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魏家湾是明清时期山东运河沿岸重要的漕运码头、商业枢纽、文化中心,不但商贾云集、店铺林立、人口众多,而且寺庙遍布、科举人员层出不穷,具有重要的经济、交通、文化地位。魏家湾镇的历史演变与河工管理、战乱兵燹、黄运变迁等因素密不可分,是山东乃至北方地区典型的运河城镇。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是城市的世界,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也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这是研究大运河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洞悉的大势。以大运河城市群为总体框架建构运河城市文化共同体,推动运河城市形成深层次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共识,在实践中保持战略及发展步调的一致与协调,是避免大运河世界遗产资源因过度使用而陷入"公地悲剧"的重要战略思路。以共建大运河文化城市群为契机,切实解决长期以来在名分、资源、投资、项目、客源等方面的"单打独斗"和"恶性竞争",在集体履行保护大运河世界遗产"完整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实现运河沿线城乡的共同繁荣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莒文化即莒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丰厚,是古老的东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莒文化的包容性及其形成原因,莒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中华文明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很有研究价值。莒文化是一种开放性的文化,有很强的包容性。莒文化体现了最早的"和合"精神。这种特点的形成是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国家地位及民族地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经济时代蓬勃兴起的"朝阳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扬州作为一座地处文化强省、拥有千年历史传承的文化之城,在历史性与现代性转型中后继无力,其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本文立足产教融合的视阈,从分析扬州文创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出发,深入探讨产教融合对扬州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力图建构一种促进扬州文创产业发展的产教融合新格局,为扬州文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要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从而成为城市的重要产业,以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为例,必须在文化视角下考察扬州旅游业的转型,对扬州文化旅游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三个跨越的导向和4个提升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基于运河价值阐释与运河地方性发掘的逻辑关联,运用地理学“一纵一横”“四层一体”研究方法,建立文化连续性、遗产多元性、内核完整性的价值阐释框架。基于“一横”,从地方与国家联动视角,总结运河变迁特征;基于“一纵”,从生态文化、水工文化、漕运文化、精神文化4个层面,凝练运河文化特色;基于“横纵结合”,从运河与自然、运河与国家、运河与区域、运河与地方4个维度,提炼大运河文化核心价值、解读运河精神内涵。实证研究表明,大运河徐州段具有地位波动中上升、运道频变中渠化、功能渐变中多元的发展变迁特征;大运河徐州段文化具有水情复杂、河道险奇,闸多堤长、运道屡迁,五省通衢、国安中枢,功利多元、粗犷豪放四大特色;大运河徐州段精神可提炼为科学务实、勇于创新,顾全大局、甘于奉献,开放包容、融合四方,抗争进取、英勇无畏。  相似文献   

7.
两宋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期,无论是文化的普及、文学艺术的繁荣,还是学术思想的活跃、宗教的兴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等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南宋文化是宋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宋代文化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南宋文化对元明清的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且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千年大运河,锦绣贯古今。京杭大运河厚重的历史底蕴,决定了她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时代内涵。"鱼盐聚为市,烟火起成村"的杭州,"堤绕门津喧井市,路交村陌混樵渔"的扬州,"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的汴州(今开封),"沿溜入阊门,千灯夜市喧"的楚州(今淮安)……前人诗句中的古代大运河,商贾如云,繁华热闹。繁忙的运河还带动了沿岸城市的兴起和商业的繁荣,吸引了大批操着不同语言的各地客商,大运河成为各民族和谐交融的水上流动舞台,在开展商贸流通的同时,也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西湖小说以浓郁的地域空间色彩独树一帜,是运河孕育的硕果。运河新建或重塑了西湖小说兴起的地理空间、小说作者的流寓空间、小说文本的叙事空间与小说作品的传播接受空间。杭州是一座运河之城,奠定了西湖小说兴起的地理基础;因为运河交通便利,南宋初年大量的说话艺人和明清时期的许多小说家寓居杭州,成为西湖小说兴起的关键因素;运河参与建构了丰富、立体的西湖小说叙事空间,成为叙事缘起与原点,在串连故事场景、绾结叙事线索、拓展叙事场景、复制"老地方"的怀旧空间、贯通和整合叙事空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运河还为西湖小说创造了优越的传播条件,提供了大量的接受群体。这些对加强中国小说史的时空形态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分析大运河生态文化与美丽中国建设的相互关系,理清古老的大运河文化蕴含的丰富生态文明成果,将大运河生态文化作为推动美丽中国建设的源动力。不仅从上下联动、生态补偿、流域性平衡、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提出传承运河生态文化、构建美丽运河建设机制的建议,而且就以运河生态文化引领打造美丽运河三条走廊,提出具体的方法和路径:修复河岸环境,打造运河生态走廊;传承历史文脉,打造运河文化走廊;推进文旅融合,打造运河旅游走廊。不仅从理论上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寻找逻辑关系,而且从实践上为弘扬运河生态文化,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探索路径。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的济宁不仅是运河沿岸重要的商业都会,同时也是饮食文化和饮食业极为发达的地区。当时的济宁城内大型酒楼和饭馆林立,小型饭馆和食铺更是不胜枚举。由于茶叶贸易的发展,各类茶馆随处可见,得益于便利的水路交通,酱菜业和酿酒业也有显著发展。济宁饮食业的繁荣主要得益于本地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充足的原料供应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其发展变化与运河漕运的兴盛息息相关,其饮食业的发展状况成为明清时期山东运河沿岸城镇饮食业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2.
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具有全球性文化价值,通过国际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大运河文化,促进世界各地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也可以推动大运河沿线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为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有益借鉴。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助力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后,其联结世界其他运河城市及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了一系列国际性活动。该文以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为例,通过对该组织的梳理和剖析,探讨国际性社会组织在大运河文化国际传播方面的路径、作用与意义,对提高大运河文化带的国际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国家文化公园融合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河南要充分发挥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四大国家文化公园集聚优势,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认识“四大意义”,充分发挥“四大优势”,准确把握“三大定位”,全面实施“五大举措”,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完善文化传承创新体系,促进文旅文创深度融合,推动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建设,实现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四大国家文化公园融合发展,使河南成为国家文化公园融合发展的新典范、全国重要的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新高地。  相似文献   

14.
韩笙 《文化交流》2013,(11):2-5
2013年9月27日,在扬州召开的2013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上,大运河申遗力唁员透露,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国际专家,近日正式完成对中国大运河全线132个遗产点和43段河道的现场考察评估。  相似文献   

15.
地名,不仅标识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它还以语言为载体,成为语言的组成部分。清人李斗以地为经、以人物记事为纬著成《扬州画舫录》。书中涉及大量地名,蔚为大观。这些地名共同承载了扬州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若对《画舫录》中所记载的扬州地名进行类聚分析,还将为揭示共时平面上扬州地名语词系统的构成规律和指导地名文化建设起到不可多得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致胜     
人类因梦想而伟大,企业因文化而繁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同发展的国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扩大,其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  相似文献   

17.
习总书记提出的"义利并举、义利适度"的正确义利观,对于中国的外交及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扬州具有2 500多年的建城历史,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较强的社会影响力,涌现过众多代表正确义利观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本文研究分析扬州传统文化与正确义利观的契合,说明扬州传统文化与正确义利观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文化景观建设是宜居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扬州作为联合国公布的中国少数几个宜居城市之一,这些年来在此方面已做了较大努力,但从扬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来看仍嫌不够。如对盐商和徽派文化的展示,对清代帝王巡游活动的展示,以及对扬州明月文化的体现,对古九州之一的历史余脉的体现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做。尤其应该注意对地域文化精髓的深层展示,以增强宜居城市的个性化色彩。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的德州,因运河而起,因运河而盛,历来享有"九达天衢,神京门户"的美誉。本文拟从大运河德州段的历史沿革、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等方面对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进一步保护和挖掘京杭运河德州段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措施,以促使古老运河重新焕发活力。  相似文献   

20.
杨少春 《职业圈》2012,(30):123-123,125
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文化已成为企业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尊重职工在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发挥职工文化充分满足职工参与意识的优势等角度,提出了如何提高职工文化活动的普及率的个人浅见。精神文化需求是现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重要标志,已经成为人们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