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贞而不谅。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忧道不忧贫。  相似文献   

2.
“小人”?它在《论语》中的含义不是被国学家们探究得挺清楚了吗?国学家们总是告诉我们:它是一个与“君子”相对应的、属于道德范畴的概念。的确,孔子常常将“君子”与“小人”对应着讲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女为君子儒,  相似文献   

3.
孔子所谓"君子之德",属于伦理道德,有别于习俗道德.在道德人格意义上,非"君子"即"小人"、非"小人"即"君子"的观念,不符合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2010,(6):38-41
读《论语》心得文要学芳每天,我都会和学生一起研读二十分钟《论语》,短短的句子,总是引发我们深深的思考。读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同学们不再斤斤计较、满腹牢骚;吟着"父母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对《论语》《左传》中的君子小人的分析,通过对比两书中君子小人的异同,进而对形成两者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孔子为恢复周王朝的礼乐文明社会所提出的"克己复礼"的君子人格,是在位、德、才的基础上将君子小人进行区分的;而《左传》作为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则是史家站在统治者的地位,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为实现国家宗法等级制的稳定而提出君子与小人的不同。当然,《论语》《左传》中的君子小人也存在着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诗学价值观中的"君子"与"小人"跟"华夏"与"夷狄"一一对映,"君子"等同"华夏","小人"等同"夷狄".其等同依据在诗学上表现为经过儒家政教伦理浸蕴的"性情",这种等同所体现出的文明价值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宋代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论语》的作用。寻遍整部《论语》,关于君子与小人的对举句,竟达16处之多。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这句话主要要理解好两个字:周、比。"周"是"团结、合群"的意思;"比"是"勾结、搞帮派"的意思。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这种思想在今天仍不失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  相似文献   

9.
从古到今,人类,虽有百种阶层,千种行当,然而,倘若用"人格魅力"的标尺去衡量,却只有两类了--君子与小人.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应该天天向自己发问:"你属于哪类?"令人不解的是,凡属真正的君子,都能时常反省自己(即所谓"吾日三省吾身"),不断用君子素质的利刃,剔除潜伏于头脑中可能病变出"小人习气"的细胞,让君子风范永驻.而几乎所有小人,却在那里心安理得地把自己划人纯君子者流,终日摆出一副"人上人"的架势.然而在众人眼里,他们压根儿就未曾光顾过君子阵营.  相似文献   

10.
君子与小人     
师傅和弟子谈到君子与小人这个话题。"君子修养好,所以从不会被人招惹。"弟子说。"不,君子也会被人招惹的。"师傅说,"比如,小人就常常招惹君子。"  相似文献   

11.
君子求诸己     
片段选读一   片段选读三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译]   孔子说:"君子要求自己,小人要求别人."   [注]   求:有要求、期待、责成之意.一念之间,已可分出高下.……  相似文献   

12.
君子和小人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一百零七次,小人二十四次.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论语>中提到君子小人,多是第一义.如小人的二十四次,用指平民的,仅只四次.以上系根据杨伯峻<论语译注>中的统计.  相似文献   

13.
《论语》围绕对"君子"的推崇和称颂展开,准确把握"君子"和"小人"的内涵是解读《论语》精神实质的关键。本文以理雅各和威利的《论语》英译本为例,分析对比两译本中"君子"和"小人"英译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论语》中,孔子除了谈“仁”以外,较多谈及君子.虽然各家对《论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一章中“君子”和“小人”的关系有多种注释,但总体看来比较相近,大都认为君子与小人以心地、气貌来区分.君子与小人在心地、气貌方面不同在于:君子以义为本,以利为末;君子践行仁.  相似文献   

15.
露锋与藏锋     
我们若才华横溢、卓尔不群,是藏玉怀瑾,还是锋芒毕露?应该说,一味地卑微、肆意地张狂都是不可取的。为了最好地发展自己,使群体能够和谐相处,我们需要既露锋又藏锋。露锋与藏锋要看对象。在我们的周围,既有赏才重才的开明君子,也有嫉贤妒能的狭隘小人。在开明君子面前,他们会因你外露的才能而赏识你、尊重你,而在狭隘小人面前,他们却会因你外露的才  相似文献   

16.
《论语》是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拥有众多的英译本。而把握"君子"和"小人"的内涵是正确理解《论语》精神实质的关键之一。"君子"和"小人"在《论语》中成对出现,体现了两种人在政治立场、地位出身、道德伦理观等方面的对立,其蕴涵的意义十分丰富。而目前部分英译本试图在英语中找出一对词来完全取代《论语》中成对出现的"君子"、"小人",不能将其丰富含义完全体现。  相似文献   

17.
孔老夫子曾言:"惟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孔老夫子那时,民风质朴,因此,他老人家觉着不入眼的,也就这么两类人:女人,小人.可随着文明的演进,人类智力的增长,有些事情是连孔老夫子这样的大圣大智者也无法预知的.比如,与小人相对的君子,已不再是老夫子眼中德如清风、可以化行天下的彬彬君子,而是有了真伪之别;小人本无所谓真假的,但君子既有真伪之别,小人便也可以加一些定语了,于是就有了真小人的称呼.  相似文献   

18.
读程树德《论语集释》,得若干条。“人焉度哉”,“度”当解作“匿”;“君子周而不比”,“比”当解作“密”;“造次必于是”,“造次”当解作“居于高位”;“君子怀刑”,“际刑”当解作“思刑罚之中节与否”。  相似文献   

19.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孔子说:"君子普遍厚待人们,而不偏袒同党,徇私护短;小人偏袒同党,结党营私,而不普遍厚待。"片段选读一  相似文献   

20.
袁盎是西汉初年的风云人物,历来对他褒贬不一,或褒为君子,或贬为小人.本文认为袁盎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而是一个有着任侠特性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