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创新是促进企业长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当前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探究服务业FDI是否影响服务企业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匹配中国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库中二位行业代码为51-97的服务企业数据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微观数据,得到64,436家服务企业研究样本。以企业专利数作为企业创新的代理指标,以企业所在地离海岸线距离作为FDI的工具变量,实证剖析了服务业FDI对服务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FDI通过企业学习效应和行业竞争效应显著促进了东道国服务企业创新。进一步按外资来源细分发现:非技术优势型港澳台外资通过学习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东道国服务企业创新,而技术优势型西方外资却通过竞争效应抑制了东道国服务企业创新。从区域制度异质性的效果看,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和知识产权制度执行较好的地区,服务业FDI的企业创新溢出效应更为显著。因此,在加大引进服务业FDI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加强服务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吸收能力,以应对来自FDI的竞争压力,增强对FDI的学习效果,更大地发挥服务业FDI对服务企业创新的作用。同时,加快地区市场开放、加强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执行有利于增大服务业FDI的企业创新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在农村改革的大潮中,不涌现了众多的经济形式。诸如江苏的苏南模式、浙江的温州模式、福建的闽南模式和江苏宿迁县的耿车模式等。其中苏南模式地域范围广,形成时间长,影响广泛、深远。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它的产生与发展对于苏南农村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农村基层政权的健全与完善以及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显示了旺盛的生命力。一、苏南模式的产生是苏南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苏南模式”中的“苏南”,一般认为专指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三市的市郊农村和广大农村。所谓“苏南模式”是指农村经济中以生产资料的区域性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3.
苏南模式兴起于上世纪7、80年代,依靠这种模式,苏南地区的经济实现了短时间内的快速增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内外环境的变化,苏南模式弊端逐渐暴露并受到质疑,苏南模式是走向了终结还是转变成为了新苏南模式抑或是有了其他发展?本文通过对张家港永联村发展历程的调查对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认为苏南模式并没有消亡,并且在永联村展现出了"新苏南模式"特色。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信息产业发展迅猛,而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FDI)休戚相关,它是中国吸引FDI增长最快的产业部门之一。这不仅是由于信息产业时经济发展起着领头羊作用,还在于信息产业是科技的基本载体和孕育母体,是在新科技革命条件下实现科技创新的主要舞台。  相似文献   

5.
苏南之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就是江苏南部的意思,传统上指苏锡常,即苏州、无锡、常州,现辖21区、10县(县级市)、314镇。苏南因其乡镇企业创造了名噪一时的“苏南模式”而备受追捧,也因其对这一模式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并进行大面积改制而被广泛瞩目。如今,由乡镇企业唱主角的“苏南模式”已经式微,经过痛苦蜕变,苏南经济再次进入高速增长期。农业时代的苏南是“粮仓”,工业时代的苏南是“钱庄”,苏南在中国始终占据着特殊位置。我们在关注苏南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同样关注着苏南教育的变化,因为两者相辅相成、相呼相应。发达的经济,必须要有发达的教育作支撑。江苏是全国最早提出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的地区,苏南是江苏的排头兵。无疑,它对我们具有样本的价值。苏南在变,但已没有了模式的束缚,苏锡常乃至各县级市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而在改革的取向上他们仍有共同之处,这就是民营化、市场化、城市化。这是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走过的道路,也是我们选择的路径。作为专业性杂志,我们更关心的是:在“三化”过程中,苏南人是怎样运营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的?或者说,苏南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已经经历和正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显然,我们想寻找到一种我们今后发展的路向参照。  相似文献   

6.
“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苏南乡镇企业,在其辉煌发展的同时,由于自身的积弊,加上国内经济整体发展的压力,其原有的一些优势正在消失。从而决定了制度创新与保持自己特色,将是苏南模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苏南率先发展在于传承了吴文化精细唯美、务实争先、尚文重礼、兼容并蓄的合理内核;苏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的新发展,形成了敢于创新、勇于争先的精神,开放大气、亲商豁达的精神,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精神;苏南文化促进了苏南模式形成、改革、创新的演进和经济的发展;苏南文化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建立了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和谐结构,注重了效率与公平的利益和谐,促进了苏南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1997~2010年全国29个省市区的FDI流入和创新水平的有关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对FDI流入与创新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流入对创新能力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其FDI对创新水平的弹性系数相对较高;中部地区FDI对创新水平的长期影响和短期波动影响程度在全国处于中等位置;西部地区其弹性系数相对较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FDI流入的短期波动对创新水平的短期波动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城乡一体化发展形势下,苏南农村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设置模式、工作领域、统筹能力和城乡共建等四个方面的转变,相应地要优化农村党组织覆盖、服务、领导、发展机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苏南职业教育产业化的产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创新苏南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战略选择。然而,苏南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与瓶颈,包括缺乏凝聚力、内部管理不规范等。因此,应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治理结构,增强集团凝聚力;提供机制、体制保障,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理顺和提升管理体制,明晰集团成员的权利义务;找准企业利益关注点,增强企业融入集团积极性;加强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集团国际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知识可分为三级结构,第一级结构是感性认识,第二级结构是理性认识,第三级结构是联想,构成了一个由弥散到收敛再到发散的过程。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知识"嫁接"与"自嫁接"的过程。嫁接的目的是为了创新,模式识别是知识创新的主要范式。知识创新最关键的环节来自"顿悟"。网络时代,人类的主要职责是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集成、重构,以实现知识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刘益春  李广  高夯 《教师教育研究》2013,25(1):61-64,54
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在优秀教师与未来教育家培养方面肩负共同的责任与使命。东北师范大学在总结以往"校-府"合作经验基础上,以"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为载体,提出并实施了"校-府-校"合作(即"U-G-S")教师教育新模式。三方遵循"目标一致、责任分担、利益共享、合作发展"的原则,在师范生培养、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基础教育研究等方面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发展合作共同体。破解了长期困扰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师范生教育实习、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难题,为我国新时期的教师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3.
关于外商直接投资(FDI)是否能促进中国技术创新这一命题,国内外的研究都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本文运用面板协整工具和动态最小二乘法(DOLS)来检验我国1990-2004年间的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我国技术创新的相关关系。实证的经验结果显示:FDI与中国技术创新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如果跨越了一定的人力资本门槛,那么FDI从总体上就对中国的技术创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也就是说人力资本在FDI促进中国技术创新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师范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在优秀教师与未来教育家培养方面肩负共同的责任与使命。东北师范大学在总结以往“校-府”合作经验基础上,以“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建设为载体,提出并实施了“校-府-校”合作(即“U-G-S”)教师教育新模式。三方遵循“目标一致、责任分担、利益共享、合作发展”的原则,在师范生培养、中小学教师培训和基础教育研究等方面协同创新,逐步形成了教师教育发展合作共同体。破解了长期困扰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中的师范生教育实习、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难题,为我国新时期的教师教育改革探索出一条特色之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创新型城市建设也逐渐展开。提高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城市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基于创新哲学基础上,城市自主创新能力考察的核心问题就是以城市内部创新基础、创新主体、创新环境为系统要素,促进创新系统的优化以提升城市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城市经济增长和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理论回顾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假设,将区域吸收能力与FDI的交互项引入回归模型,选取1985-2011年26年的数据,通过平稳性、协整等相关检验发现,FDI对福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较弱的促进作用;吸收能力整体上对福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显著;人力资本、对外开放程度对FDI促进福建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调节作用,而技术创新能力对FDI促进福建产业结构升级的调节作用不显著.针对检验实证提出继续扩大FDI的规模并提升其质量、优化FDI在三大产业或各行业的分布、加快提升福建区域吸收能力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论内生性技术突破与模仿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竞争的实质是各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日益成为决定国家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长期以来,中国产业薄弱的自主创新能力,使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受到根本性的削弱,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而加快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来都不是从零开始,模仿创新是现实起点。为了实现内生性的技术突破,在模仿创新的过程中,企业必须重视技术能力的积累和技术协作网络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低碳经济的必由之路。创新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和"在内涵上与低碳经济创新具有一致性。传统文化"和"不仅是建立高效低碳经济创新团队的前提,而且其创新范式也是我国低碳经济创新的基础。因此要弘扬传统文化"和"对低碳经济创新的积极因素,实现低碳经济创新的跨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如何让文化历久弥新,需要文化主体的创新能力不断地被提高,这就关系到制度的支持以及社会氛围的营造,需要对文化的原创性给予更多的关注。中国文化主体创新能力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以及如何提升文化主体的创新能力是亟待研究的问题。现阶段将文化主体创新作为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出台,给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和利好。贯彻落实《方案》,最重要的是做好下位创新。下位创新是指与上位的政策创新、理论创新对应的,具有贯彻落实或躬行实践意义的一种自主创新。它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生产力,是基于群体参与的普遍创新,是补足职业教育“短板”和“弱项”的不二选择。培养和提升下位创新能力,要正确定位创新的层级,要有对应的方法创新能力,要善于凝练下位创新的成果,要普遍开展下位创新能力提升的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