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慧征 《考试周刊》2014,(22):16-17
翻译是运用目的语改写源语的语言迁徙活动,包括信息的解码、转换和编码三个过程。不管是解码还是编码,都离不开对源语信息的理解,这其中,词典对译者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得力助手。但是,一味地依赖词典,非但无法做好翻译,还对译者自身能力的提高无任何裨益。学会有效地利用词典,使词典成为译者的得力助手,是每个译者必然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刘佳全 《考试周刊》2010,(21):33-34
奈达的功能对等给翻译带来了新的方法论,然而鉴于文学翻译的特殊性.功能对等并不能完全解决文学翻译中的问题。文学作品翻译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摆在译者面前。面对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的微妙关系,忽略语言形式的功能对等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损伤了其文学性。文学作品的文学性对于语言形式的依赖启发译者.适度异化的语言更能体现一部译作区别于译入语原创作品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3.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者对于原文的语言操纵性,强调性别因素对于翻译活动的影响,不仅在实践中颠覆传统的翻译观,更彰显了译者的主体性。通过对其理论的研究,文章讨论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基础及研究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商务英语词典中词目释义离不开翻译,其翻译的侧重点是是使英语词目与汉语释义等值。这种语言符号间的对应物不仅影响到译者对原语语用意义的正确读取,而且直接关系到词典的质量。文章通过探讨商务英语词典中词目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旨意在于指导商务英语词典的词目翻译,提高该类词典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5.
毛辉 《考试周刊》2007,(15):46-47
通顺流畅、韵味十足的译作必定是单词的词典意义与语境结合的产物。离开语境谈词义,译者得到的必然是事倍功半的效果。在翻译中,语境对于词义的理解所起的作用是词典所无法替代的:语境告诉你什么时候查词典,求词义;语境帮助确定词义;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翻译的基本理论出发,以词典中动物词汇为例,展示了各种翻译策略在词典翻译中的运用。从语言和文化两者关系的角度,提醒译者在处理有文化差异的动物词汇时,要以用户为中心,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为用户提供最佳翻译。  相似文献   

7.
语用信息是语言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词汇和表达由于文化和语言因素容易使读者产生困惑,也常常给翻译工作者造成困难。因此,在词典中提供全面的语用信息,帮助译者了解语言的附加意义,对其正确得体地传递源语信息具有重要意义。新版《柯林斯COBUILD英语词典》专门在具有特殊语用义的词汇和表达旁用附加栏标出PRAGMATICS(语用)的字样,提供详尽的语用信息。充分认识新版中语用信息的重要性并指导翻译工作对翻译工作者将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8.
译者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必须了解翻译的各种形式及特点,根据不同的类别和要求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此外,译者还应熟悉各类词典的用途,学会正确使用各种词典工具书,努力做到译文的文体与原文文体的一致性,充分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和词汇方面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做出符合译入语规范的译文。  相似文献   

9.
武滔 《文教资料》2008,(15):43-44
一切翻译都是在语言中进行的,深入了解翻译中的语言中介能帮助译者客观地认识翻译的过程和性质,准确理解作品文本,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揭示语言发展的规律,帮助我们从生物遗传的视角来审视翻译过程,反思翻译实践,对于译文的优化和译者翻译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从模因视角解构翻译过程,探讨模因论对于翻译实践的启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有利于翻译实践优化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因特网时代,网络资源可以提高翻译效率。通过对翻译软件、论坛(BBS)和新闻组的研究,网络翻译可帮助查单词和词组,并减少拼写和语法错误,进而提高翻译的质量。但因特网并不是万能的,也具有自身的缺陷,翻译工作者在使用因特网辅助翻译时应该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12.
网络越来越被作为语言资源库广泛应用于翻译领域中 ,译者在网络上通过使用在线字典、在线词库和搜索引擎等工具来解决在翻译过程中遇到术语知识或其它方面的问题 .然而 ,并非每个译者都能快捷地从网络上得到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钟营 《海外英语》2012,(6):168-170
在中国传统翻译理论中,直译和意译一直是译者采取的主要翻译方式。然而这种翻译方式关注的主要是语言和文化上的翻译和转化,忽略了翻译主体间的审美感应对译文所产生的影响。该篇论文从不同主体间审美感应方式对译文的影响这个角度,选取《锦瑟》的两篇译文进行对比赏析,讨论译者对原诗的意象和情感的把握和翻译,分析译文中原意的缺失,以期有助于译者运用汉诗英译的审美方式,在翻译过程中更充分地发挥主体性,翻译出符合作者翻译目的的译文,在传播中国博大精深的诗歌艺术的过程中,让读者欣赏到原诗歌及其译文的意蕴和美感。  相似文献   

14.
语言的翻译不仅是语符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翻译既涉及两种语言,更涉及两种文化。一国语言中的政治术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该国的政治和法制制度。我国英语专业学生对英美国家法制系统以及政治文化知识的缺失是导致对政治词汇误译的重要原因。在翻译课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政治词汇的翻译谨慎小心,引导其翻阅工具书,找出该词的英文释义,或利用因特网,查出该词的准确内涵,以避免逐字的套译,从而产生误译。  相似文献   

15.
科技进步和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改变英汉翻译的形式和内容。对于翻译工作的从业者而言,使用网络工具和网络信息势必有直观,便捷,信息量大等优势。然而,面对网络翻译工具提供的大量信息,甄别其内容真实与否,严谨与否等也对翻译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面对日渐普及的网络翻译工具,译者需从三个角度出发,在科学辨析网络翻译信息的学术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采取审慎批判的眼光,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化素质,积累使用方法,达到正确高效使用网络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翻译目的论倡导者认为翻译应该从源语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译者应根据译文的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从翻译目的论角度对薛涛诗词两种译本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揭示翻译目的论对两种译本的翻译的策略和方法的影响,以探讨目的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燕凌 《海外英语》2012,(15):156-158
The paper is trying to analyse idioms both in China and in England from varied aspects to help translators gain a better under standing of the language itself.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from genercal culture,conventional culture,religious culture,historical culture,thoughts of numeral,expression of color,understanding of objective things,translators must adopt different methods of translation.More over,a translator should make continuous comparisons between our two cultures because translation equivalence and its very sense should be matched in meanings,functions,scopes and feelings in the two cultures.  相似文献   

18.
诗歌翻译是有难度的.很多因素造成了诗歌的可译性限度,但对此限度有一些调节机制.从诗歌翻译者和诗歌这两个方面分析了诗歌可译性限度的调节机制.为了做好诗歌翻译工作,诗歌翻译者可以阅读大量的诗歌作品,充分认识中西诗歌的差异,可以认真地学习诗歌翻译理论,可以不断地在诗歌翻译工作中总结经验和技巧,还可以向国内外同行借鉴和学习.诗歌中的典故、陌生意象在异域读者头脑中是一个逐渐积累、逐渐被认知的过程.一些优秀的诗歌要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也离不开诗歌翻译工作.诗歌的可译性限度受到这些因素的调节.  相似文献   

19.
翻译的目的决定了在向译文读者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译者必然要忠实地将原文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但语言之间的差异对这一行为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从而出现了双语翻译中的不可译性。本文从英汉双语翻译过程中的文字与词语的差异,形式与表达的差异和中西文化的差异等角度,分析了英汉翻译中的实际困难,以帮助译者克服实际困难,改进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译作要忠于原著,不仅要准确还原字面意思,更要精确传达原作的评价意义,即作者的立场和态度。但实际上,由于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评价标准和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原作和译作中评价意义不一致的现象比比皆是,主要分为评价标度不一致、评价载体不一致、译者添加和删减评价意义。该发现对于进一步发展翻译理论和改进翻译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