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了骨骼肌卫星细胞与骨骼肌减少症(Sarcopenia)的关系及抗阻训练对卫星细胞的影响,探讨卫星细胞在抗阻训练逆转老年人骨骼肌质量和力量下降过程中的作用.相关研究表明,骨骼肌减少症的发生伴随着Ⅱ型肌纤维萎缩及卫星细胞含量减少;抗阻训练能够促进Ⅱ型肌纤维特异性增生肥大,逆转卫星细胞的减少并激活卫星细胞增殖.这些研究提示,肌卫星细胞在抗阻训练对抗骨骼肌减少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拉伸刺激对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Flexercell细胞拉伸力学装置对骨骼肌卫星细胞施加5%、15%和25%拉伸应变加载实验,用CCK-8法检测细胞受机械刺激后的增殖变化,采用BCA蛋白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胞总蛋白含量。结果:骨骼肌卫星细胞受机械张力刺激后,发现卫星细胞增殖能力增强,蛋白含量增加,其中,15%拉伸应变率的促增殖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机械刺激可以促进体外卫星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增殖能力与细胞所受刺激的负荷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3.
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通过骨骼肌的收缩来完成。而骨骼肌的收缩能力则与肌纤维类型及其百分组成有关。由于不同个体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不同,因而在运动中肌肉的收缩速度、力量、持续时间也就因人而异,使个体表现出不同的运动能力,肌纤维也在训练中产生不同的适应性变化。因此,了解人体肌纤维类型的百分组成和在运动训练中的适应性变化以及对运动的适应机制,对改进运动训练方法,提高运动训练水平和进行科学选材等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人体肌纤维类型及其形态、功能、代谢特征 早在17世纪,有人就发现动物的骨骼肌纤维有些较白,有些较红,而且肌纤维的颜色与运动能力有一定联系,因而将骨骼肌划分为“红肌”和“白肌”。 近年来,随着针刺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和超微分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人体大约有500余块骨骼肌。由于这些肌肉的收缩使关节活动,身体才能得以运动。这些肌肉中的每一块由数个到数百个,甚至上万个细胞(肌纤维)所构成。每块肌肉由几种性质不同的纤维掺杂在一起和互相镶嵌着。人体每块肌肉中肌纤维的分布如何?因运动而引起肌纤维组成的  相似文献   

5.
骨骼肌损伤后修复的组织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于同不方式引起骨骼肌损伤后的恢复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其结果为无论是由挤压伤、过渡负荷、拉伤、挫伤等引起骨骼肌的急性损伤 ,其炎症细胞反应过程差异很小 ,修复愈合过程基本是一样的[1- 17] 。1 骨骼肌的正常结构骨骼肌 (skeletalmuscle)是个运动器官 ,由肌腹 (belly)和肌腱 (tendon)两部分组成。肌腹是肌肉的中间部分 ,主要由骨骼肌纤维 (skeletalmus clefiber)构成 ,每条肌纤维表面包绕着的薄层结缔组织 ,称肌内膜 (endomysium ) ,肌内膜与肌纤维之间有基膜。数条或十数条…  相似文献   

6.
健美操训练对人体肌纤维某些化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六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了六个月的训练跟踪。结果发现,运动员三角肌纤维类型百分比训练前后无显著变化;慢肌纤维横断面积训练后较训练前平均增加35%;快肌纤维横断面积平均增加18%。反映骨骼肌细胞代谢状况的酶活性珀琥酸脱氢酶,训练后较训练前平均增加54.5%(P<0.05)。细胞色素氧化酶训练后较训练前平均增加44.2%,乳酸脱氢酶训练前后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7.
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持续大强度离心运动可能对与骨骼肌损伤修复密切相关的骨骼肌卫星细胞生长因子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持续大强度离心运动引发的延迟性肌肉酸痛的发生时序与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时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延迟性酸痛的骨骼肌特殊微环境一定程度上刺激骨骼肌卫星细胞生长因子的分泌,促进骨骼肌肌节重塑。  相似文献   

8.
有些人很容易发胖,而另一些人却毫不费力地保持苗条身材。据研究,原因可能是这两种人的肌纤维有所不同。骨骼肌中不同类型的肌纤维的相对比例可能是造成过度肥胖的因素之一。 骨骼肌由多种肌纤维组成,是人体的最大组织。其中慢肌纤维(或称红肌纤维)的主要能源,来自脂肪酸,即脂肪成分。由于肌纤维中贮有脂肪,所以慢肌纤维比较能抗疲劳。快肌纤维(或称白肌纤维)的能量主要来自葡萄糖。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随着肌肉针刺活检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在运动生理和运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骨骼肌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在肌纤维分类、不同类型肌纤维的特点及其与运动训练的关系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成果,有些已用于运动员的选材和指导运动训练。骨骼肌纤维的分类长期以来,由于不同学者从事研究的领域及采用的研究方法不同,对骨骼肌纤维的分类因而也不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几种。1.解剖学分类早在1874年,Ranver根据哺乳类动物骨骼肌的不同颜色将其分为白肌和红肌,后来又发现有些肌肉的颜色介于红白之间,称为浅红肌。目前已知,这种颜色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骨骼肌钝挫伤大鼠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采用打击装置造成后下肢腓肠肌钝挫伤的大鼠随机分为即刻组、针刺治疗组、自然愈合组。针刺治疗组采用阿是穴针刺疗法,自然愈合组不治疗。结果:针刺治疗组肌卫星细胞核数在大鼠伤后第2天时达高峰,而自然愈合组在伤后第4天达高峰,之后呈下降趋势。在损伤后第1天、第2天、第4天,针刺治疗组大鼠肌卫星细胞核数目均比自然愈合组多,且在损伤后第2天显著高于自然愈合组。结论:大鼠骨骼肌损伤后,针刺能促进肌卫星细胞的增殖并促使活跃期提前出现,促进肌肉再生,加速损伤愈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骨骼肌运动适应性变化的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动训练能促使骨骼肌形态、结构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如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肌纤维类型转化等。钙调神经磷酸酶的活性与肌纤维选择性肥大、肌纤维类型的表达有着密切的关系,钙调神经磷酸酶信号机制为研究骨骼肌运动适应性变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相似文献   

12.
运动导致骨骼肌蛋白质合成加强-肌肉壮大骨骼肌和心肌壮大的原因是肌细胞变粗和结缔组织细胞增生。举重运动员的骨骼肌纤皆大于正常人,如正常人肌纤维面积最大为75,00  相似文献   

13.
血乳酸值与肌细胞酸性化关联因素对游泳无氧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游泳比赛及高强度计时训练时 ,人体骨骼肌大量生成并堆积乳酸导致肌纤维细胞pH值酸性化 ,使运动员陷入力竭性疲劳。这种由剧烈运动而造成的疲劳的性质是因为在缺氧条件下 ,骨骼肌细胞中由于乳酸分解所产生的H+升高而促成人体内环境电解质平衡的pH值下降的原因 ,正是由于人体内环境的H+水平的升高与pH值下降 ,才是导致力竭性疲劳的主要根源。本文尝试对影响血乳酸值的部分因素作一探讨 ,以期对游泳运动员无氧能力影响作用因素的评价方法有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4.
缑奇锋 《体育世界》2014,(6):134-135
骨骼肌类型的研究不论从组织学及肌肉生理学角度看,或从对运动调节的立场看,都是很重要的。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训练密切联系,不同身体素质与不同肌纤维的分配比例有直接关系,这可以做为选材及安排训练的依据。为运动生理学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途径。因此,关于骨骼肌纤维的研究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重复运动后大鼠骨骼肌损伤适应过程中组织病理改变,将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下坡跑运动组、重复运动组并分别进行下坡跑运动及重复运动,观察下坡跑运动及一周后重复运动后即刻、24 h、48 h、72 h、168 h大鼠股四头肌病理切片的变化。结果表明:重复运动组各时间段形态学变化较一次大强度下坡跑运动组有所减轻,表现为下坡跑运动后24 h肌纤维不完全断裂,损伤处细胞溶解,48 h病灶开始逐步清除,至168 h后仍有部分病灶存在。重复运动后症状相应减轻,48h后病灶清除速度明显加快,168 h后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这可能是损伤修复后肌纤维再生重建、肌节长度趋于均等化、增强了抗损伤能力的结果,提示重复运动能有效加速骨骼肌损伤修复的速度,加速骨骼肌对运动训练刺激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骨骼肌纤维类型是体育科学研究中一项十分引人注目的课题。国外学者大量的研究材料表明,骨骼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与专项运动能力有明显的依存关系。在某些运动项目中,运动员的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特点是获得优异成绩的一个先决条件。所以,测定骨骼肌纤维类型百分组成在运动选材和运动训练中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提高运动竞技水平有很大的实用价值。然而,肌纤维类型的测定却未能广泛地应用到体  相似文献   

17.
一、全或无原则 单条骨骼肌纤维的收缩具有“全或无”特征。所谓全是指,当单条肌纤维(活组织)受到一次阈刺激或阈上刺激时,均能引起一次兴奋而后发生全力收缩反应,其兴奋幅度与收缩张力不因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所谓无是指,当单条肌纤维只受到阈下刺激(即小于阈强度的刺激)时,不能引起肌纤维的兴奋与收缩反应。因此,仅单条肌纤维的“上半部分”或“下半部分”发生收缩反应是不可能的。如果一条肌纤维没有受到刺激,或只受到阈下刺激,那么该条肌纤维将不会产生收缩。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半定量RT-PCR法和透射电镜法,观察大鼠不同运动强度游泳运动后骨骼肌IGF-IEa mRNA和MGF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以及骨骼肌卫星细胞的形态变化,阐述运动使骨骼肌增生肥大和损伤再修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从肌肉特性看运动员的素质日本筑波大学腾田茂骨骼肌的作用被认为是决定最高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就肌肉的特性从遗传性因素较强的肌纤维组成和形态及代谢方面,探讨一流选手具有怎样的素质。1骨骼肌纤维的特性人的骨骼肌纤维是由慢肌纤维ST和快肌纤维FT所构...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耐力、力量、混合运动3种训练方式激活静息状态卫星细胞的能力.方法:将32只3月龄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安静组(C,n=8),耐力运动训练组(E,n=8),力量运动训练组(S,n=8),混合运动训练组(M,n=8).经过28周运动干涉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胫骨前肌卫星细胞激活信号通路中相关基因(nNOS,MMP-2,HGF,c-met) 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1)与安静组相比,3组运动训练组C57BL/6小鼠胫骨前肌与体重的比值增加;2)耐力训练组nNOS,HGF,c-met mRNA转录水平显著增加,MMP-2mRNA无显著性差异;3)力量训练组nNOS,MMP-2,HGF,c-met mRNA转录水平显著增加;4)混合训练组nNOS,MMP-2,c-met mRNA转录水平无显著性变化,HGF mRNA转录水平显著增加.结论:力量运动对骨骼肌中卫星细胞的激活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维持骨骼肌卫星细胞池的数量和促进骨骼肌肥大中具有显著意义;耐力运动能促进卫星细胞的激活,在防止骨骼肌中卫星细胞数量减少,在维持骨骼肌质量和力量上,也有其可取之处;混合训练组在促进卫星细胞激活的过程中,混合运动的效果并不是预期所设想的耐力和力量运动的效果叠加,提示在维持卫星细胞数量和促进骨骼肌肥大上应考虑运动强度、时间和频率,合理安排耐力和力量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