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勇君 《教师博览》2023,(21):65-67
教育新形势下,传承并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小先生制”教育思想,对新课标教学实践和教育理论提升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当前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性委任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班级的“小先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和教学活动。如若将英语学困生“小先生”化,可以发挥其优势智能,有利于增强其学习自信心,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达到提升其学习能力和水平的目的。本文以一名学困生为例,利用“小先生”来发现、发挥和发展其优势智能,以期对其英语学习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促进学生发展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职业教育也同样如此。但是,由于职业教育固有的职业性和教育性并存的两重性特点,反映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政策选择和实践模式上,要么过于强调其教育的同质性的育人功能,忽视其职业性:要么过于强调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工具性作用,无视其教育性,  相似文献   

3.
为弘扬中华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以黄冈历代重点名医为代表,研究和挖掘黄冈历代名医的人文资源,探索其发展规律,述其重要著述,论其重大贡献,阐明其在医学史上的重要地位,旨在振兴祖国中医药事业,并对当代医药职业者的素质培养,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子》曾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说,成就和充盈到了“大”的境地.它就可能出现好像欠缺或空虚的形态:声音和物象“大”得超出了人们的视觉和听觉范围,也就听不到其音,看不到其形了。  相似文献   

5.
《史记·商君列传》记述商鞅变法的内容之一是“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关于“复其身”的涵义,当代多种史学著作和法制史著作,以及新版《辞海》均将其解释为“免除其徭役”。但也有不同的解释,如作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教材的《中国法制史》(新编本)则将其解释为:“如果增加粮食和布帛的产量,可以免除其本身的徭役和赋税。”那么究竟“复其身”是仅免除其徭役呢?还是徭役和赋税二者皆免呢?这是一个关系到如何正确认识秦国的重农政策和农民负担的问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在有关战国秦汉的史料中,常见国君颁布“复其…  相似文献   

6.
张榕 《现代语文》2009,(8):34-35
在盛唐诗坛中,岑参以其边塞诗著称,其边塞诗的创作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联。在其绝大部分的边塞诗中,都体现出了“好奇”的思想个性,除此之外,其边塞诗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本文选取了岑参的一首七言歌行和一首七言绝句(两首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进行赏析,主要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当代国际私法的新发展,从法理学的角度论述了我国国际私法立法的完善问题。文章指出,要完善我国国际私法立法体系,确定价值目标是其前提和指南,指导思想的转变是其关键,法律规范的重构和整合是其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教学方法,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三维教学基于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有其基本要素和教学体系,即课堂教学、知识演示和实践互动,三者相互促进且有机统一。对其在职业院校课堂运用的探讨,希望能够提高职业院校课堂的教学水平和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实事求是”是其坚实的哲学基础,矛盾学说是其活的思想灵魂,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其主体性的高度概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科学理论的最终归宿和价值标准。推行素质教育,应当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和武装下一代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信息素养的教育,其主要的途径和方法仍是文献检索课的教育。文检课教育应跟上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改变其教学模式,更新其教学内容,在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能力方面发挥起独特的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延绵千年,至今不断的西方自然法观念成为世界法律思想宝库的一支夺目的奇葩,其无论对西方社会法律观念的影响和法律制度的塑造,还是对世界法律发展的促进作用都是十分巨大的,其地位和功能是任何一个法学流派和法律学说所不可替代的。因此,寻求其产生的根源,探索其延绵的动因,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借鉴西方法律资源,构筑我国法治大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东坡其文其诗其词,丰富如海。自古而今,研究者众。而对其人,或褒其超旷洒脱。或贬其消极虚无,颇有争议。羡其胸中万卷,下笔无尘,慕其独立不倚,高蹈远赴。文章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对其文化性格和人生态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深度学习视角下的数学课堂问题串研究以深度学习视角为基础,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出了问题串的定义、分类和设计原则,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其对学生学习态度、思考深度的影响。然后通过分析和探讨,指出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并强调了问题串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其创新点在于将深度学习应用于问题串的研究,并探索了其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方面的潜力和优势。研究结果显示,问题串既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其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促进其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的发展,又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科教学改进,同时其对推动数学教育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数据结构对多媒体的设计,提出其课堂教学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其目的和意义,并且阐述了在课堂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明代私家书目《百川书志》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川书志》是明代著名的私家书目,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根据现有史料,揭示其丰富的编撰思想,论述其体例类目的创新之处,对其不够科学严谨之处进行详细中肯地分析,肯定其在中国古典目录书分类探索方面的价值和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16.
宁冰 《运城学院学报》2006,24(1):109-110
Idioms中积淀和浓缩着英语民族久远而广泛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而且各有其形成的理据。学习者若不明其理,就难得其趣,结果往往是不易得其意,得其味,从而形成阅读理解的障碍和翻译的陷阱。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也务须对此点深加注意。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散文这一概念含混不清,时至今日,人们对其功能的认识依然扑朔迷离,一是无法将其与非文学散文区分,一是无法与小说、诗歌区分。要真正认识散文,必须在了解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从其基本功能和具体功能入手,重新审视、梳理和界定。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学生创造和求知的原动力,只要学生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不懈地去追求、去实践、去探索。因此,要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就必须顺应其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征,从转变学习态度、增进学习情感人手,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热情,使其由机械、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加强了向外扩张的力量。此后,英国依仗其船坚炮利,到处侵略扩张:英国资产阶级在清末对华侵略的过程中,为适应其侵略扩张的需要,其侵华政策也做出了一系列调整和变化一  相似文献   

20.
叶向高,晚明政坛主要影响者,由于其所处的复杂时代环境,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就是在其家乡福清也是一位倍受争议的人物。《蘧编》是他自撰的年谱,反映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生平活动,部分内容是“圣谕”和“奏疏”的摘录,有一定的史料和文献价值。文章通过点评《蘧编》中记载的部分事件,尽可能原汁原味展现文史资料并加以评述,认为应以历史尺度评价为主来审视其相业政绩,以道德尺度评价为辅来肯定其道德修养和对传统文化的贡献,才符合历史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