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民主决策机制、监督制衡机制、参与合作机制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所要形成的基本机制。家长委员会建设作为教育制度的创新,成为现代学校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子系统。家长集体教育参与权的回归是家长委员会的本质所在。作为一种特殊的公民自治组织,家长委员会具有双重特征:依附于学校而又独立于学校。只有家长委员会与学校形成目标一致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场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但现在不少家长教育观念始终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思维上,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的逐步开放,高收入的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人们有时间有财力更有心情在教育上投入。家长越来越关心孩子,越来越关心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家校沟通与合作,参与学校事务的热情日益高涨,特别是一些文化水平较高并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的家长,期望通过教育让孩子拥有更好的前途,在教育观念、理念上普遍有自己的理解,家校彼此在教育理念上出现了若干不同的问题,时常会出现挑战教师权威的事件。  相似文献   

4.
苏奕 《上海教育》2013,(9):76-77
家校合作在国外已经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概括,在我国则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家校合作对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和家长共同进步、学校和家庭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何谓家校合作家校合作就是两种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两个教育机构——学校和家庭,两种身份的教育者——教师和家长,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孩子发展。从概念中可以看出,家校合作有这样几个要素:第一,家校合作是指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合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路上的两股最主要的力量,班主任在教育工作中,做好家庭和学校的沟通,能将学校和家庭两股力量整合,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一、尊重家长,为沟通创建良好的氛围沟通的前提是尊重,没有尊重就无法实现沟通。因此做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首先要求教师要尊重家长。尊重家长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关心和爱护孩子。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16,(Z1):4-5
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不可忽视家校的合作,如何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让家长有效地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办学改革和日常管理行动中,不仅体现了学校在办学改革与发展中的开放性办学思想和管理水平,更是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合力育人的创新实践行动。近年来,上海的中小学立足学校管理改革,推动家校合作机制日益成熟完善。通过让家长参与学校重大决策制度、家长参与学校  相似文献   

7.
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了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小学方舟校区的一次家校活动,对数字校园的应用有了一番新的认识。为了创建崭新的家校合作方式,让家长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具体工作中,实现家长走进学校、关心学校,参与建设学校的愿望。同时,借助家长资源,发挥家长特长、智慧与能量,为孩子的教育成长奉献爱心、贡献力量。该校低年级部召开了以"爱心飞扬同心教育"  相似文献   

8.
金哲民 《上海教育》2016,(Z1):46-47
随着时代的变化、家长素养的提升,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以及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家校合作已经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如何开拓家校融合的新途径,真正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正是学校需要思考和实践的。变被动配合为主动参与过去的家校合作在认识上有失偏颇,校方认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也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因此就把家长放在了从属的地位,一切活动仅仅从学校的工作需要出发,让家长来配合学校完成任务。家长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学校的事,孩子发展的优劣完全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自己要有一点作用的话,就是  相似文献   

9.
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合作者,是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主动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和谐家园关系,夯实合作教育基础;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观念,唤醒家长的教育责任感;提升家长教育能力,引领家长参与教育;尊重家长的教育参与,促进合作进一步发展。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形成合力,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李家成 《班主任》2014,(7):52-55
正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是美国公立学校教师头痛的一个问题。而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这种情况往往不多见。中国教师该庆幸了:毕竟家长对孩子还是有期望、有投入的,而不是不在乎、不参与的。但也同样是在中国文化背景和当前具体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会遭遇到另一个难题: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也有诸多无奈。在教育政策、教育治理体系不健全的背景下,家长的无奈又多么需要教育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