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教学七年级"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时,我发现一个现象,有不少学生对有理数、解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知识学得很顺利,可一到应用题就错误百出,甚至束手无策.同事们也有同感,一致认为列方程解应用题是难点.仔细一询问,学生们说小学也有应用题,但老师不是这么教的,你和小学老师教得不一样.听了学生的话,我心生愧疚:作为初中老师,我竟  相似文献   

2.
某老师向我谈起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准备"教育"一番,不料学生出语惊人:"老师,你以为你教得好我就学得好吗?即使我考试得到高分,也不是因为你教得好,而是我学得好。"老师当时气得话都说不出来了,连连感叹当今的孩子太不懂事。  作为一名老师,对学生的言论我起初也感到很愤慨。对辛辛苦苦向自己传授知识的老师说出那样的话,不啻是大逆不道。然而事后冷静下来想一想,那个学生说的话其实并没有多大错。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发生在本地的一件事。一中学因为语文教师缺编,新招收的高中一年级两个…  相似文献   

3.
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1》中有一个生字"春",如果老师不强化教学,学生很容易和上册学过的生字"青"混淆。为了加强学生的第一印象,教"春"字时我没有出示"青"字让学生比较识记,而是教学生"给生字编儿歌",既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又避免了单纯死记硬背的现象。"同学们,这个生字(指‘春’字)读什么?谁会读?"  相似文献   

4.
最近看了《中国教师报》上的一篇好文章,题目叫《当老师面对自己的“遗像”》。说的是接手新班的赵老师刚跨进初二年级一间教室,发现黑板上画着一个人头像,上面写着“赵兰遗像”几个大字。赵老师面带笑容对着画像欣赏了一下,转脸环视全班,平静地说:“画得很像我,字也写得不错,可是多写了一个字,谁能说出多个什么字?”当赵老师从学生表情上认定画像是一个叫王小虎的“杰作”之后,点名提问了他。王小虎回答,多了个“遗”字。“为什么呢?”赵老师追问。“因为赵老师没有死,所以不是遗像。”“回答得好!”赵老师微笑地点头赞许。…  相似文献   

5.
一、话题引入,通读全词。 师:咱们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肯定学了很多古诗,对不对?谁是咱们班古诗念得最有味道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集体备课活动中,低段的一位老师执教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识字2》。原以为一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童言无忌,课一定会上得很轻松、很快乐,可是事与愿违,老师在课堂上教得很累,带着学生读啊、说P阿、写啊,可学生并不领情,一个个像“秋后的丝瓜”,蔫蔫的,教学推动得十分缓慢,老师都急出了一身的汗。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教主要是教学生“会学”,即教学生会探索知识,会总结规律,会举一反三。据此,我们认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师的教法要孕伏着学生的学法,即教法与学法同步进行。如五年级一位教师在复习课上出了这样一道题:960÷30=?老师问学生:“谁能把这个算式的含意说出来?”一个学生回答:“960除以30”,另一个  相似文献   

8.
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对英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使笔者这个第一次教三年级英语的老师着实高兴了好一阵,觉得学生们学得很认真,很感兴趣,课堂总是很热闹:学生们积极的态度使笔者觉得学生们已经掌握了所学知识。一个月教下来,当笔者回头复习检测时,  相似文献   

9.
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学当中的棘手问题,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通常我们会把问题简单化,把评价与考试连在一起:评学生,谁的高考分数高就说明他学得好,谁的分数低就证明他学得不好;评老师,就看你教的学生得的分数,学生得的分数高,教师就算是教得好,就这么简单。而实际上评价的内涵比考试、测试  相似文献   

10.
刘宏 《文教资料》2006,(18):104-105
平常在教学中,老师们议论最多的是说作文难教。是的,作文确实不好教,怎么使学生把作文写好,真的很难说得清。特别是那些新教师,最感到头痛的就是作文教学。我也常为作文教学的问题而困惑。不单是老师们反映作文难教,学生们也反映作文难写,学生大多害怕写作文。不少学生问我,怎么提高写作水平。我也不好回答,我只说,只要多读多写,就能提高写作水平的。这道理谁都懂,但怎么个多读多写?实际上很模糊呀。这读要读到什么程度?读些什么?写要写多少?写些什么?真是谁也讲不清呀。说起来也真有点不可思议。学生从小学开始写作文,写到高中,按理说这作…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教材内容简单,在35分钟的课堂内,教师应该如何合理设计教学文本、设定教学目标才能使学生学有所得?什么样的文本适合所教年级段的学生?针对这些问题,上海著名外语教育专家、教研员朱浦老师提出的“文本再构”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师:小猴子下山来,首先来到什么地方?生:来到玉米地里。师:你们看见过玉米吗?吃过吗?(根据学生回答,师简笔画一个玉米)师:玉米地里的玉米长得怎么样?(相机出示幻灯片)生:很多。很大、很漂亮。师:书上是用一个什么词来写玉米的?生:又大又多。师:老师悦前半句,看哪个小朋友能帮老师把句子说完:这里的玉米真大呀?(生:大得比小猴子还大呢!)这里的玉米真多呀!(生:多得数也数不清!)师:看到眼前的玉米,你心里会怎样?小猴子看见了,他会怎样?谁能在书上找出来。生:非常高兴。师:谁来学一学当时小猴子的表情?(…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不管是教历史的、教地理的,还是教物理的.教化学的……都应把育人当作终极目标.培养出品德好,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这才是尽了自己的教育责任。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位化学老师.书教得非常好.可他的学生都运用他教授的知识制造出杀伤力很大的炸药伤及人民的生命财产.你能说这位化学老师尽到教育的责任了吗?  相似文献   

14.
曾婷 《海南教育》2008,(12):57-57
教育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教书育人。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不管是教历史的、教地理的,还是教物理的.教化学的……都应把育人当作终极目标.培养出品德好,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这才是尽了自己的教育责任。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一位化学老师.书教得非常好.可他的学生都运用他教授的知识制造出杀伤力很大的炸药伤及人民的生命财产.你能说这位化学老师尽到教育的责任了吗?  相似文献   

15.
王艳 《语文天地》2015,(11):32-35
龙玫译著《活跃课堂思维的教学策略》提到一个发生在澳大利亚的故事:一位语文老师问历史老师是否教历史,历史老师回答“我不教历史,教学生”。以此类推,语文老师教语文还是教学生?文言文教学是教文言文知识还是教学生学文言文?答案是肯定的。文言文教学应重点提倡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既指学情,也指体裁。七年级、八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能力都是不一样,教学重点要有区别。  相似文献   

16.
王文忠 《江苏教育》2008,(12):31-31
星期一下午放学后,我到各班了解班级管理情况。在一(2)班,看到教语文的李老师,还在为七八个孩子进行辅导。我凑过去一看,发现李老师在对学生讲“早晨起来,面对太阳,你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的问题。我愣了一下,问道:“李老师,你在帮谁教数学?”“教数学?我什么时候教过数学呀?”李老师被我问得莫名其妙。看着李老师惊讶的样子。  相似文献   

17.
樱桃问题     
龙夫 《青年教师》2009,(8):41-41
人们常说:“小孩没有理解能力。”但我对此深深地表示怀疑。一位老师教一年级数学。他给孩子们讲解减法,教得很努力。一次,他把一个特别认真听课的学生叫到黑板前,问道:“艾利,想一想,4颗樱桃放在桌子上,你姐姐吃了其中的1颗,桌子上还剩几颗?”  相似文献   

18.
王老师有两个学生,大毛很聪明,老师教他什么他就会什么,小毛很笨,老师教他的东西他总是学不会记不住。有一天,老师出个题目考他们:一个人面向东,一个人面向西,他们中间最少要放多少面镜子才能互相看到对方的脸?大毛开动脑筋,一边想呀想呀,一边比比划划,想了半天,又比划了半天,最后答案还是没有出来,他一会儿觉得要两面,一会儿又觉得要四面,到底是两面还是四面?他也说不准。小毛在一边不想也不比划,他一下子就有了答案,他说:“一面镜子也不要。”老师问他:“是这样的吗?”小毛说:“当然是。老师你看,你面向东,我面向西,我们不是不用镜子就看…  相似文献   

19.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上作文课,写作的题目是“老师”。喜欢写这个题目吗?生:(勉强地)喜欢。师:假的。怕我难过,故意说喜欢,其实不喜欢。(生笑)是呀,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写了多少次老师,写了多少个老师呀!没什么好写的了。——我这话是不是说到你们心眼儿里去了?  相似文献   

20.
自重     
宋玉 《教师博览》2006,(9):32-33
教师节前几天,我无意中听到了两个学生的对话。一个说:“你准备送给老师什么礼物?”另一个说:“我不知道,我妈妈说这次要送件贵点儿的,现在我四年级了.争取这学期评上三好生。”“啊?”另一个孩子的话音中流露出了惊讶.“这和送教师节礼物有什么关系呀?”“哎呀你真笨!我妈说了,谁不喜炊好东西啊,现在的老师都这样.谁送的礼物重就对谁好。”那个学生很肯定地回答。“哦,是吗?可是我只用电脑画图做了一张贺卡,看来她是不会喜欢喽?”“那当然,没戏!”……听着这些对话,我的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回到家我想了很多很多.同时暗自做出了一个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