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母狗     
一春天 ,乡村小学的课间休息时间 ,小范倚在教室的门框上向外看 :前面是田野 ,小麦已安全越冬。有一条水渠 ,沿水渠是一排刚栽不久的柳树 ,虽然已开始发泡 ,但远看依然是青青的树棍 ,算不得真正的柳树。准确地说 ,应该是初春二月 (农历 )。有一黑一白两只狗在河堤上交欢。小范把这一切尽收眼底 ,同时她什么也没有看见。她在发怔。两只手入乡随俗地笼在袖筒里 ,享受着上午十点左右的温暖阳光。孩子们挤着她的腿进进出出 (门不大 ) ,有时候光是为了挤一下她的脚而进来出去。小范头脑里空空如也 ,两条胖腿更是无动于衷。余先生———小学校长同…  相似文献   

2.
一条小小的河边,长着一棵老柳树,老柳树的四周,一个朋友也没有,真冷清呀。有一回,一位渔夫把一条破船拴在老柳树上,老柳树终于有了惟一的一个朋友。这条破船真爱说话,每夜每夜,它都絮絮叨叨地向老柳树讲述以前的见闻。渐渐地,破船耐不住这份寂寞,它依旧想去漂游。“你不愿和我做朋友吗?”老柳树问。“不,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会记得你。”破船说。“可是你已经太老了,不能走很远的路了。”老柳树又说。“谢谢你。”破船轻轻地解开系在老柳树身上的绳子,“我会很快回来的,一定等我。”老柳树看着破船一摇一晃地游远了,心里空…  相似文献   

3.
游南山     
今天又是一个春光烂漫的清晨,我们已经在通往南山的路上了,路旁有一棵棵高大的松柏哥哥和柳树姐姐,柳树姐姐刚刚发出嫩绿的细芽,正在梳理她那美丽的长发,微风吹过,柳树姐姐的长发就随风飘动。  相似文献   

4.
大迷宫     
李波 《顽皮娃娃》2006,(6):18-19
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小动物们决定在村里建一条水渠帮助灌溉庄稼。小朋友,你来看看,这条水渠的水是怎么流进水库里的?  相似文献   

5.
《小火炬》2007,(10)
一天,鲤鱼小姐妹跟着鲤鱼妈妈在一条水渠里畅游。鲤鱼妈妈触景生"题",对小姐妹说:"孩子们,你们每天都在水渠里游玩,可你们知道这水渠里的水有多少吗?这条水渠的横截面是个梯形,  相似文献   

6.
河边的柳树     
春天来了,妈妈带我到公园玩,公园里的小河边有一排柳树。 柳树有着一根根细细长长的枝条,枝条上吐出一粒粒嫩绿的新芽。风儿轻轻地吹,枝条摇摇摆摆,仿佛少女穿着绿裙在河边跳舞,给小河增添了几分姿色。柳树弯弯腰,枝条伸向河面,又像少女在做腰肢柔软的健美操。游客们陆续走过来,都会情不自禁地观赏河边的柳树。我看了叉看,真是百看不厌,简直成了“柳树迷”。  相似文献   

7.
走进陕北,随处可见一种伞状的柳树。柳树树身短粗,顶端一根根笔直的椽子像伞架般张着,一头的翠绿盖在这些椽子上。  相似文献   

8.
《柳树醒了》是一首童话诗,描绘了柳树在大自然的召唤下逐渐复苏的过程,充满童真童趣。全诗共5个小节,前4节分别写春雷跟柳树说话、春雨给柳树洗澡、春风给柳树梳头、春燕跟柳树捉迷藏,4个画面展现的是柳树被大自然唤醒的过程——柳树醒了、柳枝软了、柳梢绿了、柳絮飞了。在诗人眼中,春天给柳树带来的点滴变化都富有浓郁的童话韵味。诗的最后一小节,柳树主动跟小朋友们玩耍了,小朋友们长高了。大自然唤醒了柳树,柳树给孩子们带来欢乐,给大自然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在我们家乡,柳树是最常见的植物。春天里,教室的窗外,清清的小河边,农家的院子…  相似文献   

9.
<正>艾伦·麦克法兰是英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做剑桥大学教务长达34年。在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康桥边的一块草地上,有一棵郁郁葱葱的柳树,这本没什么大惊小怪的。但就在艾伦·麦克法兰任教务长后不久,却围绕着那棵柳树发生了一场大争论:有人提出要砍掉它,以别的树种来替代;有人则持相反意见,认为那棵柳树已被赋予了一种特殊含义,坚决不能砍。最终,在学校董事会的  相似文献   

10.
    
春天的衣衫花为锦绣,香气为熏炉,但真正缝纫春天的,是那些千丝万缕的柳条。校园的荷花池边,种着几棵柳树,柳树将枝条伸入水中,去纠缠那云和月,风流倜傥的池水哟,荡漾开去一圈无以名状的情愫,好像正酝酿着一首缠绵悱恻的婉约词。春风吹来了,柳条宛如少女,身姿曼妙,轻舞飞扬。天空中飘着花絮,迷迷,像年轻人的梦想,飞着,飞着,又高又远。有人说,柳树是情人的树。李白相信,他让秦娥梦断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有人说,柳树是友人的树。王维相信,他劝君尽酒,轻吟:“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其实,都一样。柳…  相似文献   

11.
某城市有一个蓄水池,有三条水渠向水池内灌水。单独打开第一道水渠1小时可以灌满水池;单独打开第二道水渠2小时可灌满;单独打开第三道水渠3小时才能灌满。三条渠同时打开灌满水池需要多少小时?解:因为单独打开第一道水渠1小时可灌满;单独打开第二道水渠2小时可灌满;单独打开第三道水渠3小时才能灌满。所以设第一道水渠的工作效率是“1”,那么第二道水渠的工作效率是,第三道水渠的工作效率是.1213当“三条渠同时打开”时,“三条渠”1小时的工作总量是:1++=1“三条渠同时打开”灌满空水池需要的时间是:1÷1=(时)综合算式:1÷(1++)=1÷1=(时)答…  相似文献   

12.
<正>背景材料:为响应新农村建设,某村计划对现有旧水渠进行改造,已知旧水渠的横断面是一段抛物线弧,顶点为水渠最底端,渠宽为4m,渠深为2m,如图1所示。探究1:考虑到农村耕地面积的减少,为节约水资源,要减少水渠的过水量,在原水渠内填土,使其成为横断面为等腰梯形的新水  相似文献   

13.
春柳遐想     
走在上班的路上,不经意间一抬头,见路边的柳树已抽出了新芽,鹅黄嫩绿的,在春风里婀娜地轻舞着,迷人眼目,动人情思。望着风中摇曳的柳树,我一下子想到了唐代诗人贺知章那首著名的咏柳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笔下的春柳多么令人遐想,令人心旷神怡。柳树最早为人们送来春的气息,也给人们带来新的希冀,柳树已然成了万物复苏的"先驱"和温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咏柳》这首诗是通过对柳树的描绘来歌颂春天的。教学时,我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辨柳。在释题后,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见到过的各种柳树,要求能说出名称和作简要描述。在初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说出诗中写的是什么柳树,哪个词告诉了你。这样学生可以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来学习诗文,新旧知识得到联系,初步建立柳树的整体形象。二.识柳。这一步实际上是理解诗中描写柳树的句子,通过对具体词语的理解,全面认识柳树的形  相似文献   

15.
陈书标 《辅导员》2010,(1):21-21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青海高原一株柳》有这么一句:“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撒到这里,生长出一片绿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  相似文献   

16.
说到文人笔下的柳树,可谓多矣,从《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到“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等等,写尽了柳树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柔美。可你见过样的柳树吗?“一尊尊黑色的粗大的石柱一般的东西,伫立在那里”,这是雷抒雁笔下的柳树,这是塞上的柳树。  相似文献   

17.
    
你是柳树的母亲吗为什么总是替她梳理辫子赏析:小诗人抓住了柳树的形状像长发,在风的吹拂下会轻轻飘动的特点,给风以一种生命。原来学生的作品是:“你是柳树的仆人吗”,现在我们修改为:“你是柳树的母亲吗”,这样,与下面一句“为什么总是替她梳理辫子”的关系更密切,情感更真实  相似文献   

18.
咏柳     
在我见到的树中,以柳树最多。柳树虽没有松柏的苍劲,也不如杨树挺拔,我却偏爱柳。 柳树纤弱,似无可爱之处;柳絮纷飞,人人讨厌,何谈“爱”字?然而,我爱柳树,在她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校园里的树     
初秋的一个早上,做早操时,我闻到一阵淡淡的、甜甜的清香。难道是柳树?不对,柳树虽然有股清香,但不会飘这么远。难道是石榴树?也不对,石榴树已过了开花的季节,是不可能的。哦!对了,我突然间想到,这个时间桂花已经开了。下课时,我马上跑到操场边,果然,桂花树上开满了桂花,一个个  相似文献   

20.
<正>一、引子《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第七自然段,描写了柳树与恶劣的生存环境的顽强抗争,表现了它坚强不屈的可贵精神。听过不少教师的执教,总感觉"柳树"的根基扎得不那么深厚。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课堂基本上分三步走:先对青海高原的恶劣环境进行渲染,再引导学生想象"高原风雪"、"雷轰电击"对柳树的种种摧毁,最后试图提炼出柳树的精神。诚然,学生最后似乎也能说出类似于"坚强不屈"之类的词语。然而,在笔者看来,这充其量是贴贴标签而已。学生过多地关注了环境之恶劣,摧残之残酷,淡化了对柳树本身形象的感悟,难以触及柳树的精神层面,又何谈对柳树精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