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百年歌自苦"--论杜甫诗歌创作中"歌"的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杜甫大量使用“歌”、“行歌”、“长歌”、“高歌”、“浩歌”、“放歌”、“狂歌”、“放歌”、“悲歌”、“哀歌”之类词来自述其创作行为入手 ,研究向来被学者忽略的杜诗与“歌”及古老的乐歌传统的深厚关系。提出杜甫以诗为歌、具有歌者意识等重要结论。文章认为 ,杜甫的诗歌创作 ,在高度的文人化、语言艺术高度发展的同时 ,又有着向属于诗歌的更为原始、自然的状态的歌的艺术传统的回归的自觉倾向。为杜甫艺术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认识角度。  相似文献   

2.
<杜甫、严武"睚眦"再考辨>一文就<杜甫与严武关系考辨>对他的<杜甫、严武"睚眦"考辨>一文的辨析提出辩解与反诘.文章认为其辩解与反诘要么避开所讨论问题的着眼点、辨非所讨论者,要么又解读再误,要么将明显的有违情理与逻辑的说法强加于人再事辩驳与反诘.文章对上述问题略作辨析,同时再次略为辨析其作为杜甫、严武发生"睚眦"事件诗证的那些杜甫诗歌,根本无法证实其所信从并欲证实的<新唐书>所记载的严武、杜甫间的"杀而未果"事件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3.
从目前形势来看,文旅行业如何恢复发展仍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作为文博单位的博物馆,其发展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探索博物馆未来发展道路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该文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例,分析了疫情对博物馆带来的影响及博物馆目前发展存在的困境,并从做好博物馆宣传、寻求多元发展模式、争取政策和资金扶持、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加强数字化建设、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提出了后疫情时代博物馆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国家图书馆藏有《滦阳消夏录》单行抄本一种。该本子共有三卷,系抄本,内有多处纪昀亲笔之文,为雇人誊抄、纪昀亲自校订之作。此本为《滦阳消夏录》单行抄本初稿,亦即《阅微草堂笔记》版本体系中最早的抄本。这个本子展示出了《滦阳消夏录》的原始面貌,对于研究《阅微草堂笔记》的版本体系及纪昀的创作思想及创作过程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馆名地.点类别普迅博物馆北京现代文学家鲁迅纪念馆上海现代文学家鲁迅纪念馆浙江绍兴现代文学家鲁迅纪念馆广州现代文学家邹沫若旧居四川乐山当代文学家韬奋纪念馆上海现代出版家屈原祠湖南泪罗战国诗人屈原纪念馆湖北武昌战国诗人李白纪念馆安徽马鞍山唐代诗人李白纪念馆四川江油唐代诗人杜甫纪念馆陕西西安唐代诗人杜甫故居纪念馆河南巩县唐代诗人杜甫纪念馆成都唐代诗人苏东坡纪念馆湖北黄冈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纪念馆济南南宋词人李清照纪念馆济南宋代词人欧阳修纪念馆安徽滁县宋代文学家三苏祠四川眉山宋代文学家法游陈列室浙江绍兴宋代…  相似文献   

6.
从富阳城区出发,驱车半个小时便到了湖源乡路西村双霸头。这里峰峦耸峙,树木蓊郁,澄澈的湖源溪画了一个漂亮的“S”形潺潺东去。就在这风景如画的地方,有位“硕士猪倌”张均正在这里经营着一座远近闻名的路西综合养殖场。现年37岁的张均正,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他原系国有金华养殖场干部,后赴加拿大奎尔夫大学深造,主修动物遗传育种学,获农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因为姻缘这根红线,把他牵到了富阳湖源乡路西村。他看中妻子风光如  相似文献   

7.
从杜甫中年长期生活的京城长安入手,分析了杜甫诗歌中"中正气象"的具体体现,即杜甫在面对重大历史问题和事件时,表现出有别于其他诗人的不偏激的中正态度,呈现出一派巍峨形象,形成了杜甫诗歌中的"中正气象"。笔者认为,杜甫诗歌中的"中正气象"与长安城的兴衰更迭和长安文化的多元化等影响密切相关。提出长安的帝都文化、世俗精神、盛世文化及长安城独有的方正结构特征都对老杜诗歌的中正气象产生影响,挖掘其间的深层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堆零碎的边角料,一些形状不一色彩异样的牛皮、羊皮、猪绒革,在他的手中慢慢变成一幅幅美丽的皮贴画。这些神奇的民间工艺美术品现在已漂洋过海,远销到美国、西班牙、英国、日本、芬兰等几十个国家,这个首创艺术皮贴画的人就是徐荣,他生长的地方就是现在有着“皮都”美誉的浙江海宁。 近日,笔者走进徐荣的艺术皮贴画苑——他那设在新修缮的“衍芬草堂”里创作皮贴画的新家。这个江南著名的藏  相似文献   

9.
从拉萨市驱车向西行驶20公里,地处拉萨河谷的哲蚌寺从群山中渐渐显现出来,寺庙中百余所白色的房子在青灰色的山峦中熠熠发光,像有人在山上撒了一把大米,这个寺因此而得名(“哲蚌”在藏文中意思是“米聚”)。在青藏高原的六大黄教寺中,  相似文献   

10.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其被保留下来的诗歌共有1 500多首,大多对我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从小家庭优越,有着伟大的理想和抱负,奈何命运捉弄,使他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使得杜甫的诗中大多反应民生的疾苦、政治的不稳定、官场的浑浊及统治者的腐败等。本文通过对杜甫诗歌的欣赏与分析,从中探究其诗歌中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