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旭  王松 《新闻世界》2011,(8):324-325
在新闻报道领域,对于中国所发生的诸如藏独闹分裂、东突暴动等敏感性事件,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存在有失客观的现象。虽然国际媒介话语权的天平偏向于西方媒体,但中国媒体一直没有放弃对话语权的争夺。本文以"3·14"、"5·12"、"7·5"事件为例进行文本分析,透视中西方媒体在中国新闻事件中的话语权争夺。  相似文献   

2.
杨庆  任安 《青年记者》2008,(14):44-45
从"西藏3·14事件"看西方媒体的"新闻帝国主义" 连日来,西方媒体对"西藏3·14事件"的报道中,出现了许多违背新闻客观性、真实性原理的错误,这些错误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和偏见,是西方媒体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典型表现.大致而言,国外媒体关于西藏事件报道的谬误可分为以下4类:  相似文献   

3.
在国内媒体对西藏3·14事件进行全面报道的同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西方媒体不惜以违背新闻道德的代价来歪曲事实、丑化中国.为何西方媒体如此歪曲报道中国?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偏见从何而来?本文对此逐一剖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以CNN、BBC为代表的西方媒体一直标榜自己"客观公正"和"新闻自由",并经常指责中国媒体没有"新闻自由",新闻信息缺乏客观和公正。然而,最近一些西方媒体对拉萨"3·14"事件和北京奥运的不实报道,引起中国公众对西方媒体客观性的强烈质疑,  相似文献   

5.
在拉萨"3·14"事件的报道中,一些西方媒体公然违背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肆意歪曲事实真相,愚弄、欺骗公众,又一次暴露了隐藏在"客观"、"公正"幌子下的真实面目.本文通过一些西方媒体对"3·14"事件的歪曲报道,分析其歪曲报道的原因、手段及本质.  相似文献   

6.
陈俊妮 《青年记者》2006,(11):76-77
2006年3月8日,两个中国记的博客网突然关闭,西方媒体纷纷以这两个博客网被中国政府关闭为内容进行报道,结果造成新闻失实.在这起引起广泛讨论的所谓的“中国博客门”事件中,西方媒体无疑是自取其辱,然而这个事件折射出的不仅仅是西方媒体的“偏见”和客里空表现,对照这个事件我们需要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7.
冷战后,二十多年的国际冲突似乎印证了"文明冲突论"的现实性。一般而言,媒体对于国际热点事件的报道,依然是东西方冲突视角的延续。然而,通过对奥运会霍顿和孙杨冲突报道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发现还是存在着试图理解中国的西方媒体,他们对事件的呈现有助于西方社会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在东西方文明冲突之外,存在某些为人类所共同遵守的伦理和共识。媒体作为社会公器应当超越东西方二元对立思维,发挥整合社会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3·14"西藏拉萨暴乱事件发生之后,一些西方媒体曾对这一事件进行了虚假不实的歪曲报道:后来对"藏独"分子对奥运圣火传递的破坏、扰乱事件,不少西方媒体又一次进行了大量不客观、不公正的报道.这一系列事件引起了我国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强烈愤慨.  相似文献   

9.
2004年10月底到11月,加拿大的各主流媒体似乎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射到中国,对于中国给予了全方位较为客观的报道,而且报道的内容更多地集中到较为正面的信息。这一媒体传播现象的出现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之外,因为西方主流英文媒体对于中国的报道.一般遵循西方的新闻价值观念,除了报道重大新闻事件外,对于反映中国社会状况的非事件性的新闻报道多持负面的批评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背景:从"史上最牛钉子户",到"厦门PX事件",再到"周老虎事件",网友的言论不断闪现在中国的舆论中.这些将自己所见、所闻提供给公众的网民,被称为"公民记者".在今年的抗击南方冰雪灾害、反击西方媒体对拉萨事件的不实报道、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中,作为一种新兴的舆论力量,"公民记者"将自己的所见所感,通过网络汇聚,越来越有力地影响着媒体、社会舆论和政府决策.在一些主流媒体看不到或不愿意涉及的领域,"公民记者"的声音甚至成为主流.  相似文献   

11.
韩玉花 《青年记者》2012,(20):91-92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西方媒体在报道危机的原因和经济复苏前景的同时,也把目光转向了综合国力日渐提升的中国.从西方媒体大量的涉华报道中不难发现,中国的崛起已成为一个无法避免的话题.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议题报道在延续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同时,也反映了西方媒体和社会固有的偏见.  相似文献   

12.
分析西方媒体在拉萨"3·14"事件报道中的偏见,首先要研究这些报道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3.
余婷 《新闻世界》2014,(4):192-194
2013年10月28日吉普车撞击金水桥事件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而西方媒体更是连续对此事件进行报道。本文以西方媒体涉华突发事件报道的消息来源为研究对象,分析西方媒体微观实践中的叙事框架特征,以期为当下西方媒体报道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自从创办以来,"维基解密"网站就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网络激进媒体,在2010年该网站更是成为全球瞩目的网络媒体,有关"维基解密"的争议和报道变成了一个"全球媒介事件".本文从西方激进媒介理论角度入手,探讨了"维基解密"这类激进网络媒体在西方媒体生态中存在的意义,并指出了该网站对于新闻记者、新闻教育、信息透明及国家安全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乌鲁木齐"7·5"事件为例概括了西方媒体在中国突发暴力事件中抹黑中国的主要手段,分析了其妖魔化中国的深层背景,提出了防范和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西方媒体报道与中国形象塑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已成为世界新闻中心之一,近年来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偏见报道有所减少,客观、中性的报道增加,这一方面是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西方国家政治、经济、受众的需要.但是,他们都会在报道中体现本国的价值观和国家利益,不可避免地对中国进行曲解和误解,不会放弃用信息入侵和文化暴力对中国加以遏制.只有中国增强传播力量,在国际传播中取得与西方媒体平等的地位时,才能以中国的逻辑框架有效传播中国新闻事实.  相似文献   

17.
以"真实、公正、客观"为核心内容的新闻报道原则是从西方传入中国的,可是西方媒体对中国拉萨"3·14"暴力事件的报道却明显失实,学生问我为什么?原因比较复杂,我的浅见是:首先,美国媒体对政治事件的  相似文献   

18.
刘立华  毛浩然 《当代传播》2011,(5):31-33,36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族群之间的沟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这一发展趋势下,中国有必要加强其他国家或是不同的文化对中国表述的研究。本研究以话语分析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为基础,以《纽约时报》的相关案例为语料,旨在解读西方媒体对华报道的话语模式和策略以及该现象的话语修辞动因。研究发现,西方媒体在呈现中国故事时往往突出细节,喜好运用个体故事和声音来呈现宏观叙事,在建构两元对立凸显矛盾和冲突的同时也往往使用"伪平衡"的声音扩展策略。从宏观角度来看,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呈现出一种互动的特征,同时也凸显了其辩论和讽刺的传统,这一传统又与西方的宗教历史话语模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西方媒体涉华报道中的偏见报道有所减少,客观、平衡的报道比例加大.但由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上与西方存在显著差异,加之中国崛起对当今西方构成的心理冲击导致西方种种质疑与非难,西方媒体的对华报道仍然存在偏见,尤其是在政治议题上.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炒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20.
热议     
《视听界》2008,(3):4
1.媒体不能太“CNN” 相关事你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媒体,近来持续的涉华偏颇失实报道,引起中国民众强烈愤怒,官方也对这些缺乏职业道德的行为予以谴责。媒体界人士认为,CNN新闻事件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很多西方媒体和国际社会对中国还缺乏了解,但事件不会影响中国欢迎西方媒体到中国从事新闻采访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