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论柔道运动创伤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道是两人身体直接接触、徒手较量、竞争性很强的体育项目,不论对方使技还是自己主动使技都易造成自身受伤。因此,掌握正确的预防措施,主动地预防损伤比伤后再去治疗显得更为重要。基于这种思想,对柔道运动常见损伤措施进行探讨,力求把损伤率降低到最低程度,为迅速提高我国柔道技术水平赶超世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体育竞技水平的发展,柔道运动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柔道运动当中,运动员的下肢往往会出现损伤的情况,一旦出现损伤就会影响到柔道运动员的竞技状态,甚至会直接导致柔道运动员退役,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因为在柔道技术中大多数的动作都需要下肢完成,另外很多的技术动作都需要柔道运动员参与腰腹力量,所以应通过核心稳定性训练来帮助柔道运动员预防下肢损伤,让柔道运动员尽可能保持竞技状态。据此,本文分析了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柔道运动员下肢损伤预防的影响,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参加2008年全国少年女子柔道锦标赛的80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了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损伤产生原因,损伤发生的部位、类型以及预防的措施,结果表明:运动员损伤发生率较高部位多以集中在膝关节,踝关节和腰部等部位;软组织损伤类型发生率较高;同时,赛前训练周和综合实战训练是少年女子柔道运动员损伤发生率的高发期。因此教练员应积极预防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前柔道这个项目世界上已经广泛开展,通过本队多年来的情况和了解其他代表队的情况,运动员手指损伤。大部分是韧带损伤或关节变形脱位。柔道运动员手指损伤、关节变形,这与柔道项目特殊性有关系,它对训练和比赛的技术发挥会造成极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柔道运动员训练以及比赛过程中掌指损伤的情况进行分析及预防策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现状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中国女子柔道集训队的优秀女子柔道运动员的损伤部位、损伤性质、损伤的时间、创伤对训练的影响及损伤特点等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详细分析探讨其致伤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的训练学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柔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探讨了其损伤的特点和规律,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柔道运动员赛前控制体重期损伤易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柔道运动员在赛前的30~10天左右是损伤的高发期,因此,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这一阶段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从而减少或避免损伤。  相似文献   

8.
1研究目的 柔道属创伤发生率较高的接触性运动项目,本研究从肌力平衡角度探索柔道运动员伤后的力量特征,分析关联运动损伤的敏感评价指标,将有助于降低柔道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并为开展相应的康复性体能训练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踝关节是人体运动的一个很重要的关节,也是运。动中易发生损伤的部位。踝关节韧带损伤(俗称踝关节伤)是少年儿童摔跤、柔道运动员常见的损伤,在踝部损伤中占首位。由于少年儿童摔跤、柔道运动员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韧带、关节囊伸展性大,牢固性相对较羞,在外力的作用下,特别是在爆发式用力时很容易发生韧带损伤。如果少年儿童摔跤、柔道运动员在训练中不注意保护或伤后未能及时地治疗,就会制约足部骨骼和骨肉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踝关节组织纤维化,给少年儿童带来终身痛苦。少年儿童在进行柔道训练时,积极预防和保护踝关节就显得非常重要。本将从踝关节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其扭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先进的训练手段、科学管理和严密的医务监督是减少柔道训练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柔道运动损伤的成因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道为对抗性很强且身体频繁接触的竞技项目,所以极易造成各种关节损伤。本着重论述了柔道运动中手、腕、肩和膝关节损伤的成因及其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1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调查 1.1运动损伤发生率的调查结果 据调查结果显示,未损伤比例为3.4%,损伤比例为96.6%。从数据结果可以看出,运动员在近两年来运动损伤的发生率非常高。  相似文献   

13.
对女子柔道运动员手指关节损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道训 《安徽体育科技》2001,22(2):49-51,61
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女子柔道运动员手指关节损伤产生的原因。结果显示,女子柔道运动员手指关节损伤主要表现为关节囊和关节韧带损伤,多发生在指间关节,其中无名指和中指最为严重,损伤原因是训练过程中产生的技术错误和骨质劳损所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我国2005~2008年参加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China Sports Foundation)伤残互助保险并获理赔的741名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发生部位、损伤类型及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预防或减少创伤的措施。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和数理统计法。结果:损伤好发部位依次是膝关节、腰部、耳部、肘关节、踝关节和肩关节。损伤类型依次是:骨折、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耳廓损伤、关节扭伤、椎间盘突出症、脱位。结论:加强医务监督和易伤部位的运动防护,重视核心力量、易伤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本体感觉的训练能有效地预防柔道运动损伤的发生,减少损伤的复发率和有利于损伤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调查,分析了柔道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和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损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研究对象中山市体育运动学校柔道队的男女运动员31名。运动员年龄在10—14岁之间,其中男13人,女18人,专业训练年限1-3年。2结果(1)运动损伤部位调查结果柔道运动创伤部位主要是关节,其中膝关节损伤最为严重,占35.09%。其次为腰部、足踝部。肩、肘、小腿发生比例相当,大腿损伤最少。调查结果见表1所示。(2)运动损伤性质调查结果柔道运动的主要创伤为闭合  相似文献   

17.
运用等速测试方法分析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肌力特征,为针对性力量训练和伤病预防提供依据。研究发现:躯干相对峰力矩偏低,屈肌1.7,伸肌2.46。肩关节内外旋拮抗比0.7-0.9,左侧显著高于右侧。膝关节屈伸肌群拮抗比0.5-0.6,内外旋拮抗比0.6-0.8,双侧差异显著。踝关节屈伸肌群拮抗比0.4-0.5,内外旋拮抗比0.5-0.8,双侧差异显著。结果表明:青年女子柔道运动员的肩、膝、踝关节双侧差异和拮抗肌群肌力比率均为高损伤风险指征,提示青少年阶段就应当开始加强薄弱肌群的训练,提前降低受伤风险。  相似文献   

18.
柔道技术主要包括投技和寝技两大类。运动中我们发现,使用投技受伤的比例较大,因为在对方使技时不仅容易造成自己受伤,而且当自己主动使技时也很容易造成自身受伤,尤其是在全队共同实战演练时,易发生被其他组运动员冲撞后受伤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刘申 《体育师友》2016,(5):28-30
通过观察法对比赛中柔道连络技技术使用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文献查阅及柔道竞赛规则分析,确定柔道连络技技术的技术分类;同时结合实际训练经验,认为柔道连络技训练应遵循个体化、全面化、合理化原则;在实际训练中应确立"技术树"概念,合理科学地培养柔道连络技技术。  相似文献   

20.
柔道运动员力量训练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柔道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的运动,力量是柔道运动员最基本的运动素质,本文探讨了柔道运动员力量发展方法以及不同训练时期力量素质与其它训练因素的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