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主要采用逻辑分析法与文献资料法,对赣南客家宗族的民俗体育进行研究,分析了赣南客家宗族的制度特色,进而对民俗体育、赣南客家宗族民俗体育的价值与功能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赣南客家宗族民俗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关于赣南客家文化研究和利用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赣南是客家人的最大聚居地 ,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上发生于赣南的文化事象都应视作客家文化。与闽西、粤东相比 ,赣南客家文化以其历史悠久和内容丰富而为世人所瞩目。它包括历史文物遗迹、姓氏宗族文化、方言文化、民居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民俗文化、民间文艺等。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客家宗族文化与宗族认同心理,是一个尚待开拓的领域。结合家谱、家训、族规,从客家宗教制度的形成与特色入手,分析传统的客家宗族文化与宗族认同心理,进而剖析这一认同心理对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学术界的大多数学者对客家的宗族问题及其相关方面进行了比较透彻的研究,对客家族群的认同心理只稍谈及,没有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论述,本文即从客家宗族制度的形成与特色入手,结合客家的家谱,家训,族规,从婚姻制度,风俗习惯,语言特色等方面分析宗族认同心理,进而剖析这一认同心理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客家文化视野中的清代赣南农村市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赣南农村市场发展的历史,既是经济的过程,又是社会的过程。宗族利用其自身势力,或筹建墟场,或向墟市渗透,或控制墟市,反映了客家传统社会双层架构的特点;庙会因其地域性、整合性、经济性和社会性,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习俗对赣南农村墟市经济的运行也有着保障和导向的影响。因此,经济与文化形成互动,客家文化因素在清代赣南农村市场形成地域性过程中起了重要的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赣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在中央苏区时期曾培育创造了艰苦奋斗、创造"第一等工作"等苏区精神;赣南也是世界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客家先民在历经关山、转徙万里的过程中,凝练出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和博大精深的客家精神。在近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赣南师范学院继承和发扬苏区精神和客家精神,培育形成了具有赣南师范学院鲜明特色的大学精神——赣南师院人特有的"精气神"。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明末清初以来移居赣南的闽粤客民编修的联宗谱为研究对象,运用有关事例,考察和分析了他们编修联宗族谱和建构宗族的历史过程,认为这些原先毫无关联的外来客民,通过联修族谱和建立同宗关系这一文化策略,逐步整合成为具有共同祖先和以联宗谱为纽带的文化认同群体。今日所谓的赣南客家,就是这一文化变迁和社会重组的历史产物。作为其形成的标志和重要的文化载体,清代赣南客民的联宗族谱对于重新理解和阐释赣南客家文化的形成和历史内涵,具有重要历史文献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赣南采茶戏“矮子步”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采茶戏是在当地民间灯彩和采茶歌舞的基础上,经几百年的发展、锤炼,形成了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矮子步”同“单袖筒”和“扇子花”共同构成赣南采茶最具特色的三大表演技巧,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鲜明的地方色彩.“矮子步”是赣南采茶戏中“生”与“丑”的最基本步法,其幽默诙谐的表演风格使其成为中国地方戏曲中的一道特色风景.矮子步不仅仅起源于茶园劳动,更起源于赣南客家人民各种各样的田间劳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挑担负重劳动.它是赣南客家人民几百年田间劳作与茶园生活历史沉淀和艺术结晶,更是客家文化艺术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9.
赣南客家节庆民俗体育是客家先民在传承和延续大量中原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上,与当地畲、瑶等土族文化融合形成的.依据目的和形式不同大体分为节庆祭祀仪式和节庆娱乐舞蹈表演两类.具有多元共存与兼容并蓄、山区农耕、节庆与宗教祭祀、宗族、地域、竞争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客家民间传统工艺是客家先辈们凭着艰苦创业的精神创造和发展的。赣南客家民间传统工艺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随着时代的进步,许多传统手艺已被现代工艺所取代。保护和研究客家传统手工工艺刻不容缓,应坚持弘扬客家文化、光大客家精神、发展客家经济为主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研究背景,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从影响甘南州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因素入手,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甘南州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对策:提高甘南各族民众对入学机会均等问题的认识,促进甘南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教育发展奠定经济基础,加大对甘南州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以加快发展农牧村寄宿制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双语”教学体制,加大对地方普通民族院校教育经费的投入,继续实行和完善高考录取制度中的照顾政策,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资助体制.  相似文献   

12.
私贩是赣南百姓以牟利为目的进行的一般商业活动,但这种商业活动违反了宋代的专卖体制和榷禁政策,在当时属违法行为.宋代,赣南私贩活跃,虽然它影响了朝廷的财政收入、危害了赣闽粤等地的社会稳定,但对赣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却有积极作用.私贩不仅可以满足百姓生活所需和增加家庭收入,而且有利于促进赣南农村墟市的兴旺.  相似文献   

13.
甘南有一些学校在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中出现了一些误区 :认为教育技术是单纯的物质技术 ,重教不重学。应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同时应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提高软件的设计开发能力 ,以充分运用现有硬件设施 ,切实提高欠发达地区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以高等教育大众化为研究背景,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从甘南州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现状入手,对甘南州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论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民系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到形成再到发展壮大的动态历史过程。而这一历史过程的每一个阶段都显示出地域性的特点。赣南闽西边区是唐末五代接受北来客家先民的第一站 ;客家民系于北宋时期酝酿、发育成长于赣闽边区 ,而于南宋时期成熟于更为广袤的赣闽粤三角区。随着明末清初闽粤客家的倒迁入赣 ,赣南又成为客家民系的发展壮大地。因此 ,赣南在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中 ,均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成都市武侯区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大力推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创造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武侯模式",区域教育进入了城乡一体、高位均衡发展的新阶段。文章重点论述成都市武侯区在既有的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基础上,大力推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所创新的具有武侯特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阐述了支持武侯模式的相关教育理论以及武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对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构的“客家”与区域社会史:关于赣南客家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的"客家文化区"的形象是1990年代以来政府、民众、社会和学界共同建构的结果。其心理基础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受粤东影响形成的"客家人"及其认同概念,而其历史基础则在于自唐宋以来赣南先民与明清时期流民之间相互"层累"地构成客家建构所必须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资源。推进赣南的客家研究,一方面应对赣南客家"建构"的历史进行梳理,包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赣南人作为一个"客家"族群自我认同意识和赣南地区作为一个"客家文化区"地方认同意识的建构过程;另一方面,必须放弃传统研究中以方言和移民作为认定客家的硬性指标的做法,充分展开对赣南复杂而多元的区域文化研究,特别是必须在历史进程中把握这种区域文化之形成,重新认识赣南"客家形成"之历史背景。必须开展一些个案式的研究来展现赣南的区域历史进程及其被"制造"成文化表象,并进一步被人们运用这种表象"建构"成客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武侯区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大力推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创造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武侯模式",区域教育进入了城乡一体、高位均衡发展的新阶段。文章重点论述成都市武侯区在既有的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基础上,大力推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所创新的具有武侯特色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阐述了支持武侯模式的相关教育理论以及武侯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实施对本地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以藏文化教育为主的甘南藏区,汉文化教育开始也很早,主要形式有官学、书院、义学和私塾。教育内容主要是灌输封建伦理纲常。其消极作用为笼络当地少数民族上层人士,加强对少数民族人民的思想控制,积极作用为促进汉藏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0.
研究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民族教育如何能够尽快实现现代化,以适应甘南少数民族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需求,对甘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得出,甘南民族教育目前面临民族教育起点低、教育发展不均衡等8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建议从强基础,重质量,促进可持续协调发展等6个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