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数字信息分布式共享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在介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信息技术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少数民族语言数字信息共享的重要意义,总结了少数民族语言数字信息共享的现状,分析了少数民族语言数字信息共享的需求结构,提出了兼顾"多元性"需求和"一体化"需求的分布式信息共享模式,并设计了实现该模式的数据库系统技术架构、组织架构和制度架构.  相似文献   

2.
谢静 《新闻大学》2006,1(3):84-90
2005年上半年,中国大陆新闻媒介有关付费采访问题的讨论本身成为一个媒介事件.新闻媒介将这一后台技术话题公诸于众,并呈现大量有关媒介的负面评价,使得这一事件超出了论争本身所具有的道德意义,成为分析大陆新闻业的饶有趣味的案例.本文结合有关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和布尔迪厄的"场"的概念,对2005年上半年有关付费采访的媒介批评话语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在有关付费采访的媒介批评中出现的分歧反映了当前新闻业的认同危机,也是"新闻场"中彼此冲突的力量重构要求的体现.新闻媒介无法要求媒介批评在其专业规范框架之内展开,但重塑专业规范却是新闻业应对批评进行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传播学者认为:社会政治环境影响媒介内容;另一方面,新闻媒介反映社会政治权力在社会中的分配。这一看法在关于少数民族的报道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由于少数民族缺乏权力,他们通常为传媒所忽略或是表现为被歪曲的传媒形象,有关他们的报道也大多与"负面"(negative)的主题有关。本文将以色列国家报纸关于边缘城市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力图揭示出社会政治环境是如何影响新闻媒介在报道少数民族时的上述倾向的。  相似文献   

4.
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科学的规划以及专业队伍的壮大,是我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只有总结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发展历程,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文章以"十三五"少数民族古籍重点出版项目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现阶段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发展现状,并就相关现实问题提出优化建议,以促进新时期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新闻语言的变化也必然是新闻流变的某种外显和表征.“作为新闻的载体,新闻语言伴随着新闻媒介的产生而出现,并伴随着新闻媒介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少数民族历史文献档案研究存在着"重内容,轻形式"的弊病.少数民族文献档案研究者,较多利用所掌握的少数民族文字和语言从事文学、历史、地理、民俗、语言、文字等相关领域的专题研究,较少有人关注少数民族历史文献档案本身,这也是少数民族历史文献档案研究的普遍现象.由于少数民族历史文献档案文种的多样性,翻译的困难性,使得民族历史文献档案的整理编译和利用都受到局限.  相似文献   

7.
罗常培是中国语言学界最早的"三巨头"之一,他将毕生精力都献给了语言教学和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在西南联大执教期间,罗常培利用特有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化资源,实地考察调研少数民族语言发展。关心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地区报承担着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责任,同时也在长时间内占据着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的主导地位。而在全新的新闻媒介环境之下,少数民族地区报的发展受到了较大的限制,本文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报的现状,对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少数民族语言辞书是我国辞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娜分.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辞书的研究,总结经脸、发现问题、寻求对策,已成为我国当前少数民族语言辞书编幕出版及其理论研究非常迫切而又十分有意义的课题.本文论述了街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语言辞书的编幕出版特点,并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核心阅读:所谓知情权,是指群众获得有关公共领域信息的权利.在新闻传播领域,是指公民通过媒体获得有关新闻信息的权利,包括公民有权通过新闻媒介获得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娱乐等新闻信息,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也包括公民有权通过新闻媒介对国家重大事务以及公职人员进行监督.让人民群众了解真实情况,满足人民的知情欲,尊重人民知情权,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个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1.
米高峰  李涵 《传媒》2018,(11):94-96
纪录片作为一种媒介,已成为传播不同国家与种族间文化发展最生动和不可或缺的形式之一.在"一带一路"宏观倡导推动下,少数民族文化得天独厚的优势逐渐显现.在塑造形象和传播文化时,更是以纪录片为媒介方式作为切入点,通过记录来充分表达文化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并作为纽带把少数民族文化输向世界.本文探讨了文化认同是记录少数民族文化的话语基础,纪录片是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媒介,"IP"开发是少数民族纪录片的创新趋势.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探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复杂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需求,提出了"多元一体"的管理思想并按照这种思想设计了以"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统一归档平台"为核心的少数民族语言电子文件管理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13.
百年以来,博采众长、兼修并蓄的通才教育曾是中国新闻传播教育长期贯彻的办学指针.近40年来,对我国新闻学教育影响最大的变革,前20年是西方传播学的引入,后20年是网络新媒体的崛起.这两次冲击,构成了两次"拆墙",新闻学教育教学体系虽然极大地延拓了边界,丰富了教学课程和研究内容,但也出现了失去以新闻媒介为核心的"无边界"的...  相似文献   

14.
民族出版,作为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和中国出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在加强民族团结、繁荣少数民族文化事业、促进少数民族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走出去"方面具有特殊性及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论中外不同文化语境下的新闻媒介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西方国家将新闻媒介视为社会环境的监视器、分权制衡的"第四权力"、公共服务的"践行者"、社会发展的"粘合剂"的性质定位,和我国将新闻媒介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社会主义国家信息和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以及信息传播与文化交流的平台的性质定位.在认识其区别与差异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与西方国家在共享新闻媒介的"人民伦理"理念、看重新闻媒介的社会施动作用、倡导新闻媒介的公共精神和重视新闻媒介的技术进步等方面存在的共识性思想成果,并认为这是双方能够实现平等交流的话语基础和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6.
宋嘉扬 《新闻界》2006,(5):131-131
所谓新闻语言,指的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啦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中,新闻语言都是表述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主要手段和载体,因而新闻语言的运用十分重要。本文拟谈谈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和模糊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法制新闻报道中经常出现媒介审判现象,即媒介在司法审判前对涉案人员做了超前的审判预测.媒介通过带有主观倾向性的报道向受众展示"真相",进而影响社会舆论,用"媒介真实"向"客观真实"发出挑战.要使媒介审判回归于正当的舆论监督,新闻媒介要规范新闻报道、严肃新闻评论,对法制新闻报道、评论的最终目标应定位于普及法律知识、沟通社会信息、协调社会关系,用真实可靠的事实和公正客观的评论为受众展现真实客观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它不仅是新时期党和政府的一个工作目标,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新闻媒介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主体,作为社会关系的一个协调者和沟通者,毫无疑问,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市报是当今新闻媒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深圳报业集团社长黄扬略认为,在新闻媒介这个“交响乐团”中,应该“主报奏主调,子报奏和声,围绕一个主旋律合奏出昂扬向上、丰富多彩的乐章”①。在党报集团中,党委机关报是主报,都市报是子报。如果把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工作比作媒体…  相似文献   

19.
可读性,是新闻的"题中应有之义",新闻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天生"应该具有可读性.新闻的本质属性包括:它是事实,不是杜撰的空穴来风;它是新近发生的、人们关注的重要事实,并非所有的事实"捡到篮子里就是菜".基于此,我们的纸质媒体上刊登这样的事实,读者自然应当喜闻乐见.在当前新闻媒介竞争激烈,受众的新闻选择也更加广泛的背景下,增强新闻可读性是媒介的力量之源,更是媒介核心竞争力的集中彰显.  相似文献   

20.
李明文 《现代传播》2007,(4):148-149
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1]它肩负着向受众表述新闻事实、传递新闻信息的特殊使命,是构筑新闻报道的最基本元素.新闻语言是新闻报道的物质外壳,新闻语言的流变也必然是新闻流变的某种外显和表征,一定的新闻语言总是与特定的时代需求和相应的历史条件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