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教育凸显职业属性,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使其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为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是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课程和职业资格"结合在一起,构建"实践教学、素质教育、理论学习"融为一体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和手段。本文以会计专业为例,通过职业岗位、岗位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的关联性分析,介绍"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分析高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探讨"产教融合、校企交替、双主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双平台+职业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形成"校内课堂+教学工场+企业生产一线"的教学形式;通过第二课堂延展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产学研"平台助推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探索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一直是高职院校开展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的目的要求。本文结合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提出课程体系优化与改革应以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兼顾素质培养与能力训练,并从专业核心能力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能力课程模块、专业综合能力课程模块及实践教学体系等几方面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与改革。  相似文献   

4.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创新实施了"职业引导、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为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通过采用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和任务驱动式教学等方法,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把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融入培养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优质的课程是高职教育得以培养具备较强职业能力学生的保障,加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全面兼顾专业能力与非专业能力的培养,注重课程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加强"第二课堂"的建设,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并构建科学的职业能力评估体系,以确保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相似文献   

6.
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课程在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内是必修课程,在电子制作和单片机类的比赛中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整合与优化教学模式,构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实施"课证融合",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在课堂中完成,学生同时可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目的在于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技能为基础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职业技能证书考试紧密结合的职业型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营销类课程体系是满足社会需要、职业需要和学生需要,实现理论与实践无缝对接的课程体系。经理论探索和实践表明,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营销类课程体系,首先,应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观;其次,确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营销类课程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最后,根据"职业能力为本位"的基本要求,分析职业岗位群,导出行动领域,构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实施教学方案,进行教学评价,通过系统化设计来实现营销类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8.
实践能力是电子信息类专业重要的培养目标之一。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与方法的具体化。构建科学、有效的实验课程体系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至关重要。针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分阶段、分层次地在不同学期分别开设了"电工电子基础综合实验""电路综合实验"和"电子系统综合实验",构建了遵循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规律、循序渐进的实验课程体系。实践表明,新的实验课程体系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霞 《教育与职业》2015,(2):134-135
为保证学生职业生涯的长期可持续发展,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要在培养学生初始就业岗位基本能力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职业生涯长期发展的素质设立为专业教育的长远目标。文章依据国贸专业的教学实际,提出了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岗课证赛融合"渐进型高职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不仅做到理论与实践教学目标和谐统一,而且实现了课程体系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目标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城市水净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为例,分析了"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课程体系构建、组织实施办法及实践教学成效。认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岗位能力实训-职业能力实训分段递进、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冲破了学科教育的束缚,使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真正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实践教学真正服务于岗位能力培养,学生真正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使职业能力实训成为高职教育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1.
专业群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需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以及专业群课程分析基础。本文以装饰专业群为例,阐述"平台+模块"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平台+模块"能有效整合专业群资源,把专业技能要求和学生软技能要求融合、融通,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指出要建立学习全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其核心首先就在于切合现实需要与发展规律的创新设计,包括学习全程架构设计、课程体系设计、制度引领与实施保障。要建立学习全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重点就是构建好"三条渠道"体系,即抓住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实践教学地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挖掘课外活动副渠道,锻造学生就业能力;打通校外实习第三渠道,提升学生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3.
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源于五年制高职教育实践。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徐州经贸分院立足于专业,从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出发,构建"以校为主,校企融合"的培养模式,即:以学校为主体,由校企共同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企业参与专业通识延展式、主辅课程式、平行链式等形式的课程结构的构建;学校与企业一并实施"人才需求剖析—岗位能力对接—课程体系优化—职业能力培养—顶岗实习跟踪"五个教学要素的循环。实践证明,"以校为主,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问题,是一种符合五年制高职教育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成人高等教育封闭式的办学模式导致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脱节,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与多元变动的学生需求之间形成冲突,"以知识为主"的评价模式与"以能力为主"的培养目标相矛盾.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多元化的体验式学习提供物质条件;可以打通知识建构与职业规划的融合渠道;可以拓展成人高等教育的边界,形成不同主体的协同效应.要实现有效的校企合作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立体化的实践课程体系;以能力发展需要为核心建立特色化的实训基地;以共享协作方式构建师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5.
职业核心素养培育至关重要,高职教育不能以单独开设几门课程的形式将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强行"塞进"课程体系,而应该寻求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有机"融入"课程体系的新思路、新方法.文章以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及课程教学组织进行实践研究,以期为促进高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及高职课程构建的合...  相似文献   

16.
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融合。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影视多媒体技术专业根据专业实际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要求,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并给予实施,为提高学生职业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艺术培训教育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培养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人才已是现实需要。培养社会艺术教育管理人才,"品"式课程体系是关键要素,通过"品"式课程体系构建人才特色,构筑人才素质结构,厚实人才职业能力;特色实践教学体系是重要环节,以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总体设计、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考评构成的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凸显人才培养的特殊功效;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前提条件,实现人才培养的前提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优化教师队伍的构成要素,以校内外优质资源为支撑,以制度管理为保障。  相似文献   

18.
为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熟练专业技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汽车保险》课程进行了校内生产性实训探索与实践的教学改革。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明确课程定位、以工作流程为导向开发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以"生产性实训"为途径推进汽车保险课程实践教学是学科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在课程改革中将学历教育与会计资格教育相结合,构建了复合型理论课程体系:将理论教学与校内模拟实践教学相结合,构建系统性的实践课程体系:将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训基地和学生自主实习相结合,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同时加强学生无差异的职业能力教育.以此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同时,构建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教育“三维一体”的考核方式.全面考核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相似文献   

20.
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以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为例,构建"课岗融通,职业能力递进"的课程体系,重点探索学校的理论课程与企业的岗位实践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在校期间熟练掌握岗位技能,从而可以在毕业后无缝衔接进入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