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伍新明 《新闻窗》2005,(2):35-37
真人秀电视节目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开始进入部分中国电视受众的视野,由于当前中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几乎是移植、模仿西方的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形态,这就给中国的真人秀电视节目带来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就是节目内容背后的文化背景。任何一种电视节目在背后支撑它的就是特有的文化内涵,尤其是以直观的影像展现人群生活的电视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2.
军事类真人秀节目作为真人秀节目类型的一种,以其独特、敏感的题材,硬朗、大气的风格,成为当前电视节目的新亮点。军事题材电视节目要扩大影响力,增强传播力,最终实现感染人、打动人、启发人的目的,唯有深入生活,研究受众,展现细节,激发共鸣,而军事类真人秀节目的出现恰是扩大军事电视传播力的一个突破口。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真人秀节目的传播现场和发展特点,从军事节目制作方的视角出发,探讨了军事类真人秀节目制作环节的节目特点,并从制作水准与传播效果提出了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电视行业的快速发展,电视节目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而其中最受瞩目的就是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一度引发观众的热议.但是目前我国的大多数音乐类真人秀节目都是从国外引进的,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和独特性,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此加以改进.本文通过对我国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创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4.
电视真人秀的节目元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为一种电视节目,真人秀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电视业界的一大热点话题,同时,真人秀的节目理念为许多其他节目形态带来了新的电视元素和电视技巧。从更好地认识真人秀的制作规律为出发点,本文将真人秀分解为人物元素、动力元素、结构元素、环节元素、情境元素、细节元素、感染元素等七个基本元素,并结合具体节目,逐一进行了创作分析。  相似文献   

5.
吕萌  丁一 《视听界》2006,(1):17-18
“真人秀”是一种新的节目形态。从电视节目理念看,以前的电视节目纪实类节目与虚构类节目的区分非常明晰,而在“真人秀”节目中,这种界限已经被打破,它是纪实类节目和虚构类节目的综合体;从节目形态看,“真人秀”节目广泛吸收了电视剧、纪录片、益智类节目等多种节目样式。真,体现节目纪实特色;人,是节目的核心;秀,是手段,意味着节目需要靠虚构的规则来完成。火爆2005年整个暑期、余波未平的湖南卫视《超级女声》使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进入了一个以海选、全民娱乐、民间造星为特征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6.
张李偲 《东南传播》2020,(4):127-128
竞技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如今已经成为广受电视人和观众的喜爱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相关节目充分吸收了喜剧艺术的精华,特别是喜剧的审美艺术,将大量的喜剧性手法渗透到电视节目中,表现出喜剧美的特点。在韩国流行真人秀《Running Man》中,从前期人物设定到后期节目制作等各方面,都十分明显地呈现出喜剧美的特点。喜剧美作为竞技类电视真人秀节目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若喜剧性手法能得到适度的运用,可以大大增加真人秀节目喜剧美带来的观赏性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作为在国内出现时间较短的新型电视节目,“真实电视”在概念上很容易和“真人秀”节目相混淆。从大的类别上来讲,“真人秀”属于游戏节目,而“真实电视”则应该归入纪录类。当然,两的功能取向是一致的,那就是娱乐。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以来,我国真人秀节目频繁出现于观众视野,至今已发展成为电视节目的一种主流形态。而《极限挑战》《奔跑吧兄弟》等竞技体验类真人秀的不断涌现,更是创造了电视真人秀节目全新的收视高峰,因而也引起了学界的研究关注。本文认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竞技体验类真人秀注重甚具张力的戏剧性表达,将传统戏剧引入节目情境,进而使其情节更加集中、冲突更加剧烈、人物性格更加鲜明,从而演绎了真人秀节目大片化发展的一种新型表达路径。  相似文献   

9.
电视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的起步时间相对较晚,但是经中国电视节目制作人的不懈努力,自2000年以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在电视媒体界掀起新的浪潮,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电视媒体的收视率,也为各电视台带来了很多经济利润。但是作为一种外来的娱乐性非常强的电视节目,想要创造巨大的经济利益,必须采取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本文主要结合真人秀节目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几点建设性的营销对策,希望能够为广大同行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各电视台相继推出多档明星真人秀节目,电视受众群体激增,其中娱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尤其火爆。然而,在获得关注的同时,娱乐类真人秀节目也暴露出版权争议、过度娱乐化以及同质化等诸多问题。如何提升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品质、对节目进行创新是目前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现状进行了总结,结合实例对近年娱乐类真人秀节目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娱乐类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根源,对我国娱乐类真人秀电视节目创新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晓慧 《新闻世界》2012,(3):120-121
按照电视节目的播出形态来说,可以分成直播和录播两种形式。在当今大力倡导直播节目的情形下,录播节目仍有巨大魅力,应该说两者各有千秋,适用于不同的节目。对于录播节目,录制现场和播出节目之间有很多大的区别。本文就以时下热门的电视真人秀节目《非诚勿扰》栏目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电视真人秀节目录制现场与播出节目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从一些较为知名的电视节目来看,收视效果较好的节目对策划工作都比较重视,尤其是综艺类和真人秀节目的策划工作更是如此。一些重大题材的电视专题节目,还从高等院校的新闻传播学专业聘请了一批学者作为策划人,利用专业"外脑"提升节目的策划水平。策划的主要功能不仅体现在形式的创新上,更主要的是将节目内容的创新推向一个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13.
马州 《采.写.编》2016,(5):99-100
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是近年来出现并流行的电视节目样态,因极大的娱乐性与互动性为电视媒体带来了良好的社会表现,并为电视媒体在与新媒体不断的竞争中确立了部分优势.本文旨在通过对电视娱乐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其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微  杨晓云 《新闻窗》2008,(6):38-39
打开电视荧屏,真人秀节目虽然不如过去鼎盛时期那么火爆,成为各家电视台屡试不爽的“杀手锏”,但其发展势头依然强劲,许多媒体依然使出真人秀这一节目样式来增强媒体的竞争力。2007年,真人秀节目成为各大电视台开年之初聚集人气、吸引观众的一大法宝。这种始于荷兰的新型电视节目形态,如今仍火爆风行于欧美各大电视台,收视率屡创奇迹,在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从2000年广东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后又陆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真人秀节目,  相似文献   

15.
真人秀,来源于英语"Reality Show"的翻译,在国外是一档成熟的电视节目,受众群体庞大,社会影响力深远,在我国则属于刚刚起步的新兴电视节目模式。一、电视真人秀节目叙事概述(一)叙事特征1.冲突集中而丰富国内的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国外的电视真人秀基础,并在其上做了一些修改,以适应我国电视观众的欣赏口味,所体现的集中、丰富的冲突型叙事特征非常明显,真人秀节目的全过程及阶段都带  相似文献   

16.
杨柳 《今传媒》2016,(12):71-72
在新媒体大力发展的当今,微博营销成为电视真人秀节目重要的宣传、推广手段.而作为首档与微博雷达有深入合作的电视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在传播特性、文化氛围等方面都实现了高度的契合,通过微博平台丰富与推动了节目的发展,促进了电视节目社交化进程.本文以东方卫视《极限挑战》节目为例,概述了其成功的历程,分析了节目微博营销的重要手段,并探讨了新时期电视真人秀节目微博营销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层出不穷,然而真人秀节目要想切实满足受众,就要以传统文化为根本支撑,同时电视真人秀节目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提供了电视的路径,成为当下中青年群体体悟传统文化继而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之一。二者在文化全球化的趋向下,只有互动合作协调发展才能相互促进。本文通过探讨二者的双向互动关系,以期二者的相互促进能达到电视节目传播传统文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商业化竞争激烈以及电视节目整体娱乐化的背景下,电视真人秀节目以其真实和虚构的叙事特点构建了电视文化奇观。本文透过真人秀节目的叙事奇观、视听奇观、人物奇观分析了其文化奇观的建构过程,并且对这种文化奇观作出了文化阐释,其虚构性、娱乐性、虚假性、低俗性、颠覆性的特点值得反思。  相似文献   

19.
10年来,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占据着中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的重要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歌唱类真人秀节目形态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受众心理的变化,新媒体的流行中不断进步。本文就以中国内地电视歌唱类真人秀节目为例,采用社会学、传播学理论基础,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并为歌唱类真人秀节目提供一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省级电视台地面频道以及各地市级电视台的文娱类电视节目,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普遍存在的节目资源匮乏,形式老套,资金不足,品牌度低等现状进行思考,通过笔者所在的陕西广播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2013年策划实施的大型广场舞PK真人秀节目《越跳越开心》这一典型的文艺娱乐节目的具体操作实践,探索和分析了非上星电视平台中的文娱类电视节目在目前竞争激烈的电视节目市场上的生存之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