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7 毫秒
1.
利益平衡与经济法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法的宗旨是利益平衡 ,社会总体利益是经济法的价值归宿 ,基于经济法的利益平衡的宗旨和追求社会总体利益的价值归宿 ,通过对我国当前存在的各种不平衡利益关系的分析 ,提出了经济法体系建构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坚定不移执行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我国经济法理论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而在当前经济法理论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重构则成为了当今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在一个完善的经济法制度下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去粗取精的重新解构,才能摆脱"一切以利益至上"的资本运作痼疾,使中国企业真正担负起应当承担的社会重担。因此,本文探讨了经济法视域下中国企业社会责任重构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从经济法的本质与企业经营哲学的对比中说明社会责任是它们最终的共同宗旨,最后阐明法尤其是经济法应与企业经营在互动中求发 展,即经济法应在企业经营中、经济实践中完善自己,企业经营应规范化,法律化。  相似文献   

4.
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绩效息息相关,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企业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对平衡计分卡进行修正和补充,构建了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社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修正的BSC不同构面间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在具体应用中,以企业的发展战略为出发点,有选择的选取指标,构建一个结构严谨的平衡计分卡,然后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社会绩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经济法的利益观是社会利益观,社会利益是经济法产生和存在的天然基石;经济法以社会利益为本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实现个人利益,以充分体现经济法的人文关怀;经济法为社会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即市场规制法律制度、宏观经济调控法律制度、社会分配法律制度和经济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6.
对经济法主体的研究向来众说纷纭,科学的经济法主体研究思路应从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社会基础入手,坚持本质的研究方法,将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确定为社会化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增量利益关系,体现出经济法的主体特征,再通过对增量利益的产生和实现的分析,以及对经济法法权应为劳动力权的论证,证明劳动力权人为经济法之适格主体。  相似文献   

7.
经济法学者对经济法的产生时间存在分歧,可以分为两类观点:一类观点认为产生于古代社会;另一类观点认为产生于资本主义阶段。笔者认为经济法作为一个法律部门产生于古代社会。因为经济法产生的含义就是指经济法律部门的产生,但经济法律文件、经济法律规范与经济法律部门是同时产生的。经济法产生不以生产社会化或垄断的出现为前提,国家社会经济职能是国家固有的,从国家产生就具有,并不是以后才具备的。经济法体系中所包括的一些法律子部门在古代社会就已经产生了。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经济法的概念、本质和地位本章要求掌握的各词:经济关系、涉外经济关系、中国经济法、经济联合关系、经济协作关系。要求掌握的问题: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国家经济管理关系的主要内容。在政企职能分开、两权适当分离的原则下,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关系。经济法的法律性质。经济法是综合、系统调整法的主要内容。经济法是平衡协调法的主要内容。经济法是经济集中与经济民主对立统的法的主要内容。经济法是“社会责任本位”法的主要内容。经济法与行政法的联系与区别。经济法与民法的联系与区别。经济法的基本  相似文献   

9.
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讨论,不同利益群体及其代言人的看法、不同学科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有必要统一定义,给企业社会责任一个恰当的定位。考察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各类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广义企业社会责任指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谈判所形成的关于现代产品质量的社会协议义务,是企业基于自身形象考虑而对社会利益相关者的友好回应。首先,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谈判所形成的关于现代产品质量的社会协议义务;其次,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对社会利益相关者压力的友好回应;第三,企业形象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第四,企业社会责任既是产品质量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形象的组成部分。此外,相关主体需要准确定位,否则,角色混乱将导致社会的无序。  相似文献   

10.
鉴于我国国情,政府在驱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以及政府的基本职能,政府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构建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机制、建立企业社会信用体系、协调与平衡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等措施,从而驱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1.
法理学视角下的公司社会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公司经济力量的增强,及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要求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应运而生.本文首先回顾了该理论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然后重点对之进行了法理学上的思考.公司的社会责任与法理学上的"道德与法律"、"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权利与义务"等范畴有着密切联系.公司本质是追求营利,为股东创造最大利益,但就掌握社会大多数资源与财富之公司角色而言,对社会应尽其积极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2.
公司是一系列利益关系的连接体,《公司法》在追求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强化了公司的社会责任,但存在诸多不足。公司内部责任是公司得以健康运转和营利的根本保障,也是实现其社会责任的前提。公司社会责任既包括商法上的社会责任,也包括商业伦理上的社会责任。公司社会责任的实现取决于公司的诚信度,需要信用机制予以规制。  相似文献   

13.
西部大开发特殊的社会背景决定了这一过程面临着解决好经济秩序、生态秩序、社会秩序以及各种利益和愿望的协调从而实现西部经济发展的问题,体现出与经济法协调发展理念的契合,也体现出法哲学中的公平正义观。  相似文献   

14.
公司权力的三权分立结构是一种线性结构,公司社会责任缺乏相关代表人或代理人,公司是否承担社会责任处于无人监管的灰色地带,而作为公司组织法律规范的公司法本身又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实现公司社会责任,要发掘股东提案权在公司社会责任实现中的价值,利用公司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生产守则运动等"软法",并与相关法律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公司践行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5.
厘清公司监察制度的学理基础,对当代公司监察法律制度,乃至公司法律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有着重要影响。本以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为指导,论证了监事会作为公司制衡机构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揭示了私法自治原则和分权制衡原则是公司监察制度确立的两大法律基石;最后,本运用社会学结构功能理论分析了公司监察制度在治理结构中的特有功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司法诞生于有计划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它必然存在一些局限性。针对这些局限性,文章提出了修改、完善公司法的指导思想:1.强调公司意思自治,放松政府管制;2.强调公司、股东利润最大化,又强调公司应承担的社会责任;3.贯彻公司民主新理念;4.效率优先兼顾安全。同时也对公司设立原则的采纳、一人公司的承认、公司资本制度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公司法可诉性的加强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薛潇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6):35-39,45
由于现代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公司法的理念也在不断发展。各国对公司立法的重视,更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公司法改革的浪潮。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现行公司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公司法的调整成为大势所趋,而公司法的修改必然要同现代社会公司制度和理念的成熟相适应。本文拟从公司法的修改草案来简要分析我国公司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企业目标与社会责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企业目标传统上是利润最大化,现在则转变为价值最大化。同样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是人们会更多地从社会责任角度评价企业。肩负起必要的社会责任成为企业追求价值增值的前提条件。遵循这样的原则,企业和社会将会从经济发展中共同获益。有若干种力量可以约束企业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同时,企业也应该更为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民营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着逃避社会责任的状况,这背后有着经济、政治、文化、礼会层面的原因。面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民营企业不该是看客,但随心所欲地将社会责任压到民营企业头上,令其失去效率,同样有害于社会。现阶段我国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应包括从提高赢利水平到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等内容。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不仅需要企业的自我规制,还需要市场、法律、政府、行业和社会舆论的规制。  相似文献   

20.
《公司法》应以股东为本位,否则股东自由便会大打折扣,公司的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学说并不意味着《公司法》从股东本位转向社会本位,股东本位构成了股东自由的基础。从其内涵来看,股东自由是不受他人强制的自由,政府不应以集体的名义对股东自由进行剥夺。从其外延来看,股东自由是股东个体的自由,法律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小股东权利的保障要予以特别关注。我国《公司法》并没有完全贯彻股东自由的上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