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粤桂琼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存在原始创新能力不强,科技资源配置尚显滞后;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组织机制不完善;科技中介服务未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等问题。粤桂琼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深化科技合作对策措施包括:三地政府建构协调机制、强化制度创新;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行业联盟;科研机构加强产学研、培养创新人才;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搭建信息平台、建设服务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分析,山东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具备了良好基础,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服务能力不足、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和发展环境不够完善等突出问题.为推动山东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快速发展,必须推进体制创新,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引入市场机制,增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活力;加强自身建没,提升科技中介服务水平;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3.
基于知识生产函数构建计量模型,使用江西省1990—2014年数据实证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江西自主创新能力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协整回归结果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程度提高1个百分点,江西自主创新能力提高0.120 4个百分点,在10%水平上显著,即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期有助于提高江西自主创新能力;ECM模型回归结果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程度提高1个百分点,江西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0.090 7个百分点,即产学研协同创新短期内也有助于江西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但短期内促进作用较小。为进一步发挥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江西自主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提出对策建议:构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市场化服务平台;营造良好环境,建立完善产学研长效协同创新机制;加强政府部门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着力创新机制,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大力发展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相关的中介与专业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地方高校发展中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地位,以及地方企业科技需求与高校结合的途径,以宁夏大学为例,分析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主要做法,尤其是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以此为基础,结合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环境实际和地方高校发展情况,提出改革现有科研项目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科研评价激励机制和拓展职能、提升高校科技中介服务能力、创新管理体制以及加强科技服务工作规范化等提高地方高校科技服务能力和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技服务协同创新体系是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的新范式。为回答“谁在协同,为谁协同,怎么协同”这一协同创新体系构建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通过总结科技服务协同创新体系内涵与发展过程,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发展现状以及科技服务协同创新理论上的“黑箱”,构建以科技服务组织为核心驱动的,由高校知识生产体系、机构技术研发体系、创新企业发展体系、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等4个子系统构成的科技服务协同创新体系,并基于主体联动的视角提出,通过加强科技服务机构与企业、研发机构和高校的协同,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服务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苏省116家企业研发机构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江苏省企业研发机构具有重视产品和技术、重视柔性引进人才、重视自主研发和合作研发等特征。在公共服务需求方面,产学研合作是第一服务需求,专业化服务供给不足,小额贷款和风险投资需求强烈。为促进江苏省企业研发机构发展,建议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集聚中介服务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构建多渠道融资体系,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重要环节。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高校是知识资源和科技成果的提供者,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当前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抑制了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作用的发挥。因此,高校要从横向项目的过程管理、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学科科研协同机制、科研创新平台等方面完善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制,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促进产学研结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面向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目标的重要内容。为了进一步加深产学研合作,有必要完善连接高校、科研院所和产业的中介机制,发挥其在知识和资源两个维度上的功能。本文以创新体系为理论视角,分析中介机制的功能,讨论现阶段中介机制的主要不足,并提出进一步完善中介机制的建议和讨论。1创新体系中的中介机制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1,(20)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动大湾区经济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湾区内高校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之处。本文试分析广东高校研究生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机制特点,找准不足,看清形势,从角色定位、培养理念、政府协调等方面对地方高校研究生产学研协同创新培养机制进行探究,聚焦引才用才育才机制,打破瓶颈,为广东地区高校产学研创新培养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累积优势、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现有理论解释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的不足,从效用理论视角系统剖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创新主体主客观效用差异越小,协同创新机制越有效;IT能力、地理位置邻近性对隐性知识供需匹配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IT能力的影响更强,隐性知识供需匹配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主体间关系嵌入机制,即信任机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稳定性系统和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连带对隐性知识转移子系统和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主体间文化相似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稳定性系统和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累积优势、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现有理论解释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的不足,从效用理论视角系统剖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创新主体主客观效用差异越小,协同创新机制越有效;IT能力、地理位置邻近性对隐性知识供需匹配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IT能力的影响更强,隐性知识供需匹配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主体间关系嵌入机制,即信任机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稳定性系统和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连带对隐性知识转移子系统和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主体间文化相似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稳定性系统和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概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信息服务的优势,以及产学研协同创新下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模式,并提出运用科协模式开展社会服务,最后研究了高校图书馆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南京农业大学探索并实践的"专家落户到田"、"科技大篷车"、"双百工程"、"专家工作站"及"政产学研金用协同创新"等模式进行分析,阐述该校与时俱进,创新农技推广服务多模式与机制,提出在农业现代化等"四化同步"发展新要求下,高校要以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与多元涉农主体相结合,创建农科教结合、教科推一体、产学研紧密融合机制的大学科技推广综合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4.
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是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高校知识转移能力和产业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实践,对于新时期我国自主创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广西在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制建设方面仍然欠缺,尤其是保障机制建设方面作为较少。本文从内部保障机制和外部保障机制两个方面构建有助于广西产学研协同创新高效运转的保障机制,以期为广西政府推动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长效有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产学研科技创新系统协同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企业科技创新、高校科技创新和研发机构科技创新的协同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学的视角构建三者协同度的测度模型,结合陕西省2008—2014年科技创新的相关数据,对3个子系统的协同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陕西省产学研3个科技创新子系统具有很强相互促进关系,且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稳定上升趋势,说明陕西省的产学研3个科技创新子系统正处于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状态。但是高校科技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逐渐成为产学研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上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最后,对促进陕西省产学研创新系统协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协同创新对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高校基本职能与其科技创新效率的关系对于激发协同创新的强大势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60余所部属高校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本文应用两阶段DEA模型测算了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并进一步研究了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研究生培养、校企联结强度、科研倾向和学术声誉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研究生培养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倒N形关系;校企联结强度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倒U形关系;在高校科技创新过程中,科研倾向于基础研究有利于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提升;学术声誉对高校科技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拓展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情境下的高校创新理论研究,为进一步发挥高校主体作用提供了一定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主要包括引导层——以政府为核心的技术创新调控系统,核心层——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生产应用系统和服务层——以科技中介机构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服务系统。目前,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主要存在政府定位不科学,政策体系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组织机制不完善,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不平衡,专业化程度不高,国内创新文化氛围不浓以及国民基本科学素养不高等问题。应通过完善激励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等措施来完善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主要包括引导层--以政府为核心的技术创新调控系统,核心层--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生产应用系统和服务层--以科技中介机构为核心的技术创新服务系统.目前,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主要存在政府定位不科学,政策体系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创新组织机制不完善,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不平衡,专业化程度不高,国内创新文化氛围不浓以及国民基本科学素养不高等问题.应通过完善激励技术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营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等措施来完善我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提升了高校的办学水平,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技创新的新目标,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水平,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变成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产学研联盟的风险投资机制还未建立,产学研社会中介服务程度低,利益分配不合理,合作信息不畅通等因素使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不畅。探索科学、高效的省部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可以为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顺利进行产学研战略联盟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因各地区行政壁垒导致三地形成相对独立运行的配置机制系统、相互关联程度不紧密现状,为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能力,依据系统理论和协同理论,基于科技资源配置的目标、主体、客体、环境、方式与机制等模块关联和相互作用,构建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系统分析框架,并在主体、空间、环境、市场、服务5个维度上构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机制;结合京津冀科技资源配置中存在的跨区域产学研合作机制和政府配置作用亟待加强、市场配置作用发挥未充分等问题,从产学研合作、科技资源空间优化、科技成果市场化、科技创新服务联动、创新环境协同提升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