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范莉 《新闻前哨》2005,(4):70-70
在目前电视新闻的报道中,传达政 令、报道时事的会议新闻是重要的信息 源。因而让会议新闻好看,让会议新闻 有信息,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转变新闻 理念,做好会议新闻标题。好的新闻标 题才能引人入胜,吸引观众的眼球。 标题是新闻的再创作,是新闻的高 度提炼,采制新闻标题的过程就是新闻 传播中采撷信息精华、提炼新闻主题、 凝聚新闻价值、体现传播效果的过程。 新闻标题的制作,要领是简明扼要,并 准确传达新闻的要旨。电视新闻标题不 同于报纸新闻标题,由于电视的特殊 性,电视新闻标题更要求言简意赅,不 拘泥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标题。  相似文献   

2.
龙媛 《采.写.编》2016,(1):238-239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网站成为了宣传新闻的一种新途径,而使用新闻网站的用户也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新闻网站在的制作过程必须严谨,以保证网站的整体质量和效果.因此,本文对新闻网站的制作技术进行了具体的阐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蔡健 《新闻采编》2000,(1):29-29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鲜明地表现新闻的主题,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强化新闻的表达效果。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标题制作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编辑记者业务能力的高低。大致来讲,标题制作中蕴含着三种业务能力。 理解能力 对所报道的内容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是制作标题的先决条件,但是,由于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时,编辑记者并不能完全准确理解通讯报道的内容,把握不住内容的要旨,导致“题文不符”情况的出现,或以偏概全,或夸大其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我国的对外新闻制作进行概述,说明我国对外新闻制作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探讨中韩新闻制作差异的必要性;文章的第二部分对中国和韩国新闻制作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得出"新闻制作差异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不同造成的"的结论;在文章的第三部分,对中国对韩新闻制作的策略进行探讨,提出几点有助于提高对韩新闻宣传力度的建议,希望本研究能够对对韩新闻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标题是新闻的核心,是编辑对稿件的提炼和概括。好的新闻标题要做到真实有意义、简洁凝练、新奇诱人、充满美感。为了吸引受众,让受众在轻松的阅读中了解信息,受到启迪,编辑必须挖空心思在制作报纸的好标题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地方党报要想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守住阵地,必须强化自己的固有优势———内容,在采编上下功夫,突出"内容为王"的原则,为读者提供好的新闻作品、好的报纸版面。在这其中,党报新闻编辑的作用不可忽视,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党报新闻编辑,既要坚持党性原则,又要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并且还要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处理要闻版时要防止走进误区办好要闻版,历来是各级党报编辑工作的重中之重。地市级党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之一,党的声音必须  相似文献   

7.
题好一半文,乃文人们共同的感受。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乃新闻界同仁的公认。由此可见标题的重要。新闻抢不抢眼,标题很关键。没有抢眼的标题,再好的新闻也抢不了读者的眼。 制题如同画龙点睛,而不是画蛇添足的文字游戏。油然而生的点睛术,来自对新闻事实、新闻意境、报道意旨的深思熟虑。否则,就不可能制作出好的标题。制作标题的方法很多,如对偶、抒情、描摹、比拟、排比、悬念、引语、对比、叙述、设问等,但这些都是机械的操作方法,容易误导人们去刻意雕琢,难以出新。要使标题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必须从标题制作的三大工艺上千…  相似文献   

8.
正新闻写作是新闻记者的日常功课。采写出有价值、有意义、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好新闻,是每个新闻记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作为一名党报记者,如何提高新闻写作能力,使自己的新闻稿件从千篇一律中脱颖而出,引起共鸣,应重点把握好新闻语言、新闻敏感、新闻视角、新闻影响"四个基本点"。熟练的新闻语言新闻界的前辈们经常开玩笑说,从事新闻工作,进行新闻写作,学历太高其实是浪费,小学四年级学生掌握的词汇  相似文献   

9.
生活化的新闻实际上就是贴近普通民众的新闻,节目制作者在制作新闻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观众的真实感受,必须尊重新闻评论者自己的价值判断,不能把新闻格式化,因为那样会使新闻失去生命力。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记者以街头随机采访的方式,提出"你幸福吗"这个话题,引起了学术界关于生活化新闻的思考。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10.
张萱 《新闻爱好者》2012,(23):43-44
本文在媒介文本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中国当代时政期刊"主题内容"变迁,特别是"主题内容"中最显著的符号标志——"标题"内容变化特征的分析,提出中国当代时政期刊社会性演变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新闻生产社会学"为理论视角,通过对新闻制作框架理论中"意识形态"、"新闻价值"和"媒介意向性"三个层面的针对性剖析,揭示出中国当代时政期刊变化特征的社会性动因。  相似文献   

11.
正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法治类新闻成为许多媒体和读者最关注的热点和卖点。笔者担任《昭通日报·法治特刊》版编辑四年来多,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注重法治新闻标题制作的巧、鲜、美,让《法治特刊》成为读者特别喜爱的新闻版块。巧妙中不会弄巧成拙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吸引读者关注的关键,只有标题做得巧夺天工,才能让新闻有美感,让读者有深入阅读全文的愿望。但是,现实却是,一些媒体的法治新闻为了吸引眼球,标题做得很暴力和血腥,弄巧成拙,读者很是反感。所以,巧妙地制作好法治新闻的标题,是考验一个编辑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试金  相似文献   

12.
王意明 《今传媒》2016,(10):152-153
随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新闻传媒业正逐步迈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全媒体时代下,如何提高新闻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新闻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全媒体环境下新闻人才必备的技术技能入手,以课程体系建设为立足点,分析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课程体系的现状,并从横向与纵向两个层面就优化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是造成一些企业新闻工作者采写企业新闻难出彩的原因.如何从企业平凡的工作中挖掘出题材,在生产一线中寻找出亮点,写出好的新闻呢?笔者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新闻部门工作,对这一行业的新闻比较关注,在此挑选几篇反响比较好的交通运输行业作品,与大家一起赏析,研究企业新闻采写的规律.  相似文献   

14.
面对各类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如何制作好符合网络自身特点的标题,是县市新闻网站赢得网民眼球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当前网站标题制作存在的"事实贫乏,用词生硬;缺乏个性,不接地气;过度煽情,夸大细节"等问题,并提出对策,即用好事实、用好评论、巧用修辞,使标题夺人眼球、动人心怀、更具韵味。  相似文献   

15.
叶艳芳  张鸿 《今传媒》2014,(3):142+150
专业教师深入媒体对新闻教育而言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种实践可以搭建校企共建的桥梁,从而有效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理念、按照新闻工作过程来重新序化知识,达到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本文建立在作者参与"湖北省2012年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深入企业行动计划项目"的经历之上,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的青年教师深入媒体的经验及后续效应。  相似文献   

16.
标题是新闻的灵魂,更是版面的眼睛、报纸的生命。尤其随着网络及自媒体的发展,看新闻已经进入了"快餐式"的"读题时代",标题的作用尤为重要。好的新闻标题,犹如画龙点睛,能令读者为之一振,进而激发阅读兴趣、想一看究竟。笔者以《新安晚报》的一些标题为例,简要谈谈报纸新闻标题的制作。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所谓“题好一半文”.说的就是标题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无论是采写新闻或者是做新闻编辑.都应当注意制作好标题。把新闻的“眼睛”擦亮些.以吸引读者,扩大宣传效益。在这里,笔者结合新闻工作实践,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一下标题制作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18.
对于新闻最常见体裁的消息来说,标题制作对于全篇举足轻重,事关全局.标题制作,不同文体有不同的特点,一般都不外乎用描述、象征、比拟、譬喻的不同方法,描述事物,传输精神,叙说因果变化.在诸多文体中,唯有消息题的制作要求更为苛刻.标题对消息重要程度不同寻常,因之更容易出彩也更费思量.非挖空心思把握事物全貌抓住要害,不能作出好题,非在叙事状物的背后倾注感情寄托思想,不能作出好标题.  相似文献   

19.
在新闻评论写作过程中,制作标题是很重要的一环.一篇内容很好、质量很高的新闻评论,如果缺少一个简练生动、吸引读者的精彩标题,很可能被许多读者直接略过,放弃阅读,新闻评论的传播效能将大打折扣.所以,不管是新闻评论作者还是编辑,都应该高度重视标题的制作.本文以《中国青年报》于2011年5月21日刊发的《官场礼仪进入大学就业指导课》这篇新闻所引发的相关评论为例,结合相关理论,探讨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技巧,以期为新闻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莹 《新闻实践》2009,(10):75-75
做大做强民生新闻,是媒体赢得社会公信力的重要内容.兰江导报实践办报为民的宗旨,不断扩大民生新闻的版面,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把握好四个"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