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6 毫秒
1.
史海现 《体育学刊》2012,(4):98-101
以参加伦敦奥运周期3届世锦赛决赛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伦敦奥运会男子体操比赛前景进行分析:团体实力以亚洲的中国和日本最强,属于第一集团,美国队是第二集团的佼佼者;个人全能以日本队实力最强,其中内村航平更是一枝独秀;中国在吊环、双杠和单杠等项目上,都构成夺金"双保险";欧洲运动员在鞍马项目上具有集团优势;韩国和日本等亚洲运动员在跳马上略占上风,各国运动员的水平逐渐接近,比赛胜负取决于临场发挥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C.Yang 《新体育》2020,(3):105-105
东京奥运会近在眼前了。在日本举办奥运会,对中国人最直接的好处是无时差。一方面,中国运动员去日本比赛不会因时差影响状态;另一方面,中国观众可以在正常时间段看比赛,免去熬夜之苦,还会无时差地接收到奥运会上的广告信息。第一个走向国际赛场的中国品牌是我国运动员所穿的“梅花”运动服,1984年是现代奥运营销的起点。中国企业第一次体会到奥运会的巨大力量是2008年家门口的奥运会,广告转化率很高。  相似文献   

3.
奥运会赛场运动员礼仪是奥运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和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北京奥运会赛场运动员礼仪不但是"人文奥运"的重要体现而且展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独特魅力,对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也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夏季奥运会是世界上规律最大的综合性体育盛会,而夏季奥运会的"金牌运动员"是我国竞技体育优秀运动员群体中的特殊人才,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各项目优秀运动员借鉴。系统地分析了我国金牌运动员成才的影响因素,以揭示我国金牌运动员成才的一般规律和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5.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刘长春参加第10届奥运会的过程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日本侵略者和伪满洲国运作刘长春参加第10届奥运会有其政治目的;伪满洲国在办理运动员签证等问题上,采用多种手段,但阴谋失败;在申请参加奥运会的技术工作上,日本军国主义的代言人日本体协是主谋,奥运会组织委员会维持了正义,经多方努力,日本侵略者的阴谋没能得逞.  相似文献   

6.
北京奥运会游泳获奖运动员参赛战术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探析奥运会优秀游泳运动员参赛战术特点.研究方法:文献资料与电视录相观察.主要结果与结论: "争道"和"争权"和战术是奖牌运动员在北京奥运会游泳预、半决赛中较广泛采用的战术;"先发制人"和"后发制人"战术是北京奥运会游泳决赛中,金牌运动员采用的两种行之有效的典型战术.  相似文献   

7.
张文秀     
2008年8月20日晚,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女子链球决赛在鸟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最终中国运动员张文秀以74.32米的成绩摘得铜牌,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创造了中国田径在女子链球项目上奥运会奖牌零的突破,也是继马拉松运动员周春秀之后为中国  相似文献   

8.
采用对比分析与文献资料调研法,在探析第32届夏季奥运会日本奖牌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其备战的成败经验。研究表明,日本在第32届夏季奥运会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得益于其在优势项目上的充分发挥,在新增大项上的夺牌实力强及在部分项目上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分析日本在第32届夏季奥运会上表现出色的原因,除充分发挥了东道主优势外,还与日本政府的全面支持、对科学化训练的重视、应对新奥运会周期规则变化的能力及在训练方法上的创新等密切相关。同时,忽视国家队团队建设、对运动员的心理压力疏导不足、运动员的竞技状态未能调整到最佳及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等致使部分优势项目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基于日本备战的成败经验,中国应充分发挥举国体制优势;在训练方面,勇于探索新方法,关注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在项目与后备梯队建设方面,加强对重点项目与具有发展潜力项目的支持,注重适龄运动员的培养;在科技助力方面,发挥科研团队在训练、比赛中的作用,完善运动员数据库建设;在信息情报搜集方面,加强国际体育人才培养,及时获取主要竞争对手国与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信息情报,加强应对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08,(7):2-2
6月6日,日本奥委会透露:在中日两国有着很高知名度的日本乒乓球运动员福原爱将出任北京奥运会日本代表团的旗手,而男子100公斤级柔道运动员铃木桂治则被选定为日本代表团的队长。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女子运动员参加夏季奥运会的奖牌分布情况和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女子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对中国体育事业贡献极大;中国女子运动员的夺金项目主要集中在间接竞技类项群,其中竞技难美类、隔网竞技类所获金牌最多;我国女子运动前沿项目表现突出,待发展项目中的潜优势项目水平逐渐提高,而其他项目表现差强人意.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奥运会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动员取得的成绩,而女运动员的表现至关重要。“举国体制”、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女性体育消费文化、体育商业化可能给我国女性运动员在2008年奥运会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带来影响。探讨其因素,有助于让女性运动员了解自身所处的环境,为其能够在2008年奥运会取得优异成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集邮博览》2008,(8):122-122
为记录中国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的夺金实况,中国集邮总公司将面向全国限量发售"第29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夺金纪念"邮折和纪念封。邮折将在中国运动员夺金后的48小时内面世,即日起全国各地集邮公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参加近7届奥运会各运动项目的获奖情况分析,得出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不足。因此,探讨如何根据运动员的培养方式,造就高水平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我国在竞技体育舞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为促进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以下几方面不容缺失:①走"教体结合教育先导"的培养模式;②注重高水平运动员与基层运动队员之间的经验交流;③国家对体育事业的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4.
厉智 《新体育》2008,(8):36-37
奥运会水上项目包括赛艇,皮划艇和帆船.多达41枚金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孟关良和杨文军勇夺男子双人划艇冠军,改写了中国皮划艇.乃至水上项目无缘奥运会金牌的历史。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有望在奥运会赛艇金牌榜上.第一次写上中国运动员的名字。  相似文献   

15.
伦敦奥运会已圆满结束,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38枚金牌、88枚奖牌的优异成绩。奥运会期间,中国运动员共接受伦敦奥组委实施的272例兴奋剂检查,没有出现一例兴奋剂违规事件,圆满实现了党中央、国务院赛前赋予的"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既定目标,确保了所有运动员干干净净参赛。  相似文献   

16.
第28、29届奥运会我国田径目标定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统计分析23-27届奥运会我国田径运动员参加比赛的名次,1998年-2000年田径各单项进入世界前50位的人数和近几年青少年运动员在世界大赛上取得的成绩,制这出我国在28、29届奥运会上田径夺取金牌数,奖牌数,团体总分,世界排名的目标,认为在28届奥运会上,中国田径要恢复到25、26届奥运会时的水平,在29届奥运会上再创辉煌。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田径队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归纳法、数理统计法,分析中国田径运动员在近几年的奥运会、世界田径锦标赛、亚运会等比赛中的表现,认为中国田径运动员在雅典奥运会获得两枚金牌后,全社会提高了对田径运动的认识,运动成绩整体处于稳中上升阶段,个别项目成绩突出、达到世界水平。分析研究今后三年备战奥运会的重点问题:保持现有的优势项目,扩大优势项目的整体水平;重振女子中长跑、女子竞走昔日雄风:发展运动技术相对复杂适合自身特点的田径运动项目,争取有所突破;充分发挥女子项目整体优势,延长运动寿命和运动成绩;提高年轻运动员的国际比赛的竞技能力和比赛经验。中国田径运动有希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获得4 ̄5枚金牌。  相似文献   

18.
奥运会优秀田径运动员年龄变化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1956年第18届奥运会至2004年第28届奥运会的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年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从第23届奥运会后优秀田径运动员年龄呈上升化趋势,最明显的特征是,越来越多的30岁以上的“老运动员”参与奖牌的竞争;当今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年龄有增大的趋势,并且女子运动员的增大幅度大于男子运动员。  相似文献   

19.
在近六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代表队以优异的运动成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竞技体育的进步,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48枚金牌数,位列世界第一。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21世纪以来夏季奥运会奖牌排行榜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运动员获各种奖牌数呈上升发展态势;29个夏季奥运会运动项目取得过奖牌,15个运动项目尚未有奖牌收获;金牌“女子运动员占比较多”,银牌和铜牌“龙凤呈祥”,混合组初步发展;男子运动员获奖平均年龄为24.94±4.12岁,女子运动员获奖平均年龄为23.79±4.28岁。  相似文献   

20.
球迷问答     
《当代体育》2012,(30):97
期盼了四年的奥运会终于又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中,相信读者们最期待的一定是男篮的比赛。不过希望大家在关注中国男篮和美国"梦之队"的同时,也能为所有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加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