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是大学内部运行的两个权力中心,在其他力量的影响下,大学组织或偏向于学术权力或偏向于行政权力,可以把大学组织看作是围绕两个中心运行的椭圆型集合.其一端是学术权力主导的运行机制,另一端是行政权力主导的运行机制,中间存在着学术权力、行政权力综合运行机制的中间状态.大学组织运行还受到来自市场、政府、社会、政治等各种权力主体的影响,随着大学由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各种利益相关者都提出了自己对大学运行的看法,大学组织运行实际上是多元权力共同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失衡的表现,提出我国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制衡的对策:一是改革大学权力结构,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二是建立多种权力相互制衡的监督机制;三是发展壮大学术权力;四是明确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作用范围,协调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现代大学制度下的权力冲突与协调机制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社会需要造就了大学,社会需要的多样性决定了高等学校内部权力冲突和协调机制的多样性。作为学术组织的高等学校并没有摆脱价值判断的价值自由。高等学校的定位、面临的社会文化传统、所处的外部环境、管理职能的专门化、校长的大学理念与权力观是决定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关系的主要因素。行政与学术合理分权,强化学者个人的学术权力,校内学术机构学术化,扩大院系学术自治,学术管理中的行政权力柔件化是现阶段建立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冲突协调机制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关键之一在于大学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在大学内部权力运行中,要分清两种权力的运行轨迹,逐步建立学术权力的主导机制,发挥学术权力在权力协调中的作用,以保障两种权力的和谐运行.  相似文献   

5.
实现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协调,是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高校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的冲突与失衡,既是历史因素影响的结果,又是学术文化与行政文化冲突的产物,同时,也是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实践逻辑的差异使然.文章提出要从理念更新、制度设计、组织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探索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整合路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和谐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内部构建和谐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关系,是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管理中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关系中存在行政权力泛化、权力界限模糊、职责分工不清等诸多问题。为了建立高校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和谐机制,应加强以提高效率为中心的法制化、规范化的组织制度建设;重视大学学术活动特点,充分发挥学术权力在决策、管理中的作用;完善民主管理,发挥各种利益群体的作用;借鉴国外高校管理经验,探索适合我国高校特点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中外大学权力理论谱系的分析,重新建构了基于社会契约论和权力让渡理论的大学内部权力结构.大学内部的行政权力主要来源于学术权力、市场权力和政府权力(政党权力)的让渡,这些权力通过政治上的博弈最终形成一股合力,支配大学组织行政职权体系的构成和运行;而大学行政权力属于衍生权力,它是对这股政治合力的执行.其具体表现为行政职权.  相似文献   

8.
大学组织处于外部环境影响与内部力量影响的均衡状态,在组织内部具有理性科层组织和政治属性组织的双重属性,使得大学治理呈现模糊性和复杂性。高等教育机构受到的外部环境影响和内部因素制约都处于中等程度,既要受外部特别是政府与市场的影响又要保持一定的自主性,同时既受内部控制又要对外保持一定的开放度。现实的"实然"状态是在三角模型中,出现了学术主导型、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的不同治理模式;理想的"应然"状态是学术、政府、市场的内外部力量保持平衡,大学治理在内外部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保持相对自主的发展状态。从内部的理性科层组织和政治属性组织来看,大学治理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现实的"实然"状态要么是以科层官僚制为主,按照行政机构模式管理大学,要么过分强调某一部分人的利益与权力;理想的"应然治理"是既要发挥理性科层制的作用,提高治理能力,同时更要从政治组织属性看待大学治理,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以信任为基础的组织文化,有效化解冲突。中国的大学治理要从"求变"到"求治",从治理变革走向治理建设,从治理体系转向治理能力,从治理目标转向治理效能,实现从大学治理的"实然"现状走向"应然"改革。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的方向,即推动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良性博弈,以达成各种权力的协调共治;推动学术精英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以实现全校所有人员"共同治理"的理念;推动决策民主和程序透明,以增强学术组织的公信力,从而充分弘扬和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规程的发布有助于促使大学回归其学术本质,对形成一个良好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论大学治理权力结构的基本类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大学治理过程中存在着三种基本的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与市场权力.这几种权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大学治理权力结构的三种基本类型:行政权力主导型、学术权力主导型、市场权力主导型.学术是大学发展之本,在大学治理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确立起学术权力的主导作用,并有效地协调好学术权力同行政权力以及市场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了Windows的安全设置的几种方法 ,有利于防止非法用户对计算机的使用 ,保护注册用户的信息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调节器的PID参数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以PID为基础的控制系统自动投入率普遍较低,PID参数的整定方法不易为技术人员掌握,本文从比例、积分、微分的理想模型入手,分析了PID参数对控制过程的影响,并介绍了三种调节器参数的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当前科学本质理解的教学目标预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明晰其与三维目标的关系之后,以具体的案例说明科学本质理解应作为显性教学目标,在三维目标中凸显科学本质理解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7.
流行音乐学学科提出的背景与缘由:艺术学升为门类,为流行音乐学的设立提供了空间;流行音乐自身的迅猛发展,学界从历史的流变与音乐形态等来审视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在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流行音乐相关方向(学科)在高校的开展,流行音乐的相关研究出现井喷,建立起了流行音乐学会;国家政策与导向对流行音乐学的设立提供有力的支持。流行音乐学设置的制度依据:教育部与国务院学位办等出台的相关制度依据;音乐与舞蹈学下属二级学科设置上的依据;其他二级学科设置上的依据。流行音乐学设置的学理论证:流行音乐学的学科内涵;流行音乐学下属相关学科的设置与理论基础;流行音乐学的学历学位设置;流行音乐学下属各学科教学体系的建立、完善与规范;流行音乐学的科研建设。流行音乐学的设立是其内在的诉求,符合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流行音乐学的设置,对于流行音乐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流行音乐的良性发展,流行音乐学的设立是其内在自身发展与外在社会文化进步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当前科学本质理解的教学目标预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明晰其与三维目标的关系之后,以具体的案例说明科学本质理解应作为显性教学目标,在三维目标中凸显科学本质理解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9.
向冠春 《成人教育》2013,33(1):14-20
标准设定在教育测量领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议题,它涉及面十分广泛、备受人们争议,解决起来非常棘手。为了解决此难题,国外涌现出大量标准设定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我们在标准设定方面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文章归纳各种方法进行标准设定的步骤、介绍一些经典的标准设定方法以及剑桥评价在进行等级划分时的运用,以期对我们的标准设定实践有所助益,增加考试的信度。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various issues relating to the fees which are charged to overseas students. The introduction of 'full-cost fees' by the Government in 1980 had a dramatic effect on the overseas student intake initially. Since that date there has been a steady, slow recovery in numbers. The home student position has also changed with an end to hopes of steady overall expansion of traditional students and the looming implications of the falling birthrate of the late 1960s and 1970s .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we consider three topics: experience so far in setting fees, the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hat are available and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each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