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记者部落     
《青年记者》2005,(8):28-28
20岁,他开始投身心仪的新闻工作,但真正做新闻时已经将近50岁了。可以说,他的新闻生涯没有什么传奇的色彩,但是中间又充满了很多曲折。回首自己的新闻人生,他最大的心愿是,如果有来生还是当记。本期《传媒骄子》关注原《人民日报》总编辑、清华大学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  相似文献   

2.
青年作家、河南省商城县人武部政工科长余英茂,初涉新闻工作时,他把新闻看成“小兄弟”,以为凭自己文学上的功夫,搞新闻是小菜一碟。然而,真刀实论地干起来,他才发现“新闻别有洞天”,三十六行,各有各的门道,并非一通百通,吃“老本”是不行的。因此,他报名参加了新闻函授学习,苦心钻研新闻写作知识。果然事半功倍,在新闻写作上也取得了成绩,发表了大量的新闻作品,还有不少篇目获奖。也许会有读者产生疑问,搞文学的从事新闻写作以后,文学这个本行会不会丢了?新闻写作对文学创作究竟有哪些促进作用?二者能否协调统一,相得…  相似文献   

3.
新闻要真实;做人要真诚、老实;新闻要快写快发,做人要勤奋、敏捷;新闻处处求新,人的思想、知识要时时更新;……新闻,难道是有生命的吗?否则,怎么会与人生有诸多的相同点?──金天恩日记摘抄因过去同在一个机关工作的缘故,我们太了解金天恩了。他没有搞过一天“专职”新闻,收获的新闻作品却剪贴了厚厚的4大本;他不是出身“科班”,也没有拜过名师,却有一大摞各级新闻单位颁发给他的新闻作品获奖证书;他连续10多年被新疆军区和几家省级报刊评为优秀通讯员,1993年,被兰州军区评为1991年至1993年度优秀新闻干部。这个新闻圈外…  相似文献   

4.
潍坊市坊子区委宣传部新闻科长商永祥,足一位参加过边境防御作战并荣立过二等功的“新闻老兵”。他靠在部队当报道员练就的本事,把坊子区的新闻工作搞得红红火火,他本人多次被上级表彰为优秀新闻干部和先进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5.
一位老朋友打来电话,约我去采访,他那个单位属“七所八站”之列,是编辑部明确要求少跑的。我问他有什么新闻?他哈哈一笑:“有什么新闻?你记者一来,就有新闻;记者到哪儿,哪儿有新闻。”这话我一直放在心里。现在不少新闻单位不是记者跟新闻跑,而是新闻跟记者跑。这种现象绝非是个别的,很值得我们深思。 本来,新闻报道是源于新闻事实的,记者得跟着新闻跑,而“新闻跟着记者跑”,就使本末倒置了。工作再出色的单位,事迹再突出的个人,记者不去写、不去拍,就成不了报纸上、电视里的新闻;反过来说,有些单位工作虽说平平常常,…  相似文献   

6.
蒋燕 《新闻界》2001,(6):59
立志是事业的大门,信心是事业的立足点,没有伟大的自信,是注定干不出伟大的事业来的。这句话对于大英县新闻通讯员蒋先平来说无疑是鼓舞他奋进的格言。1983年2月,蒋先平任蓬溪县星花乡文化干事,从此,与新闻写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乡上成立新闻报道组,他为主要成员,他一边干好文化工作,一边自学新闻业务知识,积极向各级新闻单位写稿,仅两年时间,他在当地小有名气。1985年2月被蓬溪县广播电视局招聘为记者,从事专业新闻采编工作。新的工作环境,使他大开眼界,进一步懂得了知识的重要。到广播电视局不久,他就参加了…  相似文献   

7.
26年前,我在政府机关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现任经济日报社常务副总编辑罗开富同志,有幸被领导安排陪同他到文山县的基层采访。短短几天的接触,他给我讲了新闻殿堂里的许多动人故事,谈了他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难忘经历,特别是通过他的耳濡月染和言传身教,使我对新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引导我走上了业余新闻工作这条路。从1980年开始,  相似文献   

8.
19年的夜班岁月,把他的鬓发抚得霜白;30多年的新闻生涯,在他的额头上犁出了深深的沟回;而时光馈赠他的,是他采写的一篇篇新闻作品被收进了一摞摞的专集;是他编发的稿件、主办的专栏.荣获中国新闻奖以及其他诸多奖项。他用在新闻领域取得的一个个成果,铺就了一条坦途,使自己顺利跨入“全国优秀新闻工作”的行列。  相似文献   

9.
2005年2月28日,是大学开学第一天.吴廷俊院长却在几天前就开始了他的工作。在接受我们采访之前.他刚刚参加完学校的一个会议。一回到办公室,他便和我们聊了起来。年整60岁的他,以他那特有的求真风格纵谈新闻与新闻教育,做真人与做真新闻、做真学问……我们一一记录下来.希望它能引发更多新闻专业的学生和新闻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云阳县有一位小有名气的“土记者”名叫吴秋生。从2002年开始他迷上了新闻写作。别人业余时间沉醉于棋牌中,他却陶醉于新闻写作中,业余时间采写新闻成了他快乐生活的一部分。短短两年时间里.已经步入不惑之年的他在省、市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200多篇。  相似文献   

11.
多次轰动全国的重大考古发现报道曾出自他的笔下,西安晚报多次影响轰动的征是由他参与策划负责编发,他的论、编写的书以及参与主编的丛书有半人高,他主创撰稿的电视片列入国家九五重点项目规划,他是报人,又被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去年l0月31日,陕西省新闻工作协会和西安日报社联合举办了《郭兴专家学型新闻之路》研讨会,对他的作品和人品给予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并号召全省新闻工作向郭兴同志学习,走专家学型新闻之路。  相似文献   

12.
某军需仓库政治处主任张玉富,在仓库干了两年,使仓库的报道工作受到上级表彰。对于他,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有一颗惜才之心。张玉富在新闻行当里干了十几年。1993年,他升为政治处主任。他上任后先是制定写作人才培育计划,接着又为有写作特长的战士报名参加了军报新闻函授学习,订购了《新闻与成才》等刊物,还把两名优秀报道员选送到新闻单位学习深造。平时他不论工作多么忙,总忘不了给报道员提供线索,帮助修改稿件,并经常督促检查,在他的热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有5名官兵的新闻写作水平提高很快,每人年见稿量都在50篇以上。勤务…  相似文献   

13.
当他在华东电网第24次新闻工作会议上,从电网公司领导手中接过2003年度华东电网新闻工作先进个人的大红奖状。当大会特意安排他登台发言,面对一百多位与会代表时,他热泪盈眶,哽咽着再也说不下去。他在华东电网新闻工作会议上多次发言,可这是最后一次。几天前他年届六十,离开了为之奋斗二十多年的新闻宣传岗位。他就是靳广道——华东电力系统一个很响亮的名子。1984年至2003年,他连续20年被评为华东电网新闻工作先进个人。而除他之外,20年间还没有人超过10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长清县武装部政委正陆军既是新闻报道工作的热心人,又是识别新闻的行家。由于他为报道人员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报道线索,被人们誉为“线索政委”。为提高抓报道工作的能力,王陆军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了新闻写作基础知识和新闻摄影知识,自费参加了新闻函授学习,订阅了《新闻与写作》、《新闻与成才》等刊物,打下了厚实的新闻知识基础,积累了不少新闻采写经验,连续4年被部队和一些报刊评为优秀通讯员。然而,他工作千头万绪,很少有时间亲自写稿。于是,他把掌握的线索及时通报报道人员,让每个线索都发挥它的作用。1992年,省军区…  相似文献   

15.
翻开组织干事解庆法那厚厚的几大本见报剪贴,好家伙!长篇通讯、报告文学、头条加编后占据了他千余篇文章的一大半!他成功的诀窍在哪里?1983年的冬天,他来到渤海深处的一个小岛上,何不利用手中的笔,为驻守海岛上的那些可亲可爱的战友们汇歌呢?他产生了写新闻的念头。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渐渐地,他感到写新闻也不是那么容易。他白天深入到连队采访,获得素材后,连夜赶写。可屡投不中,他也曾怀疑过自己是不是搞新闻的那块料。这时,师里举办两用人才培训班,他毅然走进了新闻报道培训班。短短一个月时间,他系统地学习了新闻理论,…  相似文献   

16.
郗芳从事新闻工作10余年,先后8次被军区评为先进个人,其作品20多件次在全国、全军和军区获奖。但他从不引以为傲。“如果说有什么聊以自慰之处,那就是所经手的每一篇新闻,都经住了真实的考验”。那么,在充满艰辛和诱惑的新闻岗位上,他又是怎样洛守真实性这一原则的呢?求真的思想如果说“真实”今天已成为郗芳的座右铭,那么在1983年当他刚刚走上新闻干事岗位时,显然是一种深刻的训诫。当时,郗芳所在的某师新闻干事因报道严重失实被调离岗位,从此,他挑起了师新闻报道工作的大梁。前车之鉴,如警钟一般悬挂在他的脑际。无论是硕果…  相似文献   

17.
耿闻从中国旅游报社打来电话,约我为他的新闻作品集《直面浪潮一个旅游记者的亲历》做个序。20多年来他一直在旅游行业里采访报道,成果不小。最近中国旅游出版社编辑出版他的新闻作品集,自然是他多年勤勉的证明。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新闻思想初探王继槐邓小平同志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其中也包括了他的新闻思想。从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新闻思想,提出了一套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客观需要,符...  相似文献   

19.
1993年9月的一天,军区首长来到某团六连检查工作,首长间站在身边的一位身着作训服,脚穿旧胶鞋的中尉军官:“你们连今天的训练课目是什么?”陪同的师领导向首长解释说,他是师里的新闻干事,叫高立海。首长笑了,接着说:“今天看到你的这身穿着,是一位称职的新闻干事。”是的,他是一位称职的新闻干事。常常为一个好的新闻线索风里来雨平去,在基层连队经常看到他的身影,小散远单位和执勤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许多基层官兵说:“咱们师的新闻干事像连长。”他来自基层,深知基层有许多闪光的人和事,也深知脚板底下出新闻。他不靠坐…  相似文献   

20.
段勃 《新闻知识》2006,(4):57-59
具备新闻敏感是对一个新闻记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形象地将新闻敏感称作新闻记的“新闻鼻”,但是对于电视记来说,他不但要有一个灵敏的“新闻鼻”,还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