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漫谈状元     
河边 《中国考试》2006,(3):56-59
状元探源“状元”是科举开科取士的产物。科举指朝廷设立考试的科目,通过定期的统一考试,来选拔世间可为文官武将的人才,并对其分别授予官职。科举包括文、武两项常科。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设立文进士科是科举的开端;武科举始创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以“进士及第”第一人为状元始于唐。武则天试贡士于殿前,别其等第,门下例有奏状,其居首曰“状头”,亦曰状元,也称“殿元”、“鼎元”、“魁甲”。宋初,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试制度,即在吏部考试  相似文献   

2.
本从三个方面重新认识袁嘉谷:一、经济特科以策论取士,而常科以八股取士,所以经济特科第一名比常科状元强;二、袁嘉谷忧国忧民,洞达中外时事;三、袁嘉谷对历代统治阶级重农抑商持批评态度,对商业的作用有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3.
综合《寄园寄所寄》卷上,《蜀碧》卷二、卷三,《平寇志》卷六、七、一一,《流寇志》卷一三,《明末农民战争》第423、426页,《明末农民战争史》第187、193、305、309页等资料的记载,张献忠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攻下武昌,在今湖北、湖南一带夺得一块地盘,六月改称“大西王”,以武昌为京城;中央设六部、五府;京城设五城兵马司等,并开科取士。这次考试以监军李时华为主考官,录取进士20人,均授以知州或县令之职,60岁的汉阳人陈珏被点为状元。 同年九月,其势力发展到湖南,又在长沙搞过一次开科取士,其主考、取士数及状元等均…  相似文献   

4.
在清代268年(1644——1911)中,西北六省(晋、陕、甘、宁、青、新),只考中了一名状元,他就是得中乾隆二十六年(1761)“辛巳科”状元的陕西韩城人王杰。这件事为西北人扬眉吐气,直到现在,陕西人仍然津津乐道,引以为荣。但王杰之所以得中状元,并非是按  相似文献   

5.
小议状元     
“状元”作为科举制度的专有名词始于隋朝,隋炀帝召试天下土子,朝廷设置进士科,其榜首者,谓之“状元”。唐代第一名进士称之为“状头”;宋时曾将进士第一冠以“榜首”,至开宝年间,定殿试贡士之制,才改称“状元”;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分三甲取士,真宗时又分三甲五等,一二等曰“及第”,三等曰“出身”,四、五等曰“同出身”,北宋时一甲三名均可称“状元”;元代一甲亦限三人,然第一名者乃称“状元”,明代洪武年间一甲第一人可  相似文献   

6.
状元种种     
△状者,榜也;元者,首也。状元,即金榜名列第一之意。状元称号始出子唐代,而不是隋代。 △中国从607年到1904年开科取士。其中文科共发榜745次,中进士者  相似文献   

7.
《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载,原黄州(?)的黄冈、麻城两县,在明清两代所考取的文进士分别是150名和130名。黄冈县的150名中,殿试取在一甲的两人:一是清初顺治六年(1649)乙丑科的刘子壮,列名榜首,即状元;一是清末光绪二十九年(1903)癸卯经济特科的陶炯照,取在一甲第四名。取在二甲的四十五人,其中在二甲前二十名之内的有八人(二甲一般取一百数十人,有时还超过二百名)。其余一百零三名都在三甲。  相似文献   

8.
清代科举制度沿袭明代传统,自顺治三年乙酉科始,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止,有清一代共开科112科,衡水地区共考中109名文进士.清代衡水地区109名文进士作为一个群体,分属11个州县,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是地域分布平均性,其次是中试人数和中额的正相关性,再次是进士出身的家族性,最后是衡水地区进士的仕进特点.这些特点使清代衡水地区进士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有别于其他地域、省份进士.有清一代,衡水地区涌现出了如魏廷珍、郑端、贾臻等著名进士,是衡水地区文进士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9.
纪念俞敏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35年秋进北大中文系,沈兼士先生教我们新生班文字学概要。他在课堂上有时谈些似乎离题其实很有意义的话。比如有一次说:“咱们中文系语言文字学方面,每隔几年就出个‘状元’:魏建功是乙丑科状元(1925年毕业),丁声树是壬申科(1931)状元,现在读四年级的周祖谟看来是丙子科(1936)状元。”这话是鼓励大家“见贤思齐焉”。沈先生无法预见我们班将来是否有个乙卯科  相似文献   

10.
李林 《考试研究》2013,(5):86-93
夏同騄以麻哈州学附生身份,1893年应贵州癸巳科乡试,考列第二十九名,获举人出身,座师为光绪壬辰科状元刘福姚。夏氏于1894年应光绪甲午恩科会试,不售。1898年再应戊戌科会试,考列第一百三十四名成为贡士,该科会试正主考为咸丰己未科状元孙家鼐。随后应殿试,考列第一甲第一名钦点为状元,并授翰林院修撰。咸丰丙辰科状元翁同騄在1894年乡试覆试及1898年礼部覆试中,两次作为阅卷大臣批阅夏同騄覆试试卷,故翁同騄与夏同騄这两个同名状元之间,有座主门生之谊。夏同騄科考经历中,共有三名前科状元为其受知师,由三名状元接力拔擢一名新科状元,堪谓"三魁举鼎"。  相似文献   

11.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换句话讲,也就是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封建王朝选拔干部的一项重要考试制度。此项制度自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开科取士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  相似文献   

12.
表情     
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对从1978年到2008年山西30年高考中产生的39名文理科状元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在目前我国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难觅高考状元的“身影”。调查组共找到19位1996年前的文理状元,在这些状元当中,出国留学的比例为一半以上,而且多数都选择了美国。两名文史类状元选择从政,两名状元当了律师,大学毕业后多数继续深造。  相似文献   

13.
正"状元"的称呼始于唐朝,从唐朝到清朝的1000多年中,共开科考试745次,有据可查的文状元共录取653人。而其中很是有些与众不同的另类状元。饽饽状元清康熙三十六年丁卯科的状元,是江苏铜山人李蟠。他家境贫寒,进京科考时没有盘缠,便带了30个馒头。每天早中晚,顿顿  相似文献   

14.
明代实行南北分卷取士,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一种改革。这一改革的意义何在,具有什么政治内容和社会内容,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索。明代的南北分卷取士制度(以下简称南北卷制度),是在仁、宣之际确立的,但它的起因却是洪武三十年(1397)的“南北榜之争”。该年丁丑科会试与往年不同,入格的五十一名进士都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部落第。这就引起了北方举人们的强烈不满,声言“三吾南人(该年会试的主考官是翰林学士刘三吾——笔者注),私其乡”(《明通鉴》卷十一、纪十一)。  相似文献   

15.
笔者研究中国古代状元多年,虽然尚未全部结束,但已发现关于中国状元总数的几种说法均有误。1994年7月30日《文汇读书周报》说从唐武德五年(622)第一个状元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刘春霖止,有名有姓的状元共599人;《中国历代状元录》(沈阳出版社1993年版)、《状元史话》(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则都只列出596名状元姓名。笔者所搜寻到的有名有姓的状元大大超过这两个数。具体情形如下:  相似文献   

16.
时下,关于我国历代科举及其所产生的状元的研究著作多了起来。这说明有较多的人在探讨我国独有、影响深远的科举文化,从一个侧面显现了新时期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是可喜可贺的。但是,其中也夹杂了一些不够严肃的作品,值得我们注意。不说别的,就是“状元”、“殿试”、“殿试卷”这几个科举名词就被一些人用得很滥。 “状元”,简单地说,应该是国家级进士考试第一名的特称,而不是各种名目的科举考试第一名共同称呼。有的人混淆了这个界限,将“博学鸿词”、“贤良方正”等制科的第一名也当作状元进行研究,是不妥的。严格说起来,状元应是:由皇…  相似文献   

17.
以往人们都认为在中国科举史上,辽宁文士无人中状元。本文经考证认定,金代懿州(今辽宁省阜新市)人奥屯忠孝是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女真进士科第一名,即状元。辽阳张甫,与奥屯忠孝同年中进士,为词赋科状元。此二人为中国科举史上空前绝后的两位辽宁籍状元。  相似文献   

18.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科举制度从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二十七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共产生状元750位.进士11万人。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日趋复杂完善,了解当时的教育考试制度和形式,其整体文化内涵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析辟科举取士制度的衰亡教训,古为今用,无疑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魏裔介(1616-1686),字石生,号贞庵,又号昆林。明末清初直隶柏乡(今河北省柏乡县)人。其曾祖谦光,任明嘉靖年间湖广衡山知县。其祖父纯粹,明万历甲辰(1604)进士。任河南阳武知县又调永城,后升山西道御史,均有德政。魏商介自幼受良好教育,崇祯十五年(1642)中举。顺治三年(1646)三月,参加清朝的首次开科取士,获第十二名,成为满清入关后以科举录用的首批汉官之一。历任顺治朝的工科给事中、吏科左给事中、工科左给事中、兵科都给事中、太常寺少卿、左副都御史、左都御史。康熙二年(1663)拜吏部…  相似文献   

20.
2003年、2004年、2006年,我均任教初三物理并兼备课组长.回顾这三年的中考及会考发现,物理科已成为我校的王牌科目.例如,2006年的中考,上A线人数最多的是物理科,区排名11位(公立学校第6位).在我校六科文化科考试中,排名第一,是唯一一科能够进入海珠区前20名的学科.有3位物理单科状元(全校只有4位单科状元).这一切证实了:趣味物理,快乐“教”“学”,是我们赢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