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装满细菌的电池一提起发电,你肯定会联想到水力、风力、火力、核能和太阳能发电等。你可能想不到,作为微生物的细菌,其实也能发电。 英国植物学家马克·皮特在1910年首先发现有几种细菌的培养液能够产生电流。于是他以铂作电极,放进大肠杆菌或普通酵母菌的培养液里,成功地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 1984年,美国设计出一种供遨游太空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不过放电率极低。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化学家彼得·彭托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才取得了重大进展。他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  相似文献   

2.
把生物装进电池里,产生出电流,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但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者已经生产出了这种电池,不久以后,那些既昂贵、又污染环境的传统金属电池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这种新型的生物燃料电池。传统的氢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分成两步,首先把氢分解为质子和电子;然后质子再与氧反应生成水。这两个过程在不同的电极上完成,于是电子就在两个电极之间形成了流动,产生了电流。反应中需要用到催化剂,过去使用的是昂贵的金属铂,而且还必须用一层特殊的膜将氢和氧分隔开,否则就得不到任何电流。英国的研究者利用两种酶来取代铂做催化剂,其中一种酶来…  相似文献   

3.
英国牛津大学发明了一种以甲醇为电池液,以醇脱氢酶铂金为电极的细菌电池。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基分解分子,以释放出电子向阳极运动产生电能。在甲醇液体中,添加某些诸如染料之类的芳香族化合物作稀释剂,来提高生物系统中输送电子的能力。在细菌发电期间,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专家估算,世界工业每年排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气体超过50亿吨,一氧化碳约2亿吨。同50年代相比,排放量增大了近3倍,并有趋于稳步增长之势。预计2000年排入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气体将增至60~65亿吨,一氧化碳将增至2.5~3亿吨。在今后的20年中,全世界的电需求量将增加2倍以上。人们通常认为,增加煤等矿物燃料的开发利用,可以满足能源的需求。令人遗憾的是,这将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化。而高效、合理地使用矿物资源又保持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基本途径,就是开发燃料电池(FC)技术。燃料电池是继水电、火电、原子能发电之后的第四代发电技术,也可将其归于化学能发电。目前的燃料电池是根据威廉·格罗夫爵士的研究成果发展起来的。威廉·格罗夫是英国的一位法官和科学家,1839年他制成第一个燃料电池。但是,由于当时的燃料电池是个笨重的庞然大物,加之成本  相似文献   

5.
人造黑洞     
人造黑洞的诞生人造黑洞的设想最初于20世纪80年代由加拿大的威廉·昂鲁教授提出,他认为声波在流体中的表现与光在黑洞中的表现非常相似,如果使流体的速度超过音速,那么事实上就已经在该流体中建立了一个人造黑洞现象。2001年1月,英国圣安德鲁大学著名理论物理科学家乌尔夫·利昂哈特宣布他和其他英国科研人员将在实验室中制造出一个黑洞,然而,利昂哈特博士打算制造的人造黑洞由于缺乏足够的引力,除了光线外,它们无法像真正的黑洞那样吞下周围的所有东西。据英国《卫报》2005年3月18日报道,美国布朗大学一位物理教授霍拉蒂·纳斯塔西通过实…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人们就懂得利用细菌帮助制造各种食品。由于细菌会产生酶,而酶有发酵作用。古代就利用细菌来发酵,酿出各种葡萄酒,发酵各种面点。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利用细菌可以从方方面面为人类造福。早在1973年,美国科学家斯坦利·科恩和赫伯特·博耶,成功  相似文献   

7.
美国麻萨诸塞州立大学的微生物学家德利克·劳莉·爱默斯特和他的博士后研究生斯威底斯·查德哈利制造了一种微生物燃料电池.该电池里的微生物能捕获糖分子里可用的83%的电子,并把这部分电子直接送到电极.新的燃料电池里的微生物喜欢吃包括葡萄糖、果糖、木糖在内的各种糖类,而这些糖类是大多数植物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在塔尔萨一个实验室里,肯尼里·阿吉正在专心实验炼油新技术。1988年以来,这位化学工程师一直在努力把极为廉价的天然气变成一种新塑的油。1996年,他终于成功了,魔术般地找到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这种办法能把白自在井口烧掉的天然气变成一种能加工成汽油和柴油等原油制品的液体。  相似文献   

9.
《百科知识》2004,(4):22-23
就在一个世纪前,科学家们还相信传播疾病的微生物是细菌。但人们很快发现,这并非答案的全部。荷兰植物学家马蒂纳斯·拜耶林克发现,从染病植物中提取的汁液在被过滤所有已知细菌后仍能使健康的烟草植株染病。1898年,拜耶林克宣布他的解释:存在一种他称之为“contagium vivumfluidum”(后来这一名称逐渐演化成“virus”,源自拉  相似文献   

10.
《发明与创新》2006,(8):23-23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伯明翰大学的微生物学家林恩·马科斯基和她的同事最近给巧克力工厂的废料“喂入”一种嗜糖细菌。这种细菌”吃”进糖后能产生氢能源。位于英格兰中部地区的伯明翰大学是这项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之一。该大学的微生物专家琳内·麦凯西博士介绍说,我们想要看到的是,如果我们在设备的顶端装入巧克力渣,会在另一端获得电吗?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麦凯西和同事们在一个5升的反应器中放入大量经过稀释的焦糖或奶糖残渣,然后再投入大肠杆菌,令人兴奋的是,氢气不断地冒了出来。研究人员随后把这些氢气收集起来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结…  相似文献   

11.
1982年4月,在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复活节长假之后,澳大利亚佩斯皇家医院的化验师罗宾·沃伦回到医院化验室。当他动手清理工作台,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时,忽然发现一个盛放在培养细菌器皿里的胃组织活检标本长出了一种特别的细菌。这个胃组织活检标本是一位医生在放假前送来化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病人是否患有胃溃疡。当时沃伦对标本进行化验,并填写了化验报告后,因为临时有点急事,匆忙离开了化验室,因此没有将这份标本清理掉。看着这种弯曲状的细菌,细心的沃伦突然联想到,自己以前曾在多个胃溃疡病人的胃粘膜活体标本中看到过同样的细菌。他将自…  相似文献   

12.
1982年4月,在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复活节长假之后,澳大利亚佩斯皇家医院的化验师罗宾·沃伦回到医院化验室。当他动手清理工作台,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时,忽然发现一个盛放在培养细菌器皿里的胃组织活检标本长出了一种特别的细菌。这个胃组织活检标本是一位医生在放假前送来化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病人是否患有胃溃疡。沃伦在对标本进行化验,并填写了化验报告后,因为临时有点急事,忽忙离开了化验室,因此没有将这份标本清理掉。看着这种弯曲状的细菌,细心的沃伦突然联想到,自己以前曾在多个胃溃疡病人的胃粘膜活体标本中看到过同样的细菌。他将自己…  相似文献   

13.
英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因为在细胞分裂方面的发现获得2001年诺贝医学奖。他们的发现为治疗癌症开创了令人惊奇的新的可能性。 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与英国科学家保罗·纳斯(前译保罗·努尔斯)和蒂莫西·亨特共同获此殊荣。他们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为解释癌细胞如何大量繁殖揭示了一系列潜在的线索。 哈特韦尔61岁,他发现了100多种具体控制单个细胞生长、复制染色体、核实复制、然后分裂并留下两个“子”细胞重新开始这个循环往复过程的四个阶段的基因。 生命基本单位这种看似单调的工作是通过无数复杂的过程进行的,而且每…  相似文献   

14.
无坚不摧的气体 1886年6月26日。夜幕籠罩了巴黎的上空,整个城市都已沉入了梦乡,只有巴黎药学院的一間不大的房子里,还在閃着明亮的灯光,这是著名化学家亨利·梅瓦逊的实驗室。这时,他正坐在桌前,凝神地沉思着。虽然一天紧張的工作已使他感到精疲力尽,但是一想到今天所取得的成果,疲倦就似乎一扫而光。今天,当他往鉑制的U形管中倒入加有氟氫化鉀的无水氟化氫,并往白金电极上通入电流之后,在阳极就放出一种淡黃色有刺激性臭味的气体。这一气体是如此活潑,如此无坚不摧,即使結晶的硅酸在它的  相似文献   

15.
文摘     
英国两位曾宣布发现“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例的科学家最近承认,所谓世界第一例艾滋病患者、死于1959年的25岁的英国海员根本没有患艾滋病。 1988年安德鲁·贝利和杰拉尔德·科比特与曼彻斯特大学的一位老科学家乔治·威廉斯博士一同在英国《柳叶刀》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他们在1987年的  相似文献   

16.
英国一位科学家最近称 ,阿司匹林的发明者是一位德国犹太人 ,而不是在纳粹统治德国时期获此殊荣的费利克斯·霍夫曼。英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药学系副主任沃尔特·斯尼德说 ,他在进行了 4年的研究之后 ,终于发现了阿司匹林发明的真相。斯尼德在皇家化学学会于爱丁堡召开的年会上发表讲话说 ,事实上 ,霍夫曼的导师阿瑟·艾兴格林才应该为发明了这种止痛药而获得殊荣。霍夫曼只是在艾兴格林的指导下合成了阿司匹林。他还说 ,艾兴格林的功绩是纳粹党上台后在反犹主义浪潮中被抹杀掉的。霍夫曼在纳粹统治德国一年之后的 1 93 4年宣称他是阿司匹…  相似文献   

17.
煤气炉史话     
最早研制煤气炉具的是法国人菲利普·鲁本 ,他于 1799年 9月 2 1日获得了用煤气照明和取暖两用装置的专利权。第二年 ,鲁本在巴黎的一家饭店里 ,自己花钱装置这种设备。由于鲁本的装置会散发出难闻的臭味 ,所以不受人欢迎 ,没有得到推广。尽管如此 ,他仍以极大的热情继续研究和改进这种装置。180 4年 ,在拿破仑举行加冕礼的那天 ,鲁本在巴黎的一条街上被人杀害 ,煤气炉具的研制工作中断了。世界上第一只供厨房用炒菜的煤气炉具是由英国北安普敦瓦斯公司的副经理詹姆斯·夏夫在 182 6年发明的。他将自己发明的煤气灶装在自己的厨房里 ,用来烤…  相似文献   

18.
露易斯·布朗现在像世界上成千上万的普通人一样过着平淡的生活,她走在街头,行人连多看一眼的可能性都不大。不 过,在25 年前,情况却截然不同。作为世界上诞生的第一个试管婴儿,她在娘胎里便成为公众瞩目的焦点。她的降生,是英国著名妇产专家帕特里克·斯特普顿和罗伯特·爱德华10 年艰辛研究的结果,给全世界无数不孕夫妇带来一线“生”机。露易斯因此被称为科学的奇迹和试管授精技术的奇迹。30 多年前,英国一位火车司机约翰·布朗和妻子莱斯莉结婚以后,长期不能生育,妇科医生帕特里克·斯科普顿经过细心的检查,确诊是由于布朗夫…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常用的建筑材料之一。水泥一般是用石灰石、粘土和微量元素混合而成的粉状材料,它同水、沙子和砾石搅拌后便成为混凝土。现代水泥技术可追溯到1824年,当时英国人约瑟夫·阿斯普丁在一座炉子上制造出他称之为波特兰水泥的材料。阿斯普丁以英格兰南部波特兰岛命名他的水泥,因为他认为用水泥制成的混凝土类  相似文献   

20.
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科学家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那么,“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怎么一回事?“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犹如秋天片片树叶的凋落,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凋亡”。我们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