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包宁 《科技新时代》2006,(11):102-103
在提笔写这篇文章之前,我有幸在微软大厦明亮的会议室中,与远道而来的微软产品组经理John Starkweather畅快淋漓地交流了一番.他犀利的观点和幽默的语风令人难忘。这不禁令我想起了2003年的秋天,那时我以一名大学生的身份坐在台下.聆听在北京参加世界开发者大会的比尔·盖茨激情澎湃的演讲。时隔3年,虽然科技日新月异的速度已经令人难以想像,但是从微软人的语气当中,我们依旧可以觉察到一种霸气.而与比尔·盏茨相吻合的是,John再一次阐述了微软“畅想未来”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对于瀑布飞跃世界纪录保持者肖恩·贝克来说,划过瀑布已经是家常便饭。但是当他在新西兰Waimakariri河的峡谷中划行的时候,仍然感到十分紧张。因为即使对于他来讲.这次冒险也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这次他的皮划艇里装上了发动机,这能令他的皮划艇像离弦之箭一样以30千米/小时的速度腾空跃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科技新时代》2010,(5):101-101
作为化装比赛的老手,律师格雷格·阿德勒用一套2.4米高的“大黄蜂”装扮参加了去年万圣节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变装大赛,并赢得了7500美元的大奖。  相似文献   

4.
44岁的安德烈·沃特斯在遭受了一段时间忧郁症的折磨后,对准自己的头部开了一枪;特里·朗在45岁那年喝下了一大瓶防冻液;36岁的贾斯廷·斯特扎尔克在听到警车的声音后开车狂奔,结果死于交通事故。内科医生班尼特·奥马鲁称,经他手进行过尸检的所有在46岁之前死亡的职业橄榄球运动员都存在脑损伤迹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简岩 《百科知识》2007,(11S):1-1
今年的诺贝尔奖越来越让人感受到:人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科学。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的马里奥·R·卡佩奇、奥利佛·史密斯和英国的马丁·J·伊万斯,因为他们发明了“利用胚胎干细胞对小鼠引进特异性基因修饰的原理”。这是涉及人们生老病死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患有罕见致命疾病的儿童在北京接受了第二次干细胞治疗手术——直接针对他的大脑。 今年4月,年仅7岁的小男孩维克多·奥斯霍姆从他的家乡瑞典来到北京海军总医院,在那里.医生把500万个干细胞一次性地植入到了他的大脑中,这是维克多·奥斯霍姆第三次来中国——他在2005年第一次来到中国并移植了1000万个干细胞。[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时代》2010,(3):24-25
在过去的20多年里,夏威夷主教博物馆的鱼类学家理查德·派尔发现了100多个鱼类新品种,但是最终只确定了其中的不到20种。这并不是因为派尔懒惰——他花了几百小时来追踪这些鱼。主要原因在于,要证实一个新品种就跟第一次找到它们一样难。  相似文献   

8.
《科技新时代》2010,(1):60-60
钢铁侠2 男主角小罗伯特·唐尼将再次扮演起工业巨子托尼·斯塔克和打击犯罪的钢铁侠的双重角色。这一次,他的对手是俄罗斯坏蛋Whiplash,还要面对身手矫健的“黑寡妇”的挑战,此外还有生意上的竞争对手贾斯廷·海默。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在进行完一次吸脂手术后,迈克尔·龙雅葛医生带着从一名患者身上抽出的脂肪离开了手术室。但是,这名斯坦福大学的外科医生并没有把这些脂肪扔进医疗垃圾桶,而是把它们带回了实验室。几个星期后,他和心脏病专家约瑟夫·吴一起成为世界上最早将废弃脂肪转化成干细胞的人。  相似文献   

10.
走向未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微软公司掌门人比尔·盖茨曾经写过一本书《走向未来》,在书中他描绘了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前景,短短数年后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甚至是身处潮流浪端的比尔·盖茨们的想象。因此,当我们展望伴随着信息技术而生的电子政务或说电子政府的未来时.我们可能不免要怀疑我们自己的想象力是否足够丰富。  相似文献   

11.
这张看似外星人胚胎的照片是“2008年尼康微观世界摄影比赛”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其作者是葡萄牙里斯本大学22岁的生物学研究生托马斯·佩斯-德·阿泽瓦多。为了拍摄这张照片,他将只有8天大、5厘米长的小鸡胚胎从蛋壳内取出来,并用染料给包括软骨在内的所有组织都染了色,这个过程花了他3天时间。之后,他用立体显微镜拍摄了这张照片。照片上小鸡胚胎的深蓝色部位表明软骨细胞最终将会固化成骨骼。观察小鸡胚胎骨骼的发育顺序及过程,就有可能了解到不同基因对脊椎动物发育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在接到一个意大利朋友马里奥·斯卡拉梅拉的电子邮件后,就与他在伦敦皮卡迪利广场见了面。他们去了一家日本料理店,利特维年科点了餐,但是马里奥什么也没有吃。会面结束后的晚上,利特维年科开始呕吐,3天后被送往巴特医院。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选手李娜与迪娜拉·萨芬娜比赛技术水平及打法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李娜的发球速度较快,攻击力较强,Ace球明显多于迪娜拉·萨芬娜,在对手二发时主动攻击意识较好;但是李娜的失误比较多,一发成功率、破发成功率、网前球得分、制胜球得分和截击直接得分均不及对手。  相似文献   

14.
费霞 《知识窗》2007,(7):5-35
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这只是阳面。马克·吐温的阴面是生意场上的一败再败。商海波诡云谲,令多少英雄豪杰折戟沉沙,杰出的马克·吐温就是其中一员,并且一直败到58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科技新时代》2010,(7):56-56
两年前,当77岁高龄的斯科特·安德森发明了一种对鱼类更友善的水下涡轮机时,这一造型好像大螺丝一般的发明似乎命运多舛,他找到的每一家工厂都说这种涡轮机太复杂,无法低成本制造。但这并没有让他止步不前。  相似文献   

16.
澳洲一名电脑工程师保罗·加德纳·史蒂芬发明了世界首部鞋子手机,既能当鞋穿,又能当手机使。他将手机的话筒放在鞋后跟里,又将一个蓝牙耳机放在鞋子的前端,滑开后跟就可以打电话了。史蒂芬说:“当手机响时,你脱下鞋子,打开后跟,按一下按钮,你就可以通电话了,其过程所需的时间和你从包里掏出手机来接电话差不多。”  相似文献   

17.
约翰·多恩是玄学派诗歌的领军人物,他的诗歌意蕴深沉,才思峻刻,意象奇特。多恩对爱情也持有一种不俗的情怀。从《告别辞·莫悲伤》这首诗分析诗人的奇思妙想,以及他乐观豁达,超然永恒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18.
假如你碰巧是一个影迷,或者是一个学电影的人.那么在别人说“I’ll be back”的时候,你一定会听到阿诺·施瓦辛格的声音在回响。这句话出自1984年影片《终结者》。它差不多是吉尼斯世界纪录里面最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台词。这也是乔纳森·莫斯托和巴勃罗·霍尔曼两人心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科技》2005,(4):48-49
罗伯特·弗肯·斯科特(Robert Falcon Scott)是英国皇家海军军官,原先他既不是探险家,也不是航海家,而是一个研究鱼雷的军事专家。1901年8月,他受命率领探险队乘“发现”号船出发远航,深入到南极圈内的罗斯海,并在麦克默多海峡中罗斯岛的一个山谷里越冬,从而适应了南极的恶劣环境,为他后来正式向南极点进军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冒险与好奇     
Karl  Foster  李寒 《科技新时代》2005,(11):22-26
著名摄影师乔·麦克纳利向我们讲述了他在高空的冒险以及骑车冲下跳板的经历,而这都是为了拍出能够打动人心的照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