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近年来民生新闻的兴起,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所决定的.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民生新闻不能等同于社会新闻、市民新闻,它不仅仅是报道题材,更是一种处理新闻的立场、视角、手段.  相似文献   

2.
张海峰 《青年记者》2010,(16):26-26
近年来民生新闻的兴起,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所决定的。现在大家普遍认为,民生新闻不能等同于社会新闻、市民新闻,它不仅仅是报道题材,更是一种处理新闻的立场、视角、手段。笔者认为,党报民生新闻要避免踏入误区,起码应把握和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相似文献   

3.
文章介绍了民生新闻的兴起与发展,解读了民生温度的理念与内涵,指出现阶段民生新闻存在的庸俗化倾向严重、负面报道关注过度、策划与报道深度不足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在民生新闻中提升民生温度感知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王靖娇 《大观周刊》2011,(19):66-66
我国民生新闻随着中国媒体人文精神的复苏而兴起。进行人文关怀是民生新闻的功能定位和社会责任,也是受焱的期望需求。内容零碎、避重就轻;批评报道表面化;报道肤浅、缺乏深度;无谓炒作,使其偏离新闻本质是目前民生新闻的播报中主持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应把握“人文关怀”的核心,从生活关怀、理性关怀、生命关怀、进行舆论监督等方面加强民生新闻中的人文关怀。民生新闻的主持人应该做到平衡心态,客观报道;转变播报方式;转变主持风格,才能使民生新闻的生命力更加长久。  相似文献   

5.
程兴露 《新闻窗》2010,(2):110-111
近年来,随着“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各大媒体对民生新闻的报道量日益加大,其社会影响力也成为媒体扩大知名度和增加广告收入的重要因素。有学者称,民生新闻的兴起,是“中国电视新闻的第三次革命”。  相似文献   

6.
陆辉 《新闻通讯》2009,(8):32-33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近年来,随着中央和各级政府明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民生新闻成了众多媒体尤其是晚报、都市报报道的一大热点,成为媒体间竞争制胜、吸引受众的法宝。从深层意义上讲,重视民生新闻的报道,体现了媒体的民本情怀和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7.
正民生新闻是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意识、民众话语有机统一而构成的一种新闻传播模式。民生新闻的产生既与中国社会转型的宏观背景有关,也是媒体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做出的调整和变革。做好民生新闻的报道,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关乎新闻媒体自身的发展和影响力。民生新闻所报道的内容较为广泛,很多新闻都具有连续性,跟踪报道是民生新闻常见的报道形式之一,除了大众生活发生的新闻新事之外,还包括社会公共基础建设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内容,例如教育、医疗、治安等。民生新闻的兴起,首先得益于社会各界对民生话题的关注。近年来,上至中央,下到地方,无不格外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在近年来的全国及地方"两会"上,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的兴起,首先得益于各界对民生话题的关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民生问题有了历史性的根本转变。各家媒体无不在事关群众生存、生计、生产、生活、生命的报道上大展身手,贴近读者做报道,吸引读者眼球。  相似文献   

9.
一、党报民生报道的兴起 民生报道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生价值和人文关怀理念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10.
吴军 《声屏世界》2005,(8):27-28
“民生”这个关键词在我们当今社会中的出现频率是越来越高。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在工作中都在强调“民生”、关注“民生”,民生已经成为政府工作的主要内容。当“民生”成为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点时,它也催生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兴起、发展和壮大。各类以民生为内容的电视新闻栏目在全国遍地开花.形成势头。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台在加大新闻改革力度的同时,增加了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的报道量.相继开辟出以民生新闻、社会新闻为主体的新闻栏目,扩大了电视台的影响力,提高了收视率,增强了与受众的沟通。那么,城市台如何办好民生、社会类新闻呢?  相似文献   

12.
民生新闻立足民生、关注百姓生活,成了电视新闻的一种重要报道样式,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一、以社会新闻做基石。民生类新闻栏目坚持平民视角,关注民生民情,为社会大众排忧解难,将话语权交给社会大众。报道的重点是社会大众,焦点是关注民生民情,重在讲述社会大众自己的故事,通过对社会大众身边的典型事例、典型细节  相似文献   

13.
关注民生,是企业报社会责任的体现。聚焦民生、报道民生,增强报纸的贴近性、凝聚力,成为探索办活办好企业报的重点之一。民生报道唱主角,让企业报多些亲和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把民生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企业报报道的内容是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主,有民生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巴全东 《传媒》2012,(10):44-45
正公民社会的兴起,传媒本质的回归,民本思想在新闻传播实践中的贯彻,让电视民生新闻成为近年来中国电视业的一支生力军。然而,经历了多年的"大干快上",民生新闻进入了疲惫期:报道题材过于狭窄、重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庸俗化、低俗化倾向,学者"新、奇、特、星、腥、性"的指责消解着媒体倡导真善美的社会责任。理性地审视电视民生新闻的"是非曲直",我们会发现表面繁荣的背后问题多多,势必面临品质提升的巨大压力。向主流新闻靠拢,关注社会问题,在权威性和公信力上寻求突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民生新闻的报道量日趋加大,社会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总结民生新闻报道,可以发现很多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16.
2017年5月以来,一股"车让人"的风潮在西安兴起,有效地缓解了人与车的矛盾,这股风的刮起缘于一个民生新闻栏目《都市快报》的一系列报道.从报道行人乱穿马路到报道车让人,舆论导向的准确定位是这次报道成功的关键.各职能部门的积极参与,使这次"车让人"行动有了制度保障.全媒体参与和其他媒体介入,使这次报道有了广泛的社会共识.  相似文献   

17.
赵天 《记者摇篮》2012,(6):60-61
"民生新闻"的兴起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果,也是媒介市场发展、媒体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2001年,湖南经济电视台率先提出了"民生新闻"的概念,继而被江苏广播电视台叫响全国,随后各地媒体纷纷开办"民生新闻"栏目,至今势头不减。但是"民生新  相似文献   

18.
“民生”作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已为人们耳熟能详。民生新闻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政治文明不断催生、民众情感需求不断助推、媒介自身不断发展的客观需求下兴起的,并逐步开辟出一片新的报道领域。它要求从平民的视角,以人性的关怀来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的概念尽管争议颇多,但其作为一种与以传统意义上的以时政新闻为主体的综合性新闻栏目相区别的新闻样式,凭借着题材选择上的民生内容、报道立场上的平民视角、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报道方式上的民众话语获得了观众的认同和喜爱,它在电视界的兴起与实践不仅有效地拓展了电视新闻报道的主功能、主阵地,发展了电视新闻类节目的新领域、新样式,  相似文献   

20.
警惕电视民生新闻背后的立场预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鞠斐 《青年记者》2005,(4):42-43
电视民生新闻的走热,成为地方电视新闻近期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它在开拓电视新闻的报道形式和扩大电视新闻影响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总的来看,民生新闻对于社会与新闻自身的发展都有着积极意义。但在电视民生新闻走热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如果忽视了电视民生新闻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必然导致一些反理性思潮的泛滥,从而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