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放热1.凡是可燃物(如硫、磷、木炭、铝箔、细铁丝、酒精等)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均有放热现象.2.有的物质溶于水时也会放热.如生石灰(CaO),浓硫酸(H2SO4),氢氧化钠(NaOH)等溶于水时均放出大量的热.二、发光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2.镁带和铝箔在氧气中燃烧,均发出耀眼的白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也发出耀眼的白光).三、火焰1.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硫在氧气中燃烧,则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2.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3.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  相似文献   

2.
化学“情境分析题”已被单独列为一大中考题型,命题紧扣同学们的生活、学习、社会实践,侧重考查同学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结合中考实例予以剖析,以增进大家对这类题目的认知和理解.例1面粉加工厂的车间里若悬浮着较多的面粉粉尘,遇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这是因为面粉粉尘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到明火急剧燃烧,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在有限空间内迅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下面是模拟粉尘爆炸的一个实验.如图1,在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迅速鼓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产…  相似文献   

3.
探究氧气的性质主要从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入手,如铁丝、木炭、蜡烛等在氧气中的燃烧.  相似文献   

4.
中考中,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考查,从题目形式上来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题目类型:1.解释实验现象。例1用所学过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KCIO。受热分解后的剩余固体的质量比原物质的质量轻;(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所得的黑色固体比细铁丝的质量大。解析解释此类现象的关键是:认真分析反应物和生成物各有哪些。问题(l)中的生成物,除KCI固体外,还放出了氧气,使质量减小;问题(2)中的反应物,除铁外,还有氧气,而生成物只有四氧化三铁,使质量增大。2.确定物质的组成。例2蜡烛在空…  相似文献   

5.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关空气的组成、水的净化(过滤、吸附、蒸发、蒸馏等操作)、水的电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及性质、木炭还原氧化铜、可燃物的燃烧及燃烧的条件、金属锈蚀的条件、浓硫酸的稀释、酸的性质、碱的性质、pH的测定等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实验内容,它既能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又能全面地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近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命题的热点内容之一.现列举几例,供同学在复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蜡烛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在现行九年级上教版化学教材中到处都闪烁着蜡烛燃烧的光芒.一支小小的蜡烛燃烧蕴藏着许多深刻的化学道理,有关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一、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例1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C.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相似文献   

7.
典型题1:对卤代烃、酯等物理性质的考查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中经常考查的有:(1)常温下的物质状态,如进行有机物的燃烧计算时一般要考虑反应前后的物质状态,与阿伏加德罗常数有  相似文献   

8.
<正>"燃烧和灭火"在中考化学中考查的主要内容有: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的条件及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燃料有关问题等,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9.
声学知识在中考考题中占比很小,只有2%左右,一般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出现.往往围绕“声音的发生、传播”和“乐音、噪声”这两个知识点命题.热学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是中考重点考查内容,历年中考中所占比例都在10%左右.如何让学生牢固掌握这部分知识,并且能灵活运用,在考试中得高分,是我们共同探究的问题.纵观近几年命题走向,基本概念和规律仍为考查的重点,如:经常考查物态变化、热量、内能等内容.有关热量的计算题常会变换考查的形式,不仅考查学生对简单公式的掌握情  相似文献   

10.
例1 做如图1所示的蜡烛燃烧实验。实验的现象是____。原因是____。 解析 本题既是对燃烧条件的考查,又是对二氧化  相似文献   

11.
1.预先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实验时先点燃一支蜡烛,用长镊了把它伴放到盛氧气的集气瓶底,盖上玻璃片。可看到蜡烛在氧气里燃烧得更旺,待蜡烛火焰熄灭了,这时集气瓶里充满二氧化碳气体。2.取一段约5cm长的镁条,用砂纸擦亮,然后用对锅夹住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伸入集气  相似文献   

12.
氧气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氧气演示实验的改进陕西省商洛师专化学系(726000)任有良演示好木炭、硫、磷、铁、蜡烛等物质在氧气里的燃烧试验,对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掌握氧气化学性质,认识燃烧实质,了解可燃物发生爆炸的原因,理解“化合”、“氧化”等化学基本概念有着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C—12O—16Ca—40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2分)1、在四个选项中,第一句和第二句都正确,但第二句不能正确解释第一句的是2.以广口瓶为主装配的气体发生装置,实验室可用于制备的气体组是A.O2、H2B.CO2、O2C.CO2、H2D.O2、H2、CO23.限用C、CO、CuO、CaCO、盐酸五种物质,进行单一或两两反应,共可以写出生成物中有CO2的化学方程式A.2个B.3个C.4个D.8个4.下列各组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产物都是固体的是A.硫、木炭B.磷、镁C.木炭、煤D.磷、硫5.下列各组物质…  相似文献   

14.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相似文献   

15.
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重要的定律,理解和掌握该定律可以解决一些化学计算等问题,下面作一简单介绍。一、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一些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增重”与“减轻”现象例1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轻了。解析:木炭燃烧是木炭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的木炭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由于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所以木炭燃烧后质量减轻了。二、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物质的组成例2某物质4.6克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8.8克CO2和5.4克的H2O,下列关于物质组成说法正确的是()。A.只含C和H元…  相似文献   

16.
CO、CO2、CH4、O2等是初中化学几种常见的气体,对于由它们组成的混合气体,各地中考常从不同的视角进行考查,对这类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探究分析,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要求.本文采撷几则,以启迪思维.1定量计算测组成例1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与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充分燃烧后  相似文献   

17.
刘明 《中学理科》2003,(2):13-18,93
3.对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现象,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这两组概念不要混淆,如镁在空气中燃烧是变化;发出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是现象;生成的氧化镁是产物;镁能在空气中燃烧是性质;镁可做照明弹是用途。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全国各省市中考物理试卷中常常出现理化综合试题·这是因为该类题将化学内容渗透到物理题中,这既符合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学科之间知识的紧密联系,又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及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加大了对学生应用能力、学科交叉和学科综合能力的考查·因此,该类题逐渐成为中考命题的亮点·下面,以四道典型题为例谈谈理例化1综(合20题03的年解陕法西·省中考题)如图1所示,把点燃的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蜡烛在氧气里比在空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燃烧停止后,稍稍冷却,瓶内壁上就会有水雾出现·瓶内壁的水…  相似文献   

19.
例1这种说法是否正确:根据质量守恒定律,5g木炭放在8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一定是13g。分析:本题考查了同学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不是简单地将两种反应物质量相加等于生成物的质量,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实际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到底多少反应物参加反应,生成了多少生成物,要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比来计算:C+O2点燃CO21216×212+16×23811所以5g木炭放在8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是11g(实际上有2g木炭未参加反应)所以这种说法错误。例2将…  相似文献   

20.
杨志华  曹圣华 《考试周刊》2010,(12):187-188
蜡烛是人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也是学生实验中常见的化学用品,蜡烛燃烧是常见的化学变化。一支小小蜡烛的燃烧深藏着许多化学道理,闪烁着化学原理,越来越被中考化学命题者所关注。本文从蜡烛燃烧隐藏着的化学道理入手,结合中考化学试题,分析蜡烛燃烧背后隐藏的化学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