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宠儿》作为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的最杰出的代表作,以女性作家的独特视角体现了黑人女性摆脱梦魇般的悲惨命运,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力下所面临的精神生态危机,追求独立解放的强烈愿望,寻找出路得到救赎,从而构建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文章从生态女权主义视角对《宠儿》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人类的居住和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保护生态环境,缓解生态危机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该文研究加拿大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三部长篇小说《可以吃的女人》、《浮现》、《使女的故事》如何对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为人类走出生态危机进行精神上的探索,从而揭示阿特伍德在其小说中如何表达深刻的生态关注,并向读者敲响生态保护的警钟。  相似文献   

3.
贾平凹在小说《怀念狼》中讲述了发生在秦岭地域关于人和狼的故事,建构起商州秦岭世界,表达了深切的生态忧患意识。在技术理性的掠夺之下,狼群即将消失,折射出秦岭自然生态危机。伴随自然生态危机,人陷入精神世界的荒芜。面对自然和精神生态危机,作家呼唤野性力量,呼吁回归自然本性。秦岭文化寄予了作家对人自然本性复归的内在追求,同时在现代文化烛照下,秦岭又是落后愚昧的写照,乡村不是生态的救赎圣地。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学的叙事及其读者感知往往凸显多重危机意识与忧患意识,进而形成由动物叙事探寻生态困局解决路径的逻辑。郭雪波早年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与草原情结为其小说拓展了生态批评的解读空间。他的作品《银狐》颠覆了人类中心主义,采用动物叙事的表述方式,展现了自然危机与人类的精神危机;在叙述社会生态与人文生态的同时,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了人类重建生态家园的努力;借助蒙古族传统文化资源,表达了敬畏自然、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作者在《银狐》中对生态观念的强化是基于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继承,也是对当前人类家园的文化守望。可以说,《银狐》提供了解决生态忧虑的现实方案,为中国生态文学叙事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5.
孙姗 《考试周刊》2010,(21):29-31
美国二十世纪著名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其小说、散文和游记中都表现出超前的生态危机意识和鲜明的生态思想。写在美国大萧条和沙尘暴时期的《愤怒的葡萄》就是一部充满生态危机的小说。本文运用生态主义观点探讨斯坦贝克在小说中所揭示的20世纪30年代美国存在的自然、社会和精神等方面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的小说《苔丝》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当时英国工业文明入侵农村,社会的变革摧毁了人们和谐的生存状态,对个体的生活带来诸多方面的影响。本文以《苔丝》的命运悲剧为线索,从精神生态批评的角度具体分析了造成苔丝精神生态危机的原因,对苔丝所代表的社会底层穷苦人民在社会的变革中面临的共同的精神生态危机进行了披露。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美国后现代主义作家德里罗的《白噪音》中的生态灾难、生态环境失衡的根本原因,是人类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破坏了应有的伦理规范,人类以"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基础,以科学技术和"技术理性主义"为工具,以达到"消费主义"的目的。小说向我们展示了这个生态恶化的图景,同时也隐含了作家对生态危机和生态伦理失衡的焦虑。  相似文献   

8.
美国当代后现代主义作家唐纳德·巴塞尔姆的代表作之一《玻璃山》对同名北欧童话进行戏仿,通过对传统文本的颠覆来颠覆长期以来人类所持有的自然观,全面揭示了当代社会的生态危机并触及到了问题的本质,文章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解读,揭示其中蕴涵的生态意识和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9.
《蝴蝶梦》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哥特式小说的经典之作,然而从生态批评视角再读《蝴蝶梦》,却发现其蕴涵着生态释义的广阔空间。首先,作家塑造了一个独立自在具有内在价值的自然世界,颠覆了自然的"他者"形象,消融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观,有利于缓解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紧张关系;其次,小说中的两位女主人公体现了迥然相异的伦理价值观,从中我们意识到生态危机源自人性世界的危机,人类应反思之;再者,作家对自然和都市生活的对比述写暗示了《蝴蝶梦》其实是作家本人的一场自然之梦:拒绝都市文明,皈依乡土自然,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10.
《还乡》和《边城》分别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和中国作家沈从文的代表作。两部作品都聚焦自然和女性的命运,讽刺了当时工业文明的发展及男权制对自然和女性的双重摧残,都以悲剧收尾彰显了作家对当时父权制的不满以及强烈的生态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并探寻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是其突出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生态文学的特点,不同的作家作品塑造了不同的人物类型。以郭雪波的《狼孩》为例,分析文本中生态人物类型,从而得出生态人物背后的环境启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批评逐渐成一门“显学”,这是在文化领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前苏联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中篇小说《白轮船》正是这一反思的体现,本文试图运用生态美学与生态批评相关理论从人物形象的象征寓意方面分析《白轮船》中的生态思想.通过对奥罗兹库尔、莫蒙和孩童人物形象象征寓意的分析,来探讨作者的生态理想,探究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从中发掘《白轮船》中生态思想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世界作家"勒.克莱齐奥是一位具有强烈生态意识的作家,其成名作《诉讼笔录》借描写一个与文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亚当",表现其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激烈批判。作品中大量的隐喻昭示着人类中心主义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作者对此持悲观态度。概观作者寓于作品中的整体生态观,在赞叹其高度前瞻性的同时,也必须正视其在某些方面的极端性。  相似文献   

14.
《野性的呼唤》作为杰克·伦敦生态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其表达的生态主义及自然主义具有划时代的社会价值。以环境伦理学及自然主义观作为切入点,探究《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伦理意义及自然主义价值。《野性的呼唤》以狗为主角,通过对淘金者们在荒野工作中的描写,鞭挞了工业革命时代美国社会唯利是图的恶劣风气;作者通过对自然伦理、动物伦理及社会伦理的相互关系描述,大力批判人们奴役动物、颠覆伦理、妄想征服自然等欠缺生态危机意识的愚蠢行径。作品的自然主义不仅具有呼吁生态保护、预警生态危机等价值,还通过结局巴克的"狼性回归",升华到了人性回归、解决人类精神生态危机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态运动的发展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长篇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重点讲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生态批评理论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以引起人类对自然,尤其是对动植物关系的热切关注,提高人类的生态意识,保持全球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处于全盛时期的托马斯·哈代是一位具有超前的生态意识的作家。在经典之作《德伯家的苔丝》中既有对自然风景的细致刻画也有对工业化生产带来的生态危机的揭示。文章以新兴的生态批评为理论为依托,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切入,解读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旨在激发人们与哈代产生共鸣对自然心怀敬畏,对环境尽心保护。  相似文献   

17.
在精神生态批评的视闯中解读文学作品有助于生态理论的建构和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本文通过解读《公司人》中的精神生态思想,挖掘了公司人精神生态危机的根源;探讨了精神生态危机与公司发展的关系;提出了精神生态的失衡是摧残行业和行业人的主要隐患之一;指出了精神生态平衡与行业发展的重要性。行业只有与精神生态保持平衡,才能健康地发展,对其它行业的开拓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内蒙古少数民族作家所创作的以都市为背景的小说,从生态危机的视角揭示现代文明的精神缺陷和现代都市人的生存状态,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生态批判意识和对都市精神生态的忧思。  相似文献   

19.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2010年的新作《日光》从新千年的环保危机出发,用冷静幽默的笔调描写了新世纪严峻的生态问题和复杂的两性关系。试图通过分析文中男性叙事话语下沉默隐忍的女性形象,表现"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制;通过梳理小说的叙事线索解读女性以及男性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反思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反映作者对女性解放和环保运动的支持。发展科技不能根除生态问题,唯有平等的两性关系才能最终拯救人类和生态。  相似文献   

20.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成名作《野草在歌唱》从穷苦白人的视角思考自然与社会,处处流露出强烈的殖民主义生态批评意识,主要表现在对英属南部非洲地区作为资源供给地、原料生产加工地、产品倾销地而导致的破败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揭露,呈现出种族主义与自我中心主义纠缠棼结的人伦生态危机,堪称生态殖民主义小说的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