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职业性向理论研究对职业教育的现实意义大多数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之前,对"职业"这一概念的认识还处于混沌状态。现代社会有几千种职业,不同的职业岗位对从业者有不同的要求,每位中职生都有着不同的职业性向。如果中职生能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职业,那么这必将大大有利于他们的职业发展。因此,对中职生职业性向测评的研究就有了重要的现实意义。职业性向测评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从学校角度,帮助中  相似文献   

2.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无一套针对中职生群体的职业性向测评方面的科学而系统的量表。因此,当务之急,必须建立与完善中职学校学生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职业性向测评体系。针对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以学生职业性向测评为主,使学生掌握自身职业兴趣、性格及与之匹配的职业;在职业选择测评系统的基础上,全方位诊断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状况;以职业性向为核心,开发更具实效性的校本职业生涯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3.
职业选择是大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目标。当今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逐步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在职业选择过程中更加注重自我发展和能力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吉林省本科师范院校生物专业学生的职业选择趋势和就业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该地区生物专业大学生对未来职业选择的意向与趋势,探讨生物专业大学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的择业观念、职业设计、就业准备等相关问题,旨在培养大学生对社会发展和需求做出理性思维与科学判断,提升职前培养对未来教师从业的心理准备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4.
择业就业是在当代大学生面临的重大问题.职业性向是个体各种品质特征要素与职业活动类型相适合的倾向性表现.分析职业与职业性向的内涵的基础上,简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职业性向理论的研究状况,并基于职业性向要素测评与分析,一些有关职业性向要素测评分析在大学生择业就业过程中的启示,如测评“想干什么”的职业价值观, “喜欢干什么”的职业兴趣, “可以干什么”的职业人格,以及“擅长干什么”的职业能力着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体访谈的方式,对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及职业目标确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大学生专业选择盲目、职业发展目标模糊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了帮助学生克服选择专业的盲目性,引导学生确立清晰的职业目标对策,以期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  相似文献   

6.
对听障职校生职业性向的测试研究表明,听障职校生的职业性向分布不均,差异显著;职业性向与性别、地域、残疾程度差异显著;所学专业、职业选择和职业性向之间的水平不一致;与职业性向测试相关的资源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院校应当重视职业性向测试的意义和功能,科学引导职业性向测试的整个流程,建设职业性向测试的相关资源,完善职业性向测试体系。  相似文献   

7.
从职业的内涵与性向的理解出发,简述了国内外的职业性向理论研究状况,着重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职业性向理论研究有助学生的职业选择与规划,学校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学校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柳申奥  章莹 《教师》2022,(4):6-8
目前的大学生自入学就对所学专业具有较强的动机和行为要求,辅导员在引导和指导大学生转专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作者以湖北工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针对大学生在专业选择上的异同,从辅导员的择业教育引导的视角进行分析和探讨,在鼓励和尊重学生发展的目标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专业选择和人生规划,帮助学生选择适...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专业认同是反映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指标,同时对学生学习动力、专业发展以及职业定位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专业认同水平的高低又不一定代表学习行为的强弱。本文旨在结合农业院校的特殊性,研究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其专业学习行为和职业选择行为的影响,通过提高其专业认同水平和满意度,帮助引导学生建立自我与所学专业的联系,提高自主选择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实际专业学习行为,进而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增强农业院校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社会认同度。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加剧,其深层原因之一就在于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并不完善。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发展既是高等教育转型的内驱力,也有利于扫清高等教育转型中的观念障碍。职业认同的发展是一个始于职业目标建构,进而不断调节自身与职业目标相适应,最终建立职业归属感的过程。高校应给予学生更多的专业选择空间,协助学生建立生涯发展网络,并注重对学生专业主义精神的培养,积极促进大学生职业认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职业素质缺失包括职业能力和职业性格两个方面的欠缺。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性格,要完善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体系,发挥职业指导师、专业教师、班主任、团学干部、学校管理服务队伍的作用;政府要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作用、组织协调作用、规范监督作用、支持保障作用,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关键在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作为高素质农业人才的新农科专业大学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此背景下,新农科专业大学生正确的职业选择对自身、社会、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分析共同富裕战略背景下新农科专业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困境并提出优化路径,以期引导和帮助其择业与就业,最终实现职业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互融互通。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的劳动力就业过程中,职业性别隔离现象非常普遍.职业性别隔离是造成职场领域中社会性别歧视的重要原因.从择业者(高职大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产生职业性别隔离的原因,探讨社会性别角色期待和职业性别隔离意识对职业选择的影响,并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中职班主任工作的特性: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加强对学生职业的引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帮助学生确立职业目标,使学生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新型劳动者。中职班主任如何引领班级学生,经营班级学生职业取向,向专业更快、更全、更好、更强、更早方向发展是笔者努力探究的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其职业理想形成的关键期,职业理想的形成决定了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更影响着社会未来的发展。农业高校为我国农业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农科专业大学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农科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理想形成,关系到未来农科专业的发展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陈黎 《现代企业教育》2013,(16):129-130
大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评主要测试大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职业人格等方面,对大学生个性特点及职业性向进行评估,可帮助大学毕业生尽快在就业后适应工作,做到"人尽其才"、"人岗匹配"。将职业适应性测评引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体系,通过对大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测评分析、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调动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体意识,从而解决大学生求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内容是关于职业心理和职业价值观的调查和分析.我们采用<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量表>,对南京理工大学三个学院的工科(材料类六个专业)、文科(国际贸易、英语专业)八个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共500人进行了测试,回收问卷468份,回收率93.60%;有效问卷426份,有效比例91.03%.同时我们对毕业班12个专业的480名学生进行了职业价值观的问卷调查,回收问卷476份,回收率99.17%.通过测试主要了解南京理工大学低年级大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兴趣和能力特长以及职业理想和能力特长之间的匹配情况,另外把一年级和毕业班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对比分析,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秘书专业教学中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秘书专业在校大学生处在向职业社会过渡的时期,提高职业意识对于他们求职和就业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秘书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现状,并对培养秘书专业学生职业意识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物流业的迅猛发展,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着眼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办学宗旨的高职教育对于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从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及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方面界定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以物流专业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目标,贯彻"双核"理念,构筑职业发展平台,整合育人资源,提升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而促进其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20.
大学具有人才培养职能,在培养模式上与职业教育一样,都是采用专业教育方式。专业教育起源于职业,大学专业教育往往注重职业性,人文精神常因大学专业教育的职业性而被丧失。大学专业教育强调职业性无可厚非,但人文精神不可或缺。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高素质人才应当是“文职”兼优。大学专业教育需要超越职业性,不断开拓人文精神,达到专业教育与人文精神伦理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