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KDL是知之(Knowit)、行之(Do it)、乐之(Love it)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知之"是要懂运动文化,"行之"是要有运动能力,"乐之"是要热衷于运动。知之、行之、乐之是K DL体育与健康课程搭建的课程目标[1],与《王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一脉相承,是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化。K DL用汉语拼音来翻译,也可理解成"快""得""乐",经过长期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恰好是对KDL体育与健康课程理念的新理解,其中"快"指向教学效率,"得"体现在教学结果,"乐"体现了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2.
<正>一、真心肯定找优点评课者要抱有谦虚的心态,在观摩中用"放大镜"寻找优点。并将这些优点进行总结,整理出最具代表性的"闪光点",用关键词进行高度概括。如,"真实"、"主动"、"巧妙"等。笔者在点评一节《横箱分腿腾越》课中这样说道,"本节课最大优点是‘真实’。所谓‘真’,就是教师真教、学生真学。所谓‘实’,就是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3.
正王辉先生的《教科书上的邮票插图》(原载《集邮博览》2013年第10期),强烈地吸引了我,令我想起了另一本教科书,书上的邮票图案比王先生介绍的邮票插图更牛,称之为"一片邮集"也不为过,而且其宣传集邮文化更直接更给力。这本教科书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九年级《美术》(图1),书中有两部分内容堪称"一片邮集"。其一,"红色摇篮",即该教科书第五节《方寸之地竖丰碑红色  相似文献   

4.
在"文"字邮票的研究中出现过诸多争论,"哪套邮票是‘文’字邮票的转折点"是争论的主要问题之一,笔者回顾有关"文"字邮票"转折点"之争的主要方面,进一步谈谈个人的看法。"文"字邮票共发行了19套,笔者所见最早(以下谈及"最早"、"首次",均指笔者所见)将其分为两个阶段的邮文是郑启五的《"文票"的定义、分期与类别》(《集邮》1988年第6期),郑先生将"文1—文13"称为"极端期",称"文14—文19"为"次极端期"。后者与前者的区别"一  相似文献   

5.
正牡丹是一种原产于中国的世界名花,曾多次被搬上方寸,但在票名中标出品种名称的仅有特61《牡丹》邮票15枚和小型张一枚。和邮票同种同名、且可以制作极限片的明信片,目前笔者仅见有13种。"胜丹炉"、"御衣黄"、"醉仙桃"邮票则未见有同名明信片,但有同种异名明信片存在,"昆山夜光"、"蓝田玉"既有同种同名片,亦有同种异名片。同种异名即一个品种有两个或多  相似文献   

6.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0,(6):3-3
不宜使用有歧义的"纪念戳"一词今年《集邮博览》第5期《鄂文江乐在集邮》一文中多次出现"纪念戳"一词,"纪念戳"是一个有歧义的集邮用语。集邮家郭润康先生曾撰文说:"至于对‘纪念戳’的含义,有人说是‘纪念邮戳’。有人说是‘纪念图章’,都有对的一  相似文献   

7.
大家熟知的极限片、极限封是以片或封为载体的,而笔者介绍的这枚极限张则以纪念张为载体,与邮票、邮戳互相映象,和谐一致,共同构成了极限的三要素。如图所示,"武陵源神堂湾极限张"采用了许彦博设计的1994—12《武陵源》邮票中的第二枚"神堂湾",纪念张也是许彦博设计的,其上特别印有"1992年湖南省邮票公司赠",说明此纪念张早于邮票"神堂湾"的发行首日,而加印的"武陵源区慈利县湘潭市联合邮展一九九四年九月二十五日",与笔者加盖的湖南武陵源邮局于1994  相似文献   

8.
收到第4期《集邮博览》,真是喜出望外。记得2008年的征订广告中,第一条就是"特色增刊",《集邮博览》杂志说到做到,惠利于读者,让集邮者肃然起敬。《牡丹花城》具有明显的"增刊"特点:一是使用小开本,有别于正刊的大16开;二是内容紧紧围绕2009世界邮展,既有对邮票上的古都洛阳的全方位介绍,也有针对2009世界集  相似文献   

9.
牟建平 《收藏》2020,(4):80-99
在齐白石花卉类画作中,牡丹是非常突出的一个题材。从早期的墨牡丹到去世前的彩牡丹,齐白石一生都在画牡丹。他画牡丹多题《大富贵》,笔墨苍厚,色彩浓烈,寓意吉祥。齐白石认为:"画牡丹富厚为佳,若比菊花寒瘦,失其牡丹体态矣。"齐白石画的牡丹,有富贵气,既绚烂夺目,又简练写意,是近代画牡丹的圣手。  相似文献   

10.
龙凤终团圆     
我在《集邮博览》2009年第9期发表了《票在左片在右》文章,拙文讲述的是自己收集票、片图案互补的极限明信片的乐趣。文中提到了"清嘉庆胭脂红彩龙凤穿牡丹纹罐"极限明信片,  相似文献   

11.
(-)什么是"太极"?我查阅了一些经典专著如《辞源》《辞海》《大词典》《拳械录》《人名辞典》和几位名家专著。"太极",实为某些战国时期,以至秦汉以来儒道学者们朴素辩证法的观点。简单说,"太极",乃"最原始的混沌之气其"运动而分化出阴阳,由阴阳产生四时变化,继而出现各种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2.
《牡丹》普资片从1999年3月22日发行开始,至2006年不再用作广告片加印载体时为止,在历时6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有十多家印刷厂承担并印制了大量以此邮资片为载体的广告加印片。笔者在欣赏各个省市大量不同版式的《牡丹》加印片时,借助于高倍放大镜对专供发信者写收、发信人的姓名及地址用的三条长60毫米的名址线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印刷厂的加印片或者同一加印片的不同名址线之间有着两大类型、十多种版式的印刷特征差异。  相似文献   

13.
乐山大佛     
2003-7M《乐山大佛》极限片的载体片源较多,目 前所知约30多个版本50余种(不含玫瑰图和牡丹图普资 片的加印片),年代最早为20世纪40年代商务印书馆的  相似文献   

14.
贾宝源 《集邮博览》2014,(11):44-44
正2007—6《李可染作品选》邮票发行时,我请徐州万国枢邮友帮助寻购了多种不同版本的该套邮票的极限片。其中,有一枚"放鹤亭"邮票的极限片(图1)是用明信片《苏轼(第一辑)》(1999年徐州邮政局、徐州园林局、徐州博物馆监制发行的牡丹邮资图加印片)的封套作载体,销首日江苏徐州云龙山放鹤亭风景日戳制作而成,封套上的图案是李可染作品《放鹤亭》。万友特意告诉我,这枚极限片的票、片图案是现存的招鹤亭(图2),所销风景日戳  相似文献   

15.
JP32《'92中国友好观光年》纪念邮资片的邮资图为中国旅游标志;片饰图主体为"泥人张"第四代传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张昌创作的水粉画'92中国友好观光年吉祥物"阿福",取材自无锡泥塑福禄寿喜大阿福。此片俗称"阿福"片。  相似文献   

16.
李世仪 《上海集邮》2004,(12):15-15
司马光砸缸(2004-11-2)自制片载体不多见。图1载体是1959年天津美术出版社《泥人张(二辑)》中的"司马光破甕救友",片图泥塑作品表现的场景与票图较吻合;图2载体是1987年天津市邮政局《历史名人》中的"司马光砸缸救友图",片图是淡彩水墨  相似文献   

17.
我们所受的教育中,"偏见"这东西,一向是被认为不好的,是要依靠理智来矫正或调控的。不过,与理智相仿的是,偏见同样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妙处——因为有偏见恰证明有感情。如此看来,面对丰富多彩的人生,我们不妨时时来点"痛快的偏见"——莎士比亚不是说过么,"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就很适合用来装饰我们的偏见。  相似文献   

18.
《收藏》2011,(10):155
"源·脉"特制瓷对瓶特选典雅梅瓶器形,"源"以中华母亲河黄河作远景,以国花牡丹繁花锦簇为近景,寓意两岸血浓于水、同宗同源;瓶身九朵牡丹寓意建党90周年辉煌历程。"脉"以中华民族的象征长城作远景,寓意华夏同出一脉,党与人民血脉相连,整体鲜亮大气、飞瀑磅礴、牡丹艳丽、长城雄壮。作品运用炉火纯青的国画泼墨彩技法,大师创作行云流水,是当今景德镇官方特制的时代大作。  相似文献   

19.
《收藏界》2009,(7)
《锦绣中华》特制纪念瓷由一主瓶二辅瓶组成,主瓶《祖国花正红》高约40.8厘米,以创造世界记录的"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为原型,细长秀美、大气华贵!辅瓶《华夏千秋富》《神州万年春》高约38厘米,以拍出1117  相似文献   

20.
陈福军 《武当》2013,(8):15-17
对于太极拳中的"拥捋挤按,即坎离震兑四正方也。探挒肘靠,即乾坤艮巽四斜角也",人们常将其形象化地称为"手捧八卦"或"怀抱八卦"。但是,"八卦"究竟应如何"捧"?如何"抱"?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此,太极拳锻炼就形成了一种奇怪逻辑——一方面,《易经》一直为历代太极拳家和理论研究者所推崇。"‘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思维被广泛运用在太极拳的理论与实践中",有"不知《易》,不能得太极拳之精义"的共识;另一方面,作为太极拳核心技术的"八法"或"八劲",则又很少有学者从易学、八卦角度来理解,来解读,甚至有"走架中的太极八法,我们认为完全是一种假想、模拟","太极十三势和八卦、五行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等论断"。从而给后学者在认知上带来很大模糊,与当今太极拳的大众化传播不相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