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始艺术的起源问题在美学界一直是一个争论颇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作者提出,探讨原始艺术的起源必须把握住两个最主要方面,即原始艺术品和原始审美情感,文章通过对原始艺术各种类型形成过程的略析和对流行的几种艺术起源论的综合述评,认为原始艺术的发展是一个从实用艺术品到审美艺术品,从实用情感到审美情感的缓慢历程。  相似文献   

2.
陈晨 《教育现代化》2006,(2):111-111
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没有情感就没有艺术。艺术创作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即使是看起来冷冰冰的艺术品,都贯注着艺术家的情感。审美情感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情感。审美情感是人类长期审美实践的产物,积淀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内容。情感体验的积淀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最初动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超越对审美情感的经验描述模式,转而从本体论的角度进行重新阐释。其基本观点是:审美情感是本体的动态模式,审美情感体现了艺术活动的本体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艺术起源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是美先于艺术,还是艺术先于美,这是美学界长期讨论的一个问题.从人类的生产实践和思维发展状态两个方面看,人类在生产实践过程中首先建立起对生产工具的自然秩序的感受,即原始美感,而艺术品只有当有人去欣赏它时,它才能被称为是审美对象.因此审美先于艺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总体的角度探究艺术的根本内涵,力求对艺术作出新的理解和阐释。之前的艺术观,由于缺乏一个总体现,故不能完整地把握艺术。从总体的角度看,艺术是一种审美关系,但是这种审美关系又不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关系,它必须具有创造性、作品性和接受性。艺术应该定义为:艺术是创造、作品、接受构成的审美关系。有了艺术的本质才有艺术家、艺术品和艺术欣赏者,艺术是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的来源,而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和艺术的关系是:艺术家是创造、作品、接受构成的审美关系的开启者,艺术品是这一审美关系的物态体现者,而艺术欣赏者则是这一审美关系的完成者。从历时的角度看,艺术似乎是起于艺术家,存在于艺术品,完成于艺术欣赏者。但从共时的角度看,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欣赏者不分前后,融为一体。艺术家在创造艺术品的同时,也就是艺术品的第一个欣赏者。就艺术的外部而言,存在着艺术和世界的关系。世界和艺术的关系是:艺术在世界中。艺术在世界中有几层意思:首先,艺术起源、生存于世界;再就是艺术本身就属于世界;另外,艺术收藏、保存世界;还有,艺术创建了一个世界;最后,艺术使世界艺术化。  相似文献   

6.
读与学本的审美关系和审美情感的存在方式问题,始终是审美阅读理论难以把握的难点。从现象学角度对这两方面作出存在论的描述,以期为审美过程的体验和诗性把握提供理论上的说明,审美阅读绝不仅是理解、提取作品意义的一个环节,而是学本身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自由情感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情感:自由情感和必然情感。所谓自由情感指的是刺激源和这种情感对象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利害关系条件下所产生的情感。自由情感大部分属于纯粹的精神或者心理层面,只是一种心理体验。所谓必然情感则指的是刺激源和情感对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功利关系或所属关系条件下所产生的情感。这些刺激源或者能直接带给刺激对象直接的好处或害处,这类刺激源多半是外在的客体;或者本身就隶属于情感对象的一部分生理机能,它们主要指那些内在的自然的生命欲求。所以必然情感实质上是~种因果性情感或者功利性情感。一般地说,现实中的绝大部分爱情、亲情和友情都属于,必然情感,而以自由情感方式存在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则是现实中的稀缺资源。不过这一缺憾因为艺术品的存在而得以弥补。艺术品虽非天然的审美客体,然而,在同等条件下,艺术品较之其他审美客体更容易引发审美主体的自由情感,因为艺术品跟审美主体之间最缺乏明显的实际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8.
布洛克的分析美学接受了语境主义的影响,他对艺术自治他治与对艺术品的分析是具有启发性的;过于沉溺语言则使其理论难以深入到艺术与审美的内部。  相似文献   

9.
情感是艺术审美内容的一个重要因素。情感是艺术创作的动力。艺术创作本质上是审美情感的物化。情感在艺术审美中有突出地位和独特的功能效用。  相似文献   

10.
诗人特殊的心理素质决定了其情感的发生率比常人更高,情感的内容更为丰富、复杂、细腻。但诗歌表现的情感不是诗人自然情感的原始重复,而是审美化了的、单纯化了的、要具持续感染力的情感,是诗人经过艺术思维,与审美观念和审美需要结合后物化在作品中的艺术情感。审美情感是一种社会意识,它源于诗人的审美实践活动,其领域是极其宽广的。审美情感贵在真实、独特,具有非实用性、普遍适应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以来,在解构中心、解构标准,反传统、反权威的历史大潮中,新的艺术观念对传统艺术进行了全面的否定,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趋于消失。但从人类艺术实践来看,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界限还是存在的,艺术品有其基本的规定性:艺术品是人工制品;是为非实用目的生产的虚构时空结构;是有机统一的生命整体,具有不可复制性。  相似文献   

12.
吴璨 《江西教育》2006,(7):41-42
健康审美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有机和整体的反应方式的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审美教育应该是从整体着眼.让他们在健康审美活动中.身心感受到一种愉快,从而积淀下崇高的情感和理想。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笔者认为,社会在不断地前进,而音乐艺术是最富于人性的艺术形式,从音乐艺术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人生的快乐与苦闷,并且音乐艺术是人类生活的组成部分.它在生活中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它会提高你的审美能力。会转变你的审美价值,会使你的气质优雅,提高你协调事务的能力.并且有助于你与他人愉快的交往。更重要的是丰富了你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在莱辛《拉奥孔》中叙述了艺术顷刻性的问题,揭示了艺术的一大秘密,那就是审美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则试图从审美情感对于艺术表现中的顷刻性问题作出新的理解,并对比中西方一些艺术现象,来阐述顷刻性中所包涵的审美心理问题,以期进一步完善这一艺术理论。  相似文献   

14.
对荀子的礼学立论角度进行了分析。荀子的礼学立论本于两个维度即:实用维度和情感维度。实用维度是对原始礼学外在实用性的继承,其实质是爱己;情感维度是对生活本身情感的发掘,其实质为爱人。两个维度本身都导源于生活情感本身。  相似文献   

15.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类能够创造人工制品。人类的生产活动创造出技术产品,满足人的实用需要;人类的审美活动创造出艺术品,满足人的审美需要。但是,事实上,人类创造的物品往往不可能如此简单地被划分,在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许多艺术品中,除了具有鲜明的情感、思想性和审美特征外,更具有强烈的实用功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中景物的四时推移,如何激活并引发诗人审美情感变易的现象,作一个审美心理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宓文倩 《家教世界》2012,(20):173-174
交互设计根植于服务经济这个新的产业的时代,它是连接艺术与生活、科技与时尚的桥梁和纽带。以交互理念进行的设计创作,其中的审美注意、审美知觉、审美情感都以放射的形态出现,审美情感不仅是两极的,甚至是多极的。为更好实现设计师与受众的情感交互和同构对话,设计师首先要具备情感的原始唤起能力,同时促使原始情感进入内觉体验而形成创作情绪,被内觉体验处理以后的情感还要经过某种外化机制才能成为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8.
潘嘉敏 《考试周刊》2010,(46):226-227
音乐美学中的审美情感是一个联系抽象理论与现实的桥梁,审美情感的产生不仅依赖于某种具体形式的音乐作品,而且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从社会历史和艺术评论角度,探讨了审美情感的特征,音乐审美情感中的当代性和永恒性,以及审美情感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艺术活动的基本规律,艺术审美超越是人的超越性本质力量在艺术活动中的对象化,主要包括对审美客体的超越、对审美主体的超越、对审美主、客体所处的物理时空的超越以及对实用功利价值的超越。但是,艺术审美超越又不是超越一切的绝对自由,它必须以现实为依据,最终必然要受到现实生活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精神生活要求的提高,艺术品租赁进入了一个新生发展期。从美学的角度思考,艺术品租赁除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外,更重要意义在于对民众审美教育的积极作用。但艺术品要进入租赁范畴也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主要表现在对其价值与形式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