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德治国”对于学校而言,就是要“以德治校”。“以德治校”就是要“以德育人”,把德育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主体性作为德育核心,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切实加强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2.
高等学校推进以德治校,是由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是由我国当前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状况、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以及高校师生的心理特点所要求的.加强学校领导的"官德"建设,是以德治校的首要内容;加强教师的师德建设,是以德治校的重要内容;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以德治校的落脚点和归宿.在以德治校的实践中,要坚持把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文化教育、德育、智育与体育结合起来,把建设道德环境和完善道德运行机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在高校落实“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必须在坚持“依法治校”的前提下,全面贯彻“德治为本”的指导思想。从师德建设和学生德育两方面入手,推进以德治校。加强师德建设,发挥师德的示范、辐射和教化作用,融德育于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德才兼备的建设和接班人。要实行以德治校,还要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完善道德评价机制与优化道德环境的关系、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校德育工作的行动指南。要坚持以德治校,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方向,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德育创新,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江泽民同志的上述论断,是对邓小平同志“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论断的继承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必须通过千千万万个依法和以德治理的政府机构、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农业、军事等单位的社会健康细胞的构成才能得以实现。所以,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  相似文献   

6.
陈伟民 《上海教育》2001,(14):36-37
江总书记在今年年初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相结合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的基本办学方针的现实需要。在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在“以德治校”中的作用,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德治校”是贯彻“以德治国”思想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德治校”关键在于制度建设,要突出师德建设,要构建网络德育的新体系,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提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从学校来讲,贯彻、落实“以德治国”就是以德治校、以德修身。充分发挥学校领导的表率作用和教师的师表作用。  相似文献   

9.
当代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莉 《教书育人》2006,(5):21-22
一、新时期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首先,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针的迫切需要。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落实以德治国方略,高校应走在前列,主要体现在以德治校,以德育人。而以德治校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中青年教师是重点。他们不仅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教学规律,而且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良好的道德行为。所以,加强青年教师师德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以德治校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 ,江总书记明确指出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必须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依法治国 ;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以德治国。”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江总书记的指示精神 ,将“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紧密结合起来 ,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认为 ,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  一、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以德治校” ,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必然要求“以德育人”。然而 ,尽管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学校的德育 ,但无可讳言 ,当前在校园文明、校风学风和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开放教育条件下德育工作机制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开放教育的性质和特点 ,决定了开放教育条件下德育工作具有对象的广泛性、内容的层次性、手段的综合性、形式的社会性等特点。办学主体要以德治校 ,广大教师要以德从教 ,学习者要以德修身 ,通过学习支持服务、开展社团活动、建立道德评价、加强道德实践和网上道德教育等措施 ,构建开放教育条件下的德育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感恩德性养成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感恩德性缺失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包括父母单向偏爱、学校人文教育失范、社会感恩意识弱化和制度供给不足。强化感恩德性认知,开展感恩德性实践和构建感恩德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是感恩德性养成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3.
试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积极推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创新,必须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贯彻“以德治国”的方略,要立足于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站在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高度,实施以德治校、以德育人、以德修已,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系统性、层次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把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和造就四有新人作为德育工作的第一要务。同时,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以培养出更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浅谈新课程下的德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确定适应时代发展的德育观念,是加强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树立“人本”的德育观、生活化的德育观、整合的德育观和发展的德育观。  相似文献   

16.
德性教育是教育的永恒主题,但现实生活总在变化,在变化的世界中,人如何进行德性教育呢?身在"触屏时代"的我们,面对即将而来的"大数据时代",应该认识到技术并不总与德性格格不入,它可以服务于德性教育和幸福生活的获得。因而,当下的德性教育应当需要树立德性与大数据和谐共存的意识,培养人合德性的价值判断能力,提高人利用新技术为德性的实现的服务能力,从而使人们在大数据时代中能过上有德性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尽管所有的学问最终都通向自由,也就是人的解放(佛教叫“解脱”),但惟有道德才是最直接的途径。道德也是人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因为道德所关涉的是人的灵魂之中最深沉的部分。那么,德育就可以理解为“解放教育学”。然而,现在作为一个学科的德育,基本上只在学校里说话,也只在德性上说话,并且把德性狭隘化了,这样,学校德育工作就成了一个以否定规定的过程。德性与智慧是人类全部文化的精髓,共同形成人类的伟大观念。德育应该用人类的全部文化培养完整的人的德性与智慧。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在规范与德性之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的转型与文化的多元,基于规范伦理的道德教育在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面临着深层次的困境。要克服这些困境,道德教育必须把视野拓展到规范理论之外,从德性伦理那里寻找新的基点。这是由德性伦理的内在性、超越性与自律性所决定的。从根本上说,道德教育是介于规范与德性之间的,其可能的发展路径是:以德性养成为目的、以道德规范为内容。要实现这种道德教育,至少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转换道德教育的目的;(2)提供道德实践的机会;(3)发挥制度教化的作用;(4)融合传统美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高校德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加强高校德育,要重视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高校德育与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应该遵循"六个结合"的原则,应该重视民族精神、文化认同、公民人格的内容挖掘、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20.
转型时期经济社会变革对我国大学生的道德面貌产生巨大影响,本文欲在估价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考究责任因素,提出更富实效性学校道德教育的思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