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武术意识是武术工作者常用的名词,尤其在武术教学、训练、竞赛中的应用更为广泛。现笔者根据武术教学、训练的经验体会,从武术套路的攻防动作和心理学的角度,谈谈武术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技击意识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得本文对武术套路教学中技击意识的涵义、作用进行了探讨。技击意识能使学生产生学习武术套路的浓厚兴趣和持久的学习动机。技击意识是武术套路形成的精髓。重视技击意识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武术文化传递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武术套路训练的心理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武术套路训练中的心理意识分析。武术套路训练不仅包括素质训练,基本功、技战术的训练而且还包括各种意识的训练。这种意识的训练,在武术中就是心理方面的内容。在武术教学训练中由于动作变化多样,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非常重要,使学生学会分析动作中肌肉用力感觉,充分发挥心理的控制和调节作用,从而使动作完成得迅速准确。  相似文献   

4.
王力 《湖北体育科技》2010,29(2):161-163
从攻防意识的含义、攻防意识的重要性及如何培养运动员攻防意识三个方面对武术套路演练中的攻防意识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在套路演练过程中,要表现出动作的气韵之美,就必须通过形体动作充分表现出内在精神来,必须全面认识与深刻理解武术动作的攻防意识。这也是武术套路区别于一般性的体育项目的标志,又是每个习武者在练武过程中所强调和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武术意识是武术工作者常用的名词,尤其在武术教学、训练、竞赛中的应用更为广泛。文章根据武术教学和训练的经验,从武术套路的攻防动作和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研究了武术教学中武术教学中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1、武术意识的特征 武术意识的实质,是人脑与武术攻防技术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主观精神映象,是人脑对武术攻防技术动作的反映。套路运动中的武术意识,就是将意识到的主观精神映象通过攻防动作的演练使其具体化,对抗性项目的武术意识是抽象的、含而不露的,具有真假虚实多变性的特征。套路运动中的武术意识则是重表现,具有渲染性的特征。武术意识的这些外部特征,正是以武术攻防动作的形象语言,来表达武术攻防技术中的战术意识,它是借助演练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武术套路是以技击动作为素材,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武术套路将技击的技术动作进行提炼加工,以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它来自于技击,而又对其进一步规律化、艺术化。技击是武术的灵魂,是武术最突出的特征,强烈的攻防意识是武术区别于其他运动项目和艺术的鲜明标志。武术套路的美,  相似文献   

8.
谈武术套路教学对武术意识的培养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们的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那么武术意识就是对武术动作所具有攻防含义的体现,是人们在进行武术套路演练过程中,为追求健身、攻防表现的效果,而进行的自觉心理活动过程。武术套路演练水平高...  相似文献   

9.
武术套路演练的形和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山  王东 《湖北体育科技》2005,24(3):393-395
武术套路的演练,作为一种表现其独特技击美和艺术美的运动形式,形神兼备是其追求的最高境界。形与神的高度和谐统一,体现了武术套路运动特有的民族风格和卓然特色。该文主要阐述了在武术套路演练的过程中,演练者怎样通过形与神使武术套路表现得更淋漓尽致、出神入化。培养这种“武术意识”必须要全方位地理解套路演练的内涵和精神,而且须要方法得当,具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攻防意识"在武术运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术与生俱来的技击属性使其有别于其它体育项目,无论是套路演练还是散打格斗,都离不开“进攻和防守”,套路的“攻防”是虚拟的,散打的“攻防”是实体的,但“攻防意识”都是他们刻意追求而必不可少的,所以说“攻防意识”贯穿于武术活动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武术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中国武术的世界认知度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文化元素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武侠电影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武术的普及与认知.但武侠电影中过度追求暴力的宣扬,不利于武术形象的塑造;武侠电影主题文化的异化,不利于武术的继承与传播.当代武侠电影的发展应该承担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责任,凸显中国武术文化主题精神,弘扬中国武术文化正能量,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2.
官方武术是武术向现代体育转化过程中官方干预武术发展出现的,在民国时期萌芽,经过不断探索,在当代逐步趋于完善。官方武术以官方行政为主干构建现代武术体系,成为武术现代发展的支撑力量,引导着武术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13.
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传者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武术国际化传播的传者包括组织与个人,其组织具体而言就是国际武术联合会、中国武术协会,而个人传者主要是民间武术传播者和"意见领袖",不同的传者在武术的传播过程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研究认为,在武术国际化传播过程中应全力打造武术传播者:加强国际武术联合会的工作,促进国际武术联合会会员国的平衡、协调发展;加强武术在国内的开展力度,促使武术真正成为我国的"国粹";加强民间武术传播者的管理,实行"持证上岗";培育武术国际化传播的"意见领袖(舆论领袖)",利用他们的独特影响进行广泛的国际化传播。  相似文献   

14.
析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武德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武德教育在武术教学中历来居于主导地位,且一直发挥着十分重要而广泛的积极作用。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渗透可通过武礼、武技、武理和武师表率等途径与方法,使之贯穿其全过程,达到技德双修。  相似文献   

15.
武术精神是推动中华武术发展的内在动力。文章通过影片《叶问》来解读武术精神的内涵,揭示武术发展的趋势,明确武术精神在中华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发掘中华武术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6.
关于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价值思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武术的变革,孕育了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有着多方面的差异,但是导致诸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其社会价值的差异性。文章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同时,更主要地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价值体系展开了详细具体地比较研究。结论认为:我们要扬长避短,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吸收对方的优点使其为我所用,应挖掘其教育、健身、竞技、审美等价值,迎合社会需要,促进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武术概念研究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历代与武术相关的各种称谓以及近现代以来武术概念的嬗变.从不同角度对武术展开剖析,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侧重提出技能的武术、体育的武术、文化的武术等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总结武术的总概念;同时依据不同的划分标准,探析武术的各类子概念.  相似文献   

18.
武术项目深受人们的喜爱,但其中的各种技术奥妙,还有待人们深入挖掘,武术的“劲力”就是其中一个需要重点挖掘的内容。文章以文献综述的形式,对武术的“劲力”进行了再认识和再分类。指出武术的“劲力”就是在武术技术攻防要求下的人体肌肉力量的运用技巧。文章从文化层面、发劲方式、劲力特点、发劲效果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能够较好的将所有劲力包容到相应分类中去,以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武术国际传播基本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采用模式方法和逻辑学方法,对武术国际传播的基本模式进行构建。分析了武术国际传播过程的7个主要因素,即武术国际传播者、武术国际传播内容、武术国际传播途径、武术国际传播过程的阐释、武术国际传播对象、武术国际传播效果和武术国际传播环境等。  相似文献   

20.
文章着眼于当前学校武术教育的不尽人意,从历史与文化角度探视了武术教育积弊的深层原因在于西方体育思想下的"体育化的武术"冲淡了武术民族特色,"舞对合彀"传统意义的背离导致学校格斗文化教育缺失而减弱了武术魅力,武术的"繁复庞杂"降低了武术教育的操作性。基于此,武术教育改革应从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武术学科意识,提升武术地位;改进武术教学体系,精选武术内容,向"舞对合彀"教育模式的回归等三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