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苏南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苏南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重新认识苏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前瞻性地探索苏南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共振的新模式与新途径,对加快苏南地区高职教育体系构建和推动苏南地区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有着重大与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建立先进的产业结构体系。文章以苏南地区为例,认为解决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应当从高等教育的创新发展着手,通过对高教资源的合理调配、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以及培养具有前瞻性、超前性的科研转化能力,以有效推动苏南地区政产学研的协调发展。从而建立以创新驱动为主体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地方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完成苏南地区的现代化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随着人口的爆炸性增长、科学技术的迅速进步、经济活动的飞速发展,对环境产生的负荷也在同步增长,同时资源的有限性更明显、更迫切地显现出来。在经历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经济发展阶段,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日本,目前面临着泡沫经济崩溃后持续10年的经济停滞状态,同时承受着环境和资源的制约。鉴于此,日本政府提出“要创造出经济与环境的新关系——通过大量消耗资源来支撑的经济增长已经结束,今后的增长要靠资源循环利用来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探讨苏南地区全民健身体系的发展模式和今后走向这一视角,分析了苏南地区实现全民健身体系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指出体育超市模式是目前苏南地区建立和发展全民健身体系的必然选择,在分析了体育超市的特点、运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后,指出半福利性体育超市模式的构建是目前社会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5.
人口和生物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资源包括物种资源、遗传资源和生态系统资源,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造成了生物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破坏,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生物资源急剧减少的危机。通过有计划的控制人口增长和保护生物资源,以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多年延续的是以大量消耗资源的粗放型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为了从根本上扭转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倾向,文章不仅对环境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而且对环境资源破坏的经济损失进行计量,目的是将环境资源因素纳入到经济决策中去,即使外部成本内部化,并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目标协调起来,实现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国土将分四类主体功能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要改变依靠大量占用土地、大量消耗资源和大量排放污染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模式,把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继续成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  相似文献   

8.
一、国际商务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改革开放近30年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外经贸事业发展迅速,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连续第四年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增长28.4%,进口增长17.6%,外贸总额在全球排名稳居第三。苏南地区的外经贸行业更是空前活跃,对外贸易增势强劲。目前,苏南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对外交往和吸纳外资的主要基地,外资企业的聚集数量、外贸增长速度、外资占总资本比重在全国名列前茅。如2005年无锡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已达到291.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6%,进口总额136.45亿美元,增…  相似文献   

9.
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校内非教学资源未能得到重视并且造成大量浪费,基于内生增长理论的角度,认为非教学资源可以分为后勤服务资源、可经营资源、衍生资源三个层次,并以高校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合理利用后勤资源,建设多功能文化食堂,从而实现非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曹耀辉 《考试周刊》2008,(24):237-238
全球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和污染物质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GDP的增长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对环境资源带来影响.绿色GDP就是从GDP中扣除环境生产成本后的剩余国内生产总值,它是衡量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综合指标.本文就是对建立绿色GDP的意义、绿色GDP的核算范围及调整项目的核算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利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动态地分析了江苏省"十一五"期间的经济运行状况。结果表明,江苏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以往的惯性增长,产业结构和区位条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偏低,江苏各个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区位条件并没有持续的改善,苏南的产业结构和区位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明显大于苏中、苏北地区,要想江苏经济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就应转变经济发展观念、放缓增长速度、调整产业结构、南北联动发展、苏南区位优势再造、苏中、苏北区位优势跟进。  相似文献   

12.
跨江融合战略是江苏省近期作出的促进苏中地区融入苏南经济板块,与苏南融为一体的一种新型发展战略。对扬州来说,融合发展的核心是产业融合,而制造业的融合又是重中之重。因此,扬州要在明确制造业优势状况的基础上,以优质资源的底气参与融合,促进制造业的融合发展;对现有的制造业,既扬长避短,也扬长扬短;要和苏南园区共建,技术共研,推动制造业集聚升级。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算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造的模型,测算江苏省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江苏省教育对经济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是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江苏省仍应重视和处理好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山西省人增地减的矛盾日趋突出。研究山西省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有助于促进山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分别从人均耕地阈值、绝对承载力与相对承载容量三个不同角度来探讨分析了山西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动态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江苏沿海地区产业选择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苏沿海地区拥有区位、港口、资源和劳动力等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有利条件,但经济发展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是江苏经济的低谷地区。文章通过对江苏沿海地区经济特征的比较分析,从比较优势出发提出了江苏沿海经济发展中建立以港口为依托的主导工业、发展高效农业和外向型农业以实现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发展现代物流业与旅游业、加强区域合作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具有培养专门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职能,高等教育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依据教育综合指数的年均增长率、GDP年均增长率等指标,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造模型,测算2001-2009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与辽宁、吉林以及全国比较。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的贡献率低于吉林、辽宁和全国,今后应当努力提高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质量,加大教育资源向经济增长力的转化,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先行 促进苏北经济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苏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苏南和苏中存在较大差距,这与苏北高等教育的布局失衡、结构单一、效益低下密切相关。苏北发展的滞后客观上已成为制约江苏经济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因素。要实现苏北经济社会发展的腾飞,高等教育要先行。  相似文献   

18.
江苏沿海沿江地区拥有广阔的岸线,风力、水力、航运、水产、旅游等资源丰富,是江苏省发展最快且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近年来,随着沿江开发的实施和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江苏沿海沿江地区迎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沿海沿江地区要努力利用好自身优越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把握新的发展机遇,成为东部地区新的发展亮点。南通市作为江苏唯一既沿海又沿江的地区,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还要做足"水"的文章,力争在江苏新一轮发展中立于潮前浪尖,勇当排头兵。  相似文献   

19.
论优化苏北经济结构与实现江苏区域共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量统计数据表明,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呈现苏南苏北差距继续扩大的状况,造成这一差距不断扩大的原因是经济发展中存在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而扩散效应大大滞后和小于集聚效应。实现江苏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就必须发展苏北、优化苏北经济结构,具体对策和途径有:所有制结构以非公有制为主,产业结构调整从提高产业结构聚合质量着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内力与外力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内部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经济梯度差异发展的现象。江苏省内部的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经济在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梯度经济差异。原有的经济基础、区位、政策、交通、人才等方面的因素差异构成了三大区域经济梯度差异的成因。江苏省应该通过财政政策倾斜,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加大教育投入来促进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