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书业内外     
中国当代文学丢失了什么 据《生活日报》、《文汇报》报道,在近日《收获》杂志主办的座谈会上,数十位作家与评论家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表示出一种深切的关怀和忧虑。他们普遍感觉,近十年来,震撼人心的小说少了,甚至让人记得住的小说也越来越少。究竟是读者出了问题,还是有一种东西被作家丢失了?80年代那些轰动一时的名篇,虽然现在看来有些幼稚,但当时所产生的心灵震撼却是真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期刊出版大国,一大批在改革开放初期诞生的知名文化生活类杂志影响了两代人的成长,如《读者》、《青年文摘》、《知音》、《家庭》、《故事会》等等。巨大的发行量、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读者覆盖面,成为近三十年来国人的深刻记忆。然而,当初创立于80年代初期的这一大批杂志,因为历史和经营的原因,一直坚持着固有的内容风格定位和低价黑白印刷的形式。面对数字出版和  相似文献   

3.
即便是在中国,《读者文摘》也是妇孺皆知的著名杂志。这一浓缩各杂志精华的老牌杂志,每月出版48期,19种语言,读者达1亿。读者文摘(The Reader's Digest Association, Inc.)是全球性出版和直销公司,它的其他产品包括《读者文摘》浓缩型精选版、自学图书、家庭生活用书、音带、光盘,以及其他杂志,如《行走》(Walking)、《美国妇女健康》(American Health for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5月 17日 ,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第二届“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中 ,由读者投票产生了全国“读者最喜爱的 11种杂志” ,分别是《读者》、《知音》、《家庭医生》、《女友》、《家庭》、《故事会》、《青年文摘》、《当代歌坛》、《妇女之友》、《演讲与口才》、《少男少女》。它们几乎都是全国性有重要影响的品牌杂志 ,其中因有 2种杂志并列第 10名 ,因此共有 11种杂志入选。这 11种杂志大多都是读者喜闻乐见的综合文化休闲杂志。调查人员认为 ,这些杂志的入选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们在全国读者心目中的地位与价值 ,…  相似文献   

5.
中国杂志的业务创新及其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杂志就开始了对于自身媒体特性的思索与转型:以《家庭》、《知音》、《女友》为代表的婚恋家庭类期刊的崛起,以《新周刊》、《时尚》等为代表的新锐、时尚类杂志的突进,以《财经》、《三联生活周刊》、《新闻周刊》等为代表的注重新闻影响力的新闻、财经类杂志的风行,都昭示了中国杂志在业务改革过程中所做的努力。进入新世纪,杂志在业务上的改革探索远未停止。本文从信息内容、专题专栏、图片、封面、版式、印刷及运作方式等全方位剖析近年来中国杂志业务改革的具体表现,并对其特点和走向进行分析。 一、整合信…  相似文献   

6.
前些时候,众多的媒体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与中国《读者》杂志的两位老总在大洋两岸平等时话。新闻中有这样的内容:美国的《读者文摘》是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月发行2300万册;《读者》则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月发行500万册。报道中期刊发行量是以“月”计算的。其后不久,又在一份有权威性的资料中看到了类似的统计,但资料在末尾处设置了“刊期”栏。 《读者文摘》是何刊期,《读者》是否是中国最大的杂志,因未做核实,不能妄加评论,但对于该新闻中期  相似文献   

7.
云弓 《今传媒》2004,(6):9-10
没有轰轰烈烈地造势,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读者》原创版于今年九月悄然面世。直至九月下旬,仍然有很多撰稿人不知道有这份杂志,在“中国文友论坛”上甚至有人对此将信将疑,不过这回《读者》是真的推出了原创版,而且质量一流。作为中国期刊界的龙头老大,作为一本靠文摘起家的杂志,为何在此时反其道而行之,推出自己的原创版?是文摘版的《读者》面临困境而欲图变招,还是一时心血来潮想来个“试应手”?分析《读者》杂志这几年的表现不难看出,《读者》推出原创版不仅是形势所迫,同时也是一个精心策划的战略举动。大浪淘沙,《读者》面临四面楚歌与《读者》最辉煌的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相比,今天的《读者》所处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者》不但面临读者口味的变化,而且同时更面临越来越多同类刊物的竞争。面对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一味的风花雪月还能坚持多久?精英化的办刊方针还能在多大程度上迎合不同读者的阅读习惯?《读者》还能走多远?君不见,当初有几家颇为流行的杂志现在不早已没落了吗?虽然目前《读者》仍然是刊物中的领先者,但他所面临的困难用危机四伏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首先,读者面的萎缩是不争的事实。上个世纪末《读者》面对的几乎是一致的好评,由于其理念先进...  相似文献   

8.
作为世界上销量最大的年轻女性杂志,《COSMOPOLITAN》(中文刊名:《时尚·COSMO》以其乐观的风格、对年轻职业女性的关注和坦诚面对当代社会两性关系而独树一帜。创刊于1886年的《COSMOPOLITAN》,其初衷是一本面向“上层阶级家庭”的杂志,以报道当代社会时尚潮流为主旨。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时任主编、富有传奇色彩的女强人 Helen Curley Brown 的倡导下,《COSMOPOLITAN》率先向女性读者提出“勇敢面对生活,大胆追求生活目标,在生活的各个层面做到尽善尽美”这个在当时看来惊世骇俗的理念,现在,它已经成为大多数职业妇女的生活写照。今天,《COSMOPOLITAN》已不仅仅是一本杂志,在全世界热心读者的心目中,她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目前,《COSMOPOLITAN》以25种  相似文献   

9.
在近几年的中国期刊市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莫过于将高收入、高消费人群作为目标受众的时尚类杂志了。它们在编辑形式上力求新潮前卫,在印刷上极尽豪华精美,是广告商的“宠儿”。时尚类期刊的冲击的确不容小觑,但是它们读者定位较为狭窄,因而在普通民众中的影响不很大。倒是一些传统的期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由于发挥了品牌优势,成为期刊界的强者,比如《读者》、《知音》、《家庭》、《故事会》等。这些期刊是读者公认的“品牌期刊”。期刊“品牌”是怎么形成的呢,笔者选取了《家庭》杂志为考察对象。《家庭》的品牌塑造——贵在一贯继承的…  相似文献   

10.
王元晓 《出版参考》2006,(2X):19-19
2005年5月各城市畅销杂志上榜率排名前10位的分别为:《读者》、《知音》、《故事会》、《家庭》、《青年文摘》、《人之初》、《爱人》、《家庭医生》、《女友》、《小说月报》等10种,这些刊物发行量都在百万份以上,可谓是期刊界的佼佼者,他们的卖点值得我们去研究。杂志的卖点就是能抓住目标读者的消费心理,吸引目标读者的眼球也就是杂志的主导思想。我们来看一下这些上榜杂志的主导思想,也就是他们的卖点。  相似文献   

11.
有一段时间全国不少报刊竟相转载的《“狐狸精”奇案》一文,是作者根据传说和自已的想象编造的。文中提到的单位、人物以及狐狸精迷人等情节,纯属子虚乌有。这是《朋友》杂志编辑部在一份检查材料中透露的。检查说,《朋友》杂志“部分编辑人员片面追求刊物的经济效益”,“企图用一些离奇古怪的东西去吸引读者,用以扩大刊物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当许多读者提出批评后,该刊在去年四、五期上又发表了《“狐狸精”奇案实地考察记》为自已辩护,对抗读者的批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读者通过新闻传播煤介,看到了不少西方摄影记者瞬间抓拍的好新闻照片。比如《乌干达旱灾的恶果》、《奥马伊拉的痛苦》、《挑战者号爆炸前后》、《爱滋病的遗产》等。读者也看到过中国新闻史上那些历久难忘的好照片,比如《牛地主》(齐观山摄)、《白求恩大夫》(吴印咸摄)、《占长城上抗日英雄》(沙飞摄)等。是什么原因使读者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美国《万象》杂志总编辑塞·河斯勒讲得好,他认为:“冲击力构成好照片。不是动作,是冲击力 一种视觉印象。这种印象将某种东西射入观者的头  相似文献   

13.
《今传媒》2002,(5)
在出版界,在喜爱报刊的读者 中,恐怕不会有人不知道中国《读者》和美国《读者文摘》的。就发行量和受众面来说,前者在中国名列前茅,后者全世界名列前茅。我国8000多种期刊,可与美国《读者文摘》比试一下,能引起美国《读者文摘》关注和兴趣的,是《读者》杂志。 前不久,《读者文摘》杂志董事长唐瑞德和《读者》杂志主编彭长城,在美国《读者文摘》杂志总部和中国北京中央电视台演播厅,进行了卫星电视对话,互相交流了各自办刊的奥秘。说来也巧,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价值观念,两种杂志的内容、风格却  相似文献   

14.
我很愿意把我二十七年以来在《生活》杂志拍摄的一百张封面的情况作一个简括的说明。我知道,很多读者希望能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而且,很自然地要向我们提出对拍好杂志封面的有关问题。我并不相信,由于我是拍摄了《生活》杂志一百张封面的唯一摄影家,所以我就比那些只拍过一张封面或者甚至连一张封面也  相似文献   

15.
在都市类报纸崛起的当今,党报的周刊如何办?我们办周日刊《城市杂志》做法是:避免同质化,坚持走特色之路,锻造品牌影响力。大连日报社委会针对报业市场竞争形势,于2004年9月1日开始了旨在“办读者喜爱的党报”的新一轮报纸改革。其中,就双休日党报版面少,可读性差问题,决定创办周六的《家庭杂志》和周日的《城市杂志》(均为对开四版)明确两个周刊一是抓话题:“一家一世界”,引导读者正确认识家庭中的新观念,新问题,主打“服务”品牌;一是抓主题:“诠释城市精彩”,主打“领你认知城市”品牌。品牌的基础是特色,而特色的基础是差异伴随着报业…  相似文献   

16.
改刊致读者     
《中国图书评论》自1990年由季刊改为双月刊。如果读者感到改刊后的杂志有一股清新的气息,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安慰。如果读者觉得改刊后的杂志有着一种新的追求,更加贴近现实,更加靠近读者  相似文献   

17.
我的编辑生涯是从《中学生》杂志开始的。抗战胜利后,我刚进杂志社,主持编辑工作的傅彬然先生就谆谆教导我说:“要时时刻刻想到读者,想到杂志是办给中学生看的,发表的文章要符合中学生的水平和实际需要。”三句话讲的都是读者对象。我当时以为这是不成问题的。因为早在三十年代初期上中学时,我就爱看《中学生》杂志,自信对中学生读者还是有所了解的。经过一段实践之后,才逐渐体会傅先生这几句话中的深意。任何一个杂志都有自己的读者对象。杂  相似文献   

18.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3月初,在《读者》杂志创刊20周年之际,锦州、武汉、深圳等14个分印点所在的邮政发行局联合奖励《读者》一辆价值42万元的別克轿车,车上挂着“杂志表率,刊林楷模”。这是历史上邮发单位第一次奖励杂志社  相似文献   

19.
爱泼斯的生平与时代蓝鸿文,张功臣爱泼斯但是我国读者熟悉的老一代新闻工作者,他从15岁起在天津开始记者生涯,三、四十年代曾代表合众社、《纽约时报》和《时代》杂志等多家美国媒介从事中国报道,五十年代重返中国定居,一生与中国革命结下不解之缘。同斯诺、史沫特...  相似文献   

20.
80年代初,我刊编辑部属下有一份《中国养兔杂志》。当时养兔热正席卷全国,“杂志”除邮局订户外,每天总有上百张汇款单纷至沓来,多的时候达二三百张,编务尤其是发行工作量剧增。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质量,我们于1986年开始研制“微机管理信息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