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方 《中国传媒科技》2012,(14):199-200
真实性向来被视为新闻的生命,这就要求任何一个媒体人尤其是新闻工作从业者在从事本职工作时,必须严格坚持真实报道的职业原则.在一个传媒多元化的时代,资讯传播途径和方式多种多样,新闻报道广泛受到各种公共媒体平台的围观与监督,尤其是微博这种公共平台广为普及的时代,新闻媒体人一丝不苟的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原则,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蓬勃发展,很多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工作中都会注重设置经济新闻版块。这有助于受众能及时了解到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并以此对自身发展进行更加完善的规划。因此,从事经济新闻报道的媒体人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受众的需求构建经济新闻内容。本文对当前经济新闻报道领域媒体人的工作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旨在帮助该领域的媒体人能够为受众创造出更多更好更富有实际价值的经济新闻,进而推动新闻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媒人的职业理想--2002上海新闻从业者调查报告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报告之一主要介绍了上海新闻从业者的基本情况(参见本刊2003年第1期),本篇主要介绍和分析他们对新闻工作的态度、理想。 职业忠诚度 [1]从业经历 上海新闻从业者从事新闻工作的平均年限为10年,其中从业时间最长的为38年,最短的为半年。有63.3%的  相似文献   

4.
姚静 《东南传播》2016,(7):143-145
环境新闻从业者是指从事环境新闻生产、传播的媒体人。本文通过对环境新闻研究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环境新闻从业者研究是目前环境新闻研究中的缺失领域。借鉴国外研究成果、结合当下环境新闻从业者的实际,对比其他行业记者群体的研究,笔者建议环境新闻从业者研究优先从以下议题展开:环境新闻从业者个体以及群体生存现状研究、代表性环境新闻从业者和环境新闻从业群体的研究以及不同媒体、不同媒介环境下环境新闻从业者内容生产影响研究。随着环境新闻的主流化及环境新闻从业者群的崛起,学界亟需给予环境新闻从业者研究更多的重视与关注。  相似文献   

5.
俞海 《传媒观察》2012,(4):39-41
当下的新闻,策划一词成了媒体人特别是媒体负责人经常挂在口头的词汇,"策划"顾名思义,带有人为的痕迹,而新闻肯定不是指人为使事件发生。这里面既有用语的误区,也有合理的策划,但火候稍过,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甚至在当下常出现拷问从业者良心的所谓"新闻"。  相似文献   

6.
主持人小甘:近几年来,每年都有重大的、引起新闻界广泛争议的新闻伦理失范事件发生。对于即将步入媒体工作的未来新闻从业者而言,掌握好新闻工作技巧固然重要,但加深对新闻职业伦理的认识也尤为关键。本期,传媒专家、资深媒体人范以锦先生在新浪和腾讯微博(@范以锦)同步开辟的“新闻学生茶座”中,与自己指导的硕士研究生黄悦(@榨菜的窝儿)展开对话,从媒体公关、新闻造假、隐性采访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坚守媒体的伦理底线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闻价值来源于新闻事实,而构成新闻事实的元素有很多,很多人都忽视了统计数据在新闻传播中的价值。尽管它不构成事实本身,但却是新闻事实构建价值链的重要来源。在当下的数字化时代,伴随着网络的兴盛,数字本身也更加频繁而庞杂地进入人们的生活。从新闻传播效果角度看,对于统计数据传播价值的挖掘将有助于开拓新闻价值传播的更大空间,同时新闻从业者也应对统计数据持存疑的态度,尤其是在时下日渐受到重视的精确新闻报道中,媒体人重建对统计数据的兴趣和责任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记者部落     
巨大的工作压力,高强度的体力、脑力劳动付出,让不少记者处于疲于奔命的状态。日前,国内医学专家公布的数字更是令人沉重:新闻从业人员的平均寿命只有45.7岁!近日有调查显示,在上海,尽管媒体人的平均收入不低,却仍有差不多25%的新闻从业者对于是否还要继续从事新闻工作产生了动摇。本期《新闻茶座》关注一个不轻松的话题:35岁,你还当记者吗? 储瑞耕,《河北日报》“杨柳青”专栏主笔,第六  相似文献   

9.
俞海 《新闻通讯》2012,(4):39-41
当下的新闻,策划一词成了媒体人特别是媒体负责人经常挂在口头的词汇,“策划”顾名思义,带有人为的痕迹,而新闻肯定不是指人为使事件发生。这里面既有用语的误区,也有合理的策划,但火候稍过,就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甚至在当下常出现拷问从业者良心的所谓“新闻”。  相似文献   

10.
在以事实为本为主题的新闻报道中,媒体及从业者有责任、能力与义务以客观为准绳,树立良好的新闻价值观,进而推动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在这一过程里,如何实现新闻真实,新闻真实在受众心里的程度就成为了关键。笔者结合多年从事新闻工作的实践,从本体真实、艺术真实、心理真实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以期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素养,在制作新闻过程中掌握用事实说话的技巧。  相似文献   

11.
受到多种因素的深刻影响,新闻从业者一直在我国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固定的专业理念,离我国新闻专业所要求的还很远,新闻教育专业在我国发展得很迅速,但新闻从业者的素质与之相比较还是有一段距离的。通过研究,发现对新闻专业主义贡献有限,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提高新闻教育中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新闻从业者的专业素质的培养,这是我们新闻教育所要做的工作,也是新闻整体发展的重要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晓德 《青年记者》2006,(11):1-1
几乎传媒圈内所有的预言家都在重复着同样一个话题:传统媒体正遭遇史无前例的寒流,媒体人颇有些无可奈何举步维艰之感。而在这个当口,最近发生的几件事又从另一个角度对新闻从业者敲响了警钟。一切仿佛都早有预兆。五一期间,央视法治报道记者在湖南被打,网络上几乎是一边倒的对  相似文献   

13.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多年的经验告诉笔者,新闻行业要求记者既要博学、又要杂学。新闻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要求新闻记者要具有方方面面的知识,从业者要把新闻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因此,记者光有广博的知识还不够,还要在新闻报道理念和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一定要在“新”字上下功夫,让受众换口味,才能让受众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14.
杨林生 《新闻知识》2012,(1):100-101
编辑是每位新闻从业者都可能面对的角色,特别是身处在信息万千的网络时代,就编辑和所从事的编辑工作本身而言,无论从思维认识、工作程序,还是管理方式与工作技巧等方面都要不断改进。长期以来,有不少人片面认为,编辑无学,编辑工作单一,这不仅体现了对编辑和编辑工作缺乏正确认识,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媒体工作质量的整体提高。本文认为,深化现代新闻改革,首先要让更多的新闻从业者认识自己处在"网络时代",其次要学会适应形势变化,练好"特殊本领",才能正确把握好媒体自身前进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视野     
《新闻实践》2011,(11):79-80
中国新闻出版报消息:为使新闻从业者具备从事新闻工作的理论基础与知识结构,掌握新闻信息采集和娴熟运用各类新闻题材的专业技能,中国记协将对我国西部的内蒙古、新疆、宁夏、青海、西藏、广西、贵州、云南8个少数民族地区的31600名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给予包括培训教材、远程授课视频、考试辅导等在内的全程免费培训工作。争取用I-2年时间,对少数民族地区新闻采编从业人员全部培训一遍。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梳理当前国外关于新闻从业者伦理研究的有关文献①,从信息来源保护、新闻从业者角色冲突和伦理困境、新闻从业者伦理全球化、发展中国家新闻从业者伦理研究等四个方面,论证了当前世界新闻从业者伦理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外有关学者的研究提出对加强新闻从业人员伦理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俊 《青年记者》2012,(7):35-38
职业意识 (一)新闻从业者的兼职或社会活动,是指新闻从业者在工作时间以外到其他单位或部门兼任某种职务或从事某些活动.这可能影响新闻从业者的职业形象、传媒的公信力、报道的真实、客观和公正. 西方传媒提出“实际的利益冲突”和“利益冲突的迹象”两个概念.  相似文献   

18.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对广大新闻从业者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媒体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力量源泉。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失实新闻乃至虚假新闻层出不穷,应当引起我们新闻从业者认真反思。新闻失实产生的原因新闻从业者认知不到位造成新闻失实。新闻报道是再现新闻事实的一种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新闻从业者基于新闻事实的再创造。因此,新闻事实再现过程中,其真实性的体现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从业者的认知能力。2007年7月,有媒体报道称:在7月30日下午6时10分左右,在北京市  相似文献   

19.
新闻敏感是记者宝贵的素质,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敏感性是敏锐地发现新闻以及对新闻所具有的价值,能够迅速做出判断的能力,是每一位新闻从业者必备的素质之一。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和提高新闻从业者的新闻敏感性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新闻出版报消息:为使新闻从业者具备从事新闻工作的理论基础与知识结构,掌握新闻信息采集和娴熟运用各类新闻题材的专业技能,中国记协将对我国西部的内蒙古、新疆、宁夏、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