及误解.因此,成功的广告跨文化传播的效果是,在受传者正常解读能指、理解广告所指,并避免文化误解的前提下,广告所指得到爱传者认同.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4月,香港导演许鞍华凭借电影《黄金时代》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黄金时代》细致刻画了萧红的一生,影片中再现了民国时代的历史场面和作家群像。其中有这样一个场景:1934年11月30日下午,在上海内山书店,萧红、萧军第一次见到了鲁迅先生。镜头中,二萧隔着书店的橱窗玻璃,与鲁迅先生打了爪照面……余生也晚,不曾见过当年内山书店的真面目,但或可根据有关内山书店的史料和回忆录,来再现和还原内山书店的细节。  相似文献   

12.
从“科学之科学”到“政策之科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纵观科学结构的所谓“科学之科学”(Science of Science)正转向“科学政策之科学”(Science of Policy)的新方向,为此可以认为,纵观科学结构的科学地图(science map)将移向科学结构中包含的纵览政策的政策地图(policy map)方向。在此背景下,基于科学根据(evidence)的政策制定可以确保其透明性。文章通过应用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简称JST)构建的专利和论文整合检索系统(PATLISYS—J),介绍世界科学结构的可视化,以及将任意研究者详细分析等进行可视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图书馆BPR不能再停留于对旧有制度与流程的修补,应该回归到以服务和用户为中心的根本层面上来。本文对图书馆BPR的根本性进行解析,指出“习惯”“假设”与“优化”是阻碍BPR项目实施的重要因素,认为要重视组织目标重组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大胆创新,冲破限制。  相似文献   

19.
贾亚洲 《编辑学报》2009,21(4):364-365
依据数量语言的数理特性将数值范围划分为随机性范围和确定性范围,用浪纹号"~"连接随机性数值范围,一字线"—"连接确定性数值范围,例证了这2种数值范围号的技术表达效果,探讨了数值范围号功能和使用场合的细分与细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参考文献”与“注释”异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考文献和注释是引文分析的数据源,文章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对照,指出其异同及在引文分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