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材料】材料一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启航60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国家安排了一系列重大活动:2005年在北京举办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大会,2005年在北京举办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展览,中央电视台拍摄了郑和下西洋电视专题片,2005年在上海举办郑和航海暨国际海洋博览会。材料二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与福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册》2004年年底在福建正式发行。邮册中精选了近50张精美邮品,围绕郑和当年庞大船队七下西洋这一宏伟历史事件,反映了郑和和他的船队成员们热爱祖国、睦邻友好、科学航海的伟大精神。…  相似文献   

2.
郑和下西洋是中外交通史上的大事 ,因此绝大多数中国古代史教材都会用较大的篇幅去叙述它 ,人教版的中学历史教材也不例外。最近《中学历史教学》编辑部转给我一些读者的来信 ,内容都是关于教材对郑和下西洋的表述的。这些教师好学肯钻 ,提出了不少富有价值的意见 ,但对于个别建议的内容和思路 ,我认为仍有进一步辨析的必要。在这里我不揣浅陋 ,提出来与广大读者商讨一下。(一 )一位教师根据《明史·宦官》的记载撰写了《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明成祖派遣的吗 ?》一文 ,指出“郑和前六次下西洋是明成祖派遣的 ,第七次是宣德皇帝派遣的”。应该…  相似文献   

3.
现行高中中国古代史课本第六章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重点是介绍郑和下西洋及中俄雅克萨之战的历史。对于郑和下西洋的原因,教科书写道:“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要,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说到下西洋的情节与意义:“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主动外交。其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航程之远,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4.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海外交通事业的空前壮举,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郑和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公元1405—1433年)七次率领庞大的舰队,从福建出海,经南海、印度洋、红海,至非洲东海岸。他们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万顷海洋中“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沧溟十万余里”,友访了亚非“三十余国”,并与它们建立了友好  相似文献   

5.
郑和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他七下西洋,遍访亚非三十多个国家,促进了与到访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然而,关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却有多种说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宣扬国威说。《明史·郑和传》载:“成祖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王景弘等通使西洋。”郑和的随员巩珍在《西洋番国志·自序》中也说:“永乐之初,遣中外重臣,循西海诸国昭示恩威。”  相似文献   

6.
一、郑和下西洋之目的关于郑和下西洋之目的,《明史》是这记载的:“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照《明史》记载看:其目的就有两个,将寻找建文帝(惠帝)之下落这一目的置于前,在“且”  相似文献   

7.
糟了,今天学习《郑和远航》时,我把它上成数学课了。 《郑和远航》用生动的文字详细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教学中,我围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这一问题统领全文。学生默读、圈画后出现了这样的一幕:  相似文献   

8.
伍怀林 《成才之路》2011,(32):71-71
教材简介: 《郑和远航》一文具体生动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经过,简要地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要意义,有力地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出色的航海技术和可贵的探索精神。课文篇幅较长,但是层次非常清楚,围绕“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把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9.
郑和出使西洋是明朝时候我国对外关系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壮举.讲授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看到明朝前期的历史面貌和我国在当时亚洲、世界上的强盛地位,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与亚非国家人民友好关系的历史渊源,并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史尤其是对外关系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在"郑和下西洋"课题内,讲了三方面的内容:(一)历史背景;(二)经过和内容;(三)历史意义.这三方面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郑和下西洋历史事件的完整概念.  相似文献   

10.
课本第 164页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从 14 0 5~14 3 3年 ,“郑和前后航海七次”。那么 ,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明成祖派遣的吗 ?明成祖 ,年号永乐 ,14 0 3年即位 ,死于 14 2 4年 ,使用永乐年号 2 2年。查《明史·宦官》 :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在永乐三年 ,即 14 0 5年 ;第六次下西洋在永乐十九年 ,即 14 2 1年。 14 2 4年明成祖朱棣去世 ,明仁宗即位。明仁宗朱高炽即位的当天 ,便下令停止郑和出使西洋活动 ,命郑和率船队守备南京。朱高炽在位一年就死去了 ,宣宗朱瞻基即位 ,改元宣德 ,仍命郑和守备南京。宣德…  相似文献   

11.
一 中国目前的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迄北仑河口,长达5943海里,自古且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之说,然而海洋并非中国文学的重要主题。虽然徐福探东海、郑和下西洋,这些传说与历史无人不知,中国文学的墨水里却少海蓝。相反地,苏武牧于北海,张骞通于西域,却在诗中留下不少白雪、黄沙。尽管如此,我们的祖先对神秘的海洋仍是十分向往。孔子曾叹:“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庄子也海话夸夸,说什么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怒而飞,海运徙于南冥云云。 传说认为东海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其状如壶,又名三…  相似文献   

12.
郑和卒年卒地,正史无载。郑鹤声、郑一钧“郑和1433年死于古里”一说,现已成为主流看法。明罗懋登《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全文与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及卒年卒地无关,其附录《非幻庵香火圣像记》,作为孤证,作者来历不明,且内容错乱残缺,关键之句“时有太监郑和等”,“和”为小号字,乃后人小注,不足为凭;郑文摘录之有关文字与明万历刻本影印件有多处差异,误将小号字“和”抄录为大号字“和”,将小注讹为正文,据此立说实不可信。明代郑和下西洋原始史料《瀛涯胜览》、《西洋番国志》“天方国”条,及2010年南京祖堂山洪保墓葬出土的《大明都知监太监洪公寿葬铭》表明,宣德八年正使太监郑和本人并未亲自出使古里国,而是副使太监洪保充正使率分艨出使,不存在郑和1433年死于古里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研究郑和下西洋,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海洋文化的重要课题,具有鼓舞当今中国人走向海洋的现实意义.在近百年的研究中,学者们不时提到一个问题:指言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在明代中期被职方郎中刘大夏烧毁了.本文考证,史实大有出入.刘大夏藏匿一时的是永乐年问征讨安南的档案,并非郑和档案.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史  ●郑和下西洋【概念解析】郑和下西洋是明代对外关系的一件大事。“西洋”指今天文莱以西南洋各地及印度洋沿岸一带。郑和下西洋能够成功进行,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明朝前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活跃,国力强盛是郑和下西洋的物质前提。造船和航海技术的?..  相似文献   

15.
万小菡 《文教资料》2007,(11):81-82
2005年,中国展开了隆重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系列活动,这期间,有多家电视台摄制了相关的纪录片,回述明朝初年那辉煌的航海壮举。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是中央电视台与江苏电视台合拍的五集电视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南京电视台和中国华艺音像总公司合拍的八集电视纪录片《郑和下西洋》。当年7月,下西洋600周年纪念之时,两部片子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相似文献   

16.
郑和下西洋是否到达我国的台湾岛,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从郑和船队出洋的目的和使命、郑和下西洋时遗留下的《郑和航海图》以及记载郑和下西洋诸多史料中的疑点进行比较分析,认为郑和及其主船队没有到达台湾岛。  相似文献   

17.
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主要目的不是寻找建文帝。也非炫耀国威。前期主要目的是通过“金钱”和“大棒”并用的政策来获得海外各国的“外交承认”。后期是郑和及其使团人员为了追逐经济利益主动要求下西洋。朱棣是前期下西洋的推动力。后期这一主要推动力就变为郑和了。  相似文献   

18.
小学《历史》《郑和下西洋》一课,我体会郑和下西洋的经过和历史意义应是本课的重点,像电影的技巧一样要用"特写镜头"使重点突出.郑和下西洋发生在什么朝代,下西洋的目的,在当时具备哪些下西洋的条件是"远镜头"的内容,当然也需要脉络清楚.这些不是重点,在课堂上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但这几方面的内容是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国务院2005年5月批准:自2005年起每年7月11日为中国的航海日。2005年7月11日是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的纪念日。航海日是由中国政府主导,全民参加的法定纪念日活动。中国设立此纪念日的初衷在于:纪念郑和下西洋;宣传、发扬海事工作:加快中国海洋事业发展。下图为郑和航海路线图。  相似文献   

20.
郑和下西洋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可是,我在教学中却发现了与此有关的一起“冤假错案”。义务教育初级中学世界历史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1课新航路的开辟练习题三“将15世纪的重大远洋航行按照时间顺序列成一表,内容包括航行年代、航海家的姓名、出发国家、到达地点或重要成就。”本来,郑和七下西洋是在1405—1433年,可是此题的答案却把郑和远洋航行的年代误为1504—1533年。如果按照这个答案,郑和下西洋就不是早于而是落后于迪亚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