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4.保险商人“那末你刚好四十”,比尔说,一面正一页一页地轻轻翻着他的保险业务本子.“三个孩子,嗯?他们多大了?”“别烦了”。你不要把他们也给保险了。”伯特笑着说,“但是要请你自己算出来,他们三个年龄加在一起就是这所房子的号数,并且乘在一起就是我的年龄.”比尔仔细地思索着,“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我仍然说不出他们确实的年龄.”  相似文献   

2.
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武装侵略遭到失败以后,就改变了手法采取“和平演变”战略.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要“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新的世界战争”,妄图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几十年来.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过颠覆社会主义中国的阴谋活动.特别近几年,他们利用我国改革开放之机,加紧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作为“社会精英”的大学生成了他们搞“和平演变”的主要对象.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利用讲台向学生宣传自由化,使青年学生受  相似文献   

3.
“理念论”是柏拉图(前427一347)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石二什么叫“理念论”?柏拉图曾有个洞穴的比喻.他说,缺乏哲学的人可以比作是关在洞穴里的囚犯.他们只能朝一个方向看,因为他们双手被反绑在一根柱子上.他们的背后燃烧着一堆火,他们的面前是一  相似文献   

4.
教师引言:川剧中有一样绝活叫“变脸”,短时间内演员变换多张脸谱,这一技巧让人叹为观止.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中也有这样几位人物练就了“变脸”的绝活,他们是《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变色龙》中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和《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这一专题,我们将走近他们,欣赏他们的“脸”,探究“脸”后的世界.  相似文献   

5.
“奥林匹亚(Olympia)”一词取自爱因斯坦(A. Einstein)与他的两位年青朋友组成的所谓“奥林匹亚科学院”.青年爱因斯坦在瑞士伯尔尼时,每天与哈比希特(C. Habicht)及伯尔尼大学学生索洛文(M. Solovine)一道晚餐,然后一起热烈讨论物理问题.他们三人诙谐地称呼他们每晚的聚会为“我们的科学院”、“奥林匹亚科学院”.我们  相似文献   

6.
浅谈"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及疏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中等生”心理问题的思考 1.“中等生”的消极心理特征 在情绪方面:他们的心态一般比较平和.大部分“中等生”起初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与肯定,但当教师忽视对他们的关注时,学习的热情逐渐减弱,消极的心境产生.  相似文献   

7.
诸城市2003年高中招生数学试题有这样一道选择题:两游泳者在长90米的游泳池的对边同时开始游泳,一人以3米/秒,另一人以2米/秒的速度行进,他们来回游了12分钟,若不计转向时的时间,则他们相互闪过的次数是(  )A.20 B.15 C.24 D.21难住了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指导老师帮他们分析:“相互闪过一次”的意思是指“两者相遇一次”或“快者追上慢者一次”.一部分同学设计了这样一种数学模型:“相互闪过一次”时,不论何种情况,两者应距游泳池一端的距离相等.若设一者游t秒后距一端s米,则可以用图象描述他们游泳的过程.如下图,实线表示以3米/秒…  相似文献   

8.
偶见这样一例:一天,某班3名学生迟到,教师分别在他们的课桌上写下了三句话:“A.你迟到了!”“B.你仅仅迟到一分钟。”C“.明天你一定不会再迟到!”后来,在他们三人的日记中,教师发现了他们的不同感受。A:我看到了课桌上的四个粉笔字,有如看到了老师严厉的目光,下次再也不能迟到  相似文献   

9.
笔者调查发现学生“怕写作文”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无法感受到习作的乐趣,总觉得习作课没意思.为改变这一现状,笔者在作文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创新性活动,激发他们的表现和表达欲望,丰富他们习作的“源头活水”.现笔者以自己的一节活动作文课“为三毛画鼻子”谈谈如何开展小学活动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致曹聚仁》的一封信中曾经指出:“古之师道,实在也太尊,我对此颇有反感.我以为师如荒谬,不妨叛之,但师如非罪而遭冤,却不可乘机下石,以图快敌人之意而自救.”鲁迅这一段精辟的论述,不仅对“师道尊严”深恶痛绝,断然否定,而且对借批“师道尊严”而“乘机下石”之流的丑恶行径,也予以深刻的揭露和无情的鞭挞.王张江姚“四人帮”,正是“乘机下石”的一类恶人.他们以批“师道尊严”为名,对广大教师扣帽子,打棍子,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他们把教师丑化成“叮在修正主义臭肉上”的“苍蝇”,诬蔑教师象“水上的皮球”,“一松手又会浮出水面”,要“永远把他们压在深水之中”,甚至把教师斥之为“败类”,“教唆犯”,“右倾复辟势力”,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相似文献   

11.
<正>“只有差的老师,而无所谓‘差生’.”这是我们的教育观.所以,我们认为,学生中有上进快的,有后进一些的.而“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创设高效“教育场”,从根本上消除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从而促使“后进生”转化,获取“大面积”丰收.(一)做好“后进生”的思想工作,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这是做好转化工作的前提.对于“后进生”,教师首先要为他们点起希望之火,与他们交朋友、谈心,逐步从思想上克服阻碍学习的因素,一点点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天长日久,这一点点的自信心积累起来,最后发生质的变化,由消极变为积极.做为老师要有诚心和耐心,这样才能感化学生,从情感上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需要的角度上讲,“后进生”也有自我实现的最高需要,只是由于某种压抑,而被埋没,造成智力和非智力上的障碍.我们不要嫌弃他们,应该信任他们,正视他们,对他们要关心帮助,对其取得的点滴成绩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保护他们成长中的每一点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奶油和巧克力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是学校里的“说谎大王”,说起谎来那真是“面不改色心不跳”.据说,他们的脸皮足足有一堵城墙那么厚呢! 一天,他们骗老师说自己生病了,偷偷跑去公园玩.奶油一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很深的洞里.巧克力见他的“铁哥们”掉进了洞里,怎么能不管呢?便也跟着跳了下去.  相似文献   

13.
他们一身尘土,却有着难以估测的毅力;他们一脸朴实,却有着异乎常人的作为;他们平凡卑微,却有着惠泽万方的襟怀……如果没有他们,世界不再完整. “昨夜香风传十里,如今散落一城花”,枯黄的树叶,迎着冷色秋风,纷纷扬扬飘落.“旧岁已除人添寿,康灵洁净千万家”,落叶扫起,扫帚在他们手中与地板合奏起“沙沙”的交响乐.冷清的街道上有他们忙碌的身影,黄色皮甲将瘦弱的身子裹得严严实实,露在外面的双眸专注地盯着飘零的秋叶.  相似文献   

14.
人们似乎认为球迷总是游走于“疯子”和“神圣”两极,但中国球迷是一群有思想、有意图的人,他们绝非人们印象中的“疯子”和“醉汉”.我们在关注球迷行为给社会秩序造成一定混乱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15.
从证实存在液态水到解开火星气候变化之谜,地球人的“火星热”持续升温. 自从2012年成功登陆以来,“好奇号”火星车传回了许多来自火星表面的照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和火星迷不断报告说,他们在这些照片中发现了外星文明存在的“证据”:从能分辨毛发的北极熊、天鹅到“抱脸虫螃蟹”、蝎子;从“火星女人”到“坠毁的飞船”;从“外星人骸骨”到棺材、棚屋;甚至还有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头像和一把“漂浮的汤匙”.在他们看来,美国航天局之所以对他们的“重大发现”鲜有回应,是试图对公众隐藏外星文明存在的证据.  相似文献   

16.
加强对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使课外阅读成为他们的内在需求,成为一种人生体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应以学生为主体,淡化“功利性阅读”,召唤“博”读,控制“快餐化”阅读,突出悟读,改变浅性阅读,讲究深度阅读等,把“阅读”摆渡到“悦读”的彼岸.  相似文献   

17.
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课眼”侧重体现在“生长点”上,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课眼”的引领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积极进行思维.物理教学中的“课眼”可以是一个概念,可以是一条规律,也可能是一种方法.教师提炼出“课眼”进行教学是给学生一种引导,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并能最高效率地解决问题.在课眼的引领下,学生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师交给他们的任务,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  相似文献   

18.
“大巧若拙”、“大象无形”,这讲的既是人生修炼的境界,同时也能说明艺术修养的境界.技巧的极致是无技巧,形象的至境是无形.在艺术创造中,看似不加斧凿、无心雕琢,实是蕴涵了极深的功力,有多少技巧的融汇与形式的贯通,看似朴拙无成,实是至丽至美.艺术大师的制作之所以能够一以当十,不是因为他们只有“一”,而是因为他们在运用“一”的背后有十、百、甚至千、万,因之他们能够从那十、百、千、万中选择出最最精当的“一”,这样,这最最简的“一”,就能当得十、百、千、万的繁.  相似文献   

19.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在他们中,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就像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里出现几个不和谐的音符,令人失味,这个群体,就是差生群体. 一般老师只喜欢优等学生,对他们“事事照顾到,时时开小灶”,对差生“谈成绩心痛,谈行为头痛”.怎么办呢? 首先要有十足的信心,而信心是双方的.一是老师对转化后进生要充满信心.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孩是巧的.虽然有时候即使你想用真情感化他们,他们也不一定接受,他们甚至会则难,这种不领情可能会使你生气,他们的“恶作剧”又令人失望.  相似文献   

20.
1900年6月,英、德、俄、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进犯京师,两宫西狩,人民涂炭、史称“庚子事变”.其时,执掌清廷实权主持内政外交的是一伙地主阶级顽固派大臣.由于他们排外主战,战后又被帝国主义侵略者指为“祸首”,颇迷惑了部分人的视听,有的竟给他们冠以“爱国”、“反侵略”,的美名.肇祸诸臣到底是何等人物?对他们应作出怎样的评价?下面试就这个问题作一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