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陈缘 《科学课》2008,(9):46-47
鄂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全面体现了科学课程改革的精神。整套教材的结构是按儿童生活经验圈和视野的不断扩大,以“家庭——学校——家乡和祖国——地球和宇宙”这样不断扩大的生活经验圈为脉络,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逐步展开教学内容,逐步增进儿童对科学的了解和认识。在每一个生活经验圈里,  相似文献   

2.
汤首双 《科学课》2008,(7):44-45
通过对鄂教版《科学》教材的使用,发现这套教材按照"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和宇宙"的脉络,以学生生活经验圈和视野的不断扩大逐步扩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逐步增进儿童对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教学》2009,(6):F0003-F0003
鄂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已在全国各实验区广泛使用,并得到实验区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教材主要特点:以儿童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为线索,按照“家庭→学校→家乡和祖国→地球和宇宙”这样不断扩大的生活经验圈为脉络构建整套教材,从儿童的视野组织材料,逐步展开教学内容,逐渐增进儿童对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2009,(6):F0003-F0003
鄂教版小学《科学》(3~6年级)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已在全国各实验区广泛使用,并得到实验区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教材主要特点:以儿童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为线索,按照“家庭→学校→家乡和祖国→地球和宇宙”这样不断扩大的生活经验圈为脉络构建整套教材,从儿童的视野组织材料,逐步展开教学内容,逐渐增进儿童对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5.
薛洁 《科学课》2013,(6):78-79
儿童的科学学习要以生活中的科学为逻辑起点。对鄂教版《科学》教材研读后,我感觉这套教材以儿童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为线索,从儿童的视野组织材料,逐步展开教学内容,逐渐增进儿童对科学的了解和认识。教材面向儿童生活的真实世界,努力使教材内容的选择、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等与儿童认知水平的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6.
谢辉 《科学课》2014,(5):78-79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鄂教版《科学》教材鲜明的、有别于其他版本教材的特点是:以儿童生活经验圈的不断扩大为线索,从儿童的视野组织材料,逐步展开教学内容,逐渐增进儿童对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科学课》2007,(10)
随着学生生活经验圈的逐步扩大,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将引领学生由学校生活经验圈步入家乡与祖国生活经验圈。《走进树林》单元是在四年级校园生态认识的基础上,把探究的范围扩大到校园外森林群落的认识,以林中  相似文献   

8.
余涛  赵永爽 《科学课》2008,(10):42-45
一、单元分析 鄂教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色。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圈的逐步扩大来展现教学内容,体现多学科知识的整合,尤其注意了体现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教材按照“家庭——学校——家乡与祖国——地球和宇宙”的脉络,逐步扩展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展开科学课的学习,每个主题单元由若干个主题课组成。  相似文献   

9.
随着学生生活经验圈的逐步扩大,鄂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将引领学生由学校生活经验圈步人家乡与祖国生活经验圈。《走进树林》单元是在四年级校园生态认识的基础上,把探究的范围扩大到校园外森林群落的认识,以林中树木、菌类、鸟类等为观察对象,引领学生进一步感知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和无穷奥秘。探究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动物与植物之间、人与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让学生通过探究,意识到自然界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树立生态和谐意识。  相似文献   

10.
鄂教版《科学》教材以“儿童的生活经验圈”为主线的编排方式,巧妙地实现了“科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紧密结合,创造性落实了课标精神,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和特色,开拓了小学科学教材的新视野,成为一套颇具特色的科学教材。如何充分发挥这套教材的价值,让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下面结合教学的实例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鄂教版《科学》教材以"儿童的生活经验圈"为主线的编排方式,巧妙地实现了"科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的紧密结合,创造性落实了课标精神,形成了独有的风格和特色,开拓了小学科学教材的新视野,成为一套颇具特色的科学教材。如何充分发挥这套教材的价值,让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下面结合教学的实例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鄂教版《科学》教材就是以学生生活经验圈发展的线索来组织编写的,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那么,我们应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经验,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要求课堂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课程改革应由理性的、抽象的科学世界回归到直观的、形象的生活世界,由原来的关注科学规律和法则回归到关注儿童的情感和体验,关注儿童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由以科学为中心回归到以人为中心。教材中的知识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它毕竟是狭隘的、片面的、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老师总认为只有把学生圈在教室里,认真听讲,学生才能学得知识。但新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是“由科学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即:课程由理性的、抽象的科学世界回归直观的、形象的生活世界,由原来的关注科学规律和法则回归为关注儿童的情感和体验、关注儿童的发展。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大胆尝试,让学生走出教室、在生活情景中学数学。  相似文献   

15.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提倡“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课程应具有开放性”。这为科学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及结合地域特点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提供了明确的实践导向。科学教学的内容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生活素材为教学所用,让科学课富有生活气息。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成为科学学习的基础,并充分体会到生活与科学同在,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也只有这样的科学学习,才能让学生能动地去修正原有认识经验上的不完善,填补其中不足,从而推动学生科学素养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许多科学现象、科学活动往往被我们老师所忽略。细致观察生活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有效途径,大自然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活”教材,学会探究是儿童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方法,利用儿童的生活及其周围的环境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使教育与儿童的生活、感性经验结合,把科学启蒙教育渗透在儿童的日常生活中。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聪明才智,让学生成为发现者、探索者。我们要科学地用活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创新地用活教材。并且要联系儿童生活实践经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编写例题,让课堂练习与儿童生活经验、社会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新编小学数学第一册课本,根据儿童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逐步地引出应用题,符合认识规律,易于被儿童接受。我们凭借教材,先通过实物教具演示,用集合思想引入加减概念,进  相似文献   

19.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面向儿童生活,课程首先要关注儿童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回归生活是课程的基本理念,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依托教材构建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逻辑的过程中,儿童生活关注不够的原因主要有:对教材研读不够细致,过于依赖教材,教学过于依托儿童的生活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策略:基于儿童生活经验的教材充分利用,基于儿童学习活动的教材“鲜活”呈现,基于儿童道德成长的教材内涵挖掘。  相似文献   

20.
《四季中的变化》是鄂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教学内容属于“地球与宇宙”生活经验圈,由《四季星空》、《一年中气温的变化》、《水结冰了》、《动植物是怎样过冬的》、《自由研究》等课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