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因为某些原因被教师忽视、同班同学排挤而被动疏离课堂教学中心或因自身原因而主动远离课堂教学活动处于课堂教学边缘的群体和个人。他们具有沉默退缩性、相对稳定性及发展可逆性等特征。调查数据显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存在注意力不集中、态度懒散、缺乏自信等问题。而家庭自然结构的破坏、不良教育观念的影响,社会不良信息的侵蚀、娱乐场所的增多,学校评价方式单一、位置安排不合理、教师偏见及学生性格缺陷等原因导致了课堂边缘人的形成。对此,从家庭、社会、学校及学生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正>"课堂教学‘边缘人’是指在日常课堂教学情境中被教师和其他同学排斥或遗忘,或者因自身原因(心理、性格、身体状况等)拒绝参与教学、主动游离到教学活动边缘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与之相对的是课堂教学"非边缘人",即"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这类学生或许成绩并非一致的优秀,但他们在教学中总能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在小组合作学习或教师创设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参与并乐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学习体验与心得"。[1]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在积极倡导教育公平的当下,越来越清晰地进入教育理论研究及教育教学实践者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是指游离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处于课堂教学的边缘,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学生个体或群体。这种个体或群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边缘性、弱势性、相对性等特征。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划分为若干种类型:主动型边缘人和被动型边缘人、积极型边缘人和消极型边缘人、内源型边缘人和外源型边缘人、完全型边缘人和相对型边缘人、表象型边缘人和实质型边缘人以及安静型边缘人和躁动型边缘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现象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可以采用教师主导型、学生内省型、教学环境刺激型和教学制度规训型等策略进化转化。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是指在日常课堂教学情境中,被教师和其他同学排斥或遗忘,或者因自身原因(心理、性格、身体状况等)导致的课堂参与度低,主动或被动游离于教学活动边缘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的往往是课堂教学中的被遗忘者、沉默者、渴望关怀者、精神游离者。教师成就本位的价值取向、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及教师期望的负效应,同辈群体不合理的分层、遵循强强联合的原则,个体内倾性的人格特质、注意力不集中是初中生"边缘人"形成的原因。因此,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合理分配资源、发挥正向的教师期望,积极引导同辈群体、遵循互补原则,运用系统脱敏法,提高注意力等方式,来化解初中生"边缘人"现象。  相似文献   

5.
学前教育舞蹈课上的男生大都处于被教师与同学忽视的课堂边缘,称之为"边缘人"。他们分为内因边缘人与他因边缘人两种类型,具有普遍弱势性、边缘性与可逆性的特征。以期待视野为理论依据,重构教学期待:教师的主导干预、学生的主体内省、资源分配与评价机制的建立可以将舞蹈课堂上男生"边缘人"行为进行转化,使之回归到正常课堂中心。  相似文献   

6.
教师互动行为是研究师生关系的有力抓手,相关研究结果对我们重构教师角色及课堂教学均有重要参考价值。通过分析我国课程教学情境中的教师互动行为,发现“教师领导型互动”和“学生自主型互动”两种行为是共存的,由此衍生出我国课堂教学中值得期待的四种教师角色:德高望重的领导者、手艺精湛的工匠、医术高明的医生和安排有序的调度员。这些认识为我们进一步实施课程改革和改善师生关系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7.
课堂赏罚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指向学生的具有赏罚功能的行为。奖赏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对符合其期待的学生行为所给予的肯定或表扬;而惩罚则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下,教师对于不符合其期待的学生行为给予的否定或批评。课堂赏罚与平时所说的赏罚(如获得“三好生”称号、开除学籍等)不同,课堂赏罚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情境性。对于课堂赏罚的主题与结果,赏罚方式,施动者与受动者,施动行为与反馈行为以及伴随赏罚过程的情绪特征等等要素的分析通过课堂观察能够实现,这些也可以说是赏罚过程的外显要素,但是,除却这些可以观察到的外…  相似文献   

8.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环境是构成课堂教学的四个基本要素。在这四个基本要素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主导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就要从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入手,研究有效教学行为和无效教学行为,使教师明确并且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追求和发扬有效教学行为,自觉地、有意识地、尽量地防止和克服无效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学生是指在课堂学习中因自身性格、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家庭背景等原因被排挤或主动远离课堂教学活动中心的学生个体或群体。它的存在阻碍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学业发展,文中的唐莉莉就是这样的一位学生,教师通过改变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适宜的家校沟通,逐渐从课堂边缘走向了课堂中心。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捕捉、利用与开发学生资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学生资源是在课堂教学中来源于学生、通过师生互动及生生互动而生成的资源,包括学生出乎教师设计的问题或回答、课堂中突发的事件或学生的特殊表现等;表现形式包括学生的语言、行为和情绪以及有一定课程意义的氛围、环境、信息和机会。教师捕捉、利用与开发学生资源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的品德发展必然受教师行为,尤其是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既有言语行为方面的,也有动作行为方面的,亦有复合行为方面的;既有民主倾向行为方面的,也有专断倾向行为方面的。通过运用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我们发现,民主倾向教学行为能够被学生更多地认知到公正、尊重、平等、宽容、诚信和谦虚等品质,专断倾向教学行为则"反其道而行之"。而且,学生的品德认知存在高度、中度和低度认知的差异。我们还发现小学生品德具有分化性、多样性、弱公正性、向善性、亲诚性、一致性等特点。本文认为营造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因子促进学生品德发展,教师需要做到,对其课堂教学行为强化与优化并举、"续暖"与"御寒"兼行及重视灵活使用复合行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四节有关代数教学录像课的量化分析及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各类评价行为的统计分析表明,教师课堂评价行为占用时间接近课堂总时间的1/5,在课堂练习环节出现次数最多,所用时间也最长;在教师课堂评价行为中评价形式多样,以肯定性评价行为居多;表扬性评价较为保守,形式单一,却不失公正;教师课堂评价行为主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较少涉及学生情感、态度等;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的评价行为能激励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四节有关代数教学录像课的量化分析及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各类评价行为的统计分析表明,教师课堂评价行为占用时间接近课堂总时间的1/5,在课堂练习环节出现次数最多,所用时间也最长;在教师课堂评价行为中评价形式多样,以肯定性评价行为居多;表扬性评价较为保守,形式单一,却不失公正;教师课堂评价行为主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较少涉及学生情感、态度等;课堂教学中教师正确的评价行为能激励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14.
研究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关注他们的现实处境和需求,帮助他们融入课堂,是落实"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必须关注的问题,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题中应有之义。从基本心理需要视角来看,学生基本心理需要的缺失是课堂教学中"边缘人"存在的根本原因,补偿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去边缘化"的关键。教师转化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丰富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补偿其基本心理需要的策略主要包括:通过增强学生的归属感、存在感补偿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关联需要;通过增进学生的力量感、自信感补偿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胜任需要;通过增加学生的自主感、价值感补偿课堂教学中"边缘人"的自主需要。  相似文献   

15.
职业院校课堂"边缘人"指在职业学校的日常课堂教学环境中由于外界客观环境(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同伴等)以及自身原因(性格、身体状况,心理问题等)主动或被动游离于课堂教学中心之外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具有边缘性、差异性、相对性等一般性特征和整体边缘化与主动边缘化等具体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体"是对象,"主导"是行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行为、资源等意识对教师的主导起着关键性作用,但教师往往忽略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导致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处理好了两者的关系,主体与主导才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7.
徐佳  田丹 《考试周刊》2013,(70):165-167
在课堂教学中,言语行为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而非言语行为作为行为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递方式,其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辅助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教师对课堂管理、调控的作用越来越被众多的教师认可。本文试从课堂教学的主体,即教师、学生两个视角出发,分析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非言语行为的应用情况、行为方式,剖析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作用,开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曾爱治 《学子》2014,(9):55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组成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会收到教师教学行为的直接影响,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负主要责任,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低也和教师教学行为有直接关系。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和备课需要结合学生知识结构、年龄特点及学习方式。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教学如何展开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课堂提问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手段,是教师最熟悉、使用最频繁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所采取的行为方式必须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教师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使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学生形成有效思维,促进教学最优化。而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教师提问浅显、琐碎缺乏整体性和序列性,忽视对学生行为的分析等一些问题,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王建华 《考试周刊》2012,(14):100-101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只要有教育行为发生,就一定有教育理念在起作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新的课堂教学及课堂教学艺术必须由以“知识技能传授”为中心转向“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本文从课堂教学的生命性、发展性、生活性三个维度,即“教师应怎样教.学生应怎样学,师生关系应怎样相处”展开对课堂教学艺术的建构,以期对新课程平台上体育课堂教学艺术话语体系的重塑有所启示或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