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张文宪 《陕西教育》2004,(11):37-37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陆游的爱国诗篇之一。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我国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力主抗金,反对议和,屡遭贬斥。在他65岁高龄之际,因上书要求出师北伐,遭到当朝以光宗皇帝为首的主和派的打击,66岁被罢官还乡,从此闲居山阴,再也无法实现他扭转乾坤,重整山河的愿望。他怀才不遇;意欲振邦却走投无门,  相似文献   

2.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代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从小便立志以抗击金兵、收复中原为终身奋斗的目标。他留下的近万首诗篇中心主题就是反对民族投降主义路线,力主收复北方失地,宣传抗战必胜。爱国情感贯穿了陆游的全部生活与全部作品。而且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显得特别强烈,他将传统的爱国主义推向了新的阶段。陆游的诗是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的,是他所接触社会现实的忠实反映,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辉。陆游的人格与诗格都是高尚的,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相似文献   

3.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陆游的爱国诗篇之一。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我国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力主抗金,反对议和,屡遭贬斥。在他65岁高龄之际,因上书要求出师北伐,遭到当朝以光宗皇帝为首的主和派的打击,66岁被罢官还乡,从此闲居山阴,再也无法实现他扭转乾坤,重整山河的愿望。他怀才不遇;意欲振邦却走投无门,心存报国却不在其  相似文献   

4.
据周密《齐东野语》、陈鹄《耆旧续闻》和欧小牧《陆游年谱》等记载,宋高宗绍兴十四年(1144年),陆游二十岁时,切娶表妹唐琬(字蕙仙)。按理说,唐琬是陆游母亲的侄女,在宗法影响很深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也不至于发生什么婚姻悲剧。但陆游婚后,因伉俪相得而颇  相似文献   

5.
23.陆游教子读书爱国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诗人。陆游生活的年代,正是宋王朝  相似文献   

6.
陆游是我国南宋时期杰出的爱国诗人。他一生著作丰富,今留存诗歌约九千三百首。在这近万首题材广阔、风格各异的诗篇中,流传最广、质量最高,最能代表他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的是那些爱国诗篇。陆游以诗歌为武器,从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投降主义;同情人民疾苦等几个方面在南宋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赋予了爱国主义以特殊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首七绝是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在宋光宗赵惇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四日所作。原诗二首,课文选一。陆游一直主张抗战,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张。“其时朝廷之上,无不以画疆守盟、息事宁人为上策,而放翁独以复仇雪耻长篇短咏,寓其悲议”(赵翼《瓯北诗话》),激怒了统治者,几遭黜退。1189年冬陆游参加编修高宗实录,没几天,谏官提出:“陆游前后屡遭白简(弹劾官员的奏章)所至有污秽之迹”(《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十二)。并诽谤陆游以诗“嘲弄风月。”光宗赵惇  相似文献   

8.
要了解陆游的名、字的含义,须知其来历。朱东润先生在其《陆游传》(海南出版社)中写道:陆游呱呱坠地,其父陆宰“想起早一晚夫人曾梦见秦观,这一位比自己高一辈,诗和词做的很好,也能写文章。”“秦观字少游,这孩子就起名陆游吧。”及陆游长大以后,“朋友们称他为陆务观,就是这个由来。”可见,陆游的名、字是源于秦观的名、字。那么,秦观的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与罗振玉因诗歌结缘,自此两人开始近乎一生的相知相守。罗振玉对王国维《咏史》组诗的赏识,奠定了王国维在罗振玉心中不可移易的地位。罗振玉的诗学根源于《毛诗序》,而涵养于杜甫、陆游二家诗,其崇尚真诚、雅正、自然,反对雕琢、应酬的文学观与王国维有着许多不谋而合之处。特别是对陆游诗歌的共同偏嗜,拉近了他们心性和诗学的距离。虽然陆游在王国维的词学谱系中因为介乎被极度推崇和极度贬抑的两极之间,而未能彰显出特别的风采,但陆游的诗学实际上沉淀为王国维词学的一种底蕴。罗振玉的诗学在这一考察维度中显示出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课内提升一、默写诗句。(1)____,妙手偶得之。(陆游)  相似文献   

11.
陆游的《剑南诗稿》中约有七十首论诗诗,它们对研究陆游的诗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陆游源出江西诗派,但他对于江西诗派的理论不仅是继承,更有反思和突破。他提出了“诗外工夫”,认为文学是现实的反映,是和作家的生活经验分不开的。提倡加强作家的自我修养,要“养气”,尤其提倡悲愤之气。陆游诗论反对雕琢,委靡之风。对扭转诗坛风气有促进作用。他的这些诗论也影响了当时的诗人和后世的诗论家。  相似文献   

12.
《陆游评传》通过对陆游作品的潜心梳理,对其生平的重新考订,对其思想的深入探讨,展现与评价了陆游的思想风貌,凸现了陆游的文学精神,堪称陆游研究的别开生面之作。该书又在21世纪最初的年代出版,对于21世纪的陆游研究,将起导夫先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现存的陆游诗集《剑南诗稿》九千三百余首诗中有很多与读书有关的诗,其中不少是陆游在读了他人诗作之后而写,从中可以看到陆游读书过程中的反思与学习,这些诗歌批评是陆游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示子通》是陆游晚年向其幼子介绍自身学诗经验的诗,本文将以此诗为线索,论述陆游在其读诗诗中所体现的诗歌批评。  相似文献   

14.
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下简称“原词”)是一首好词。自从毛主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作《咏梅》词后,人们便对原词持否定态度。这里,我提出不同意见,并求教于其他同志。陆游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和金国对峙时期,在南宋小朝廷内部的主战派和主和派的斗争中,陆游属于主战  相似文献   

15.
陈国女 《语文知识》2003,(10):47-48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诗人。他出生的第二年,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为金兵攻陷,徽宗、钦宗相继被虏,北宋王朝灭亡。他随父母在兵荒马乱中度过了童年。父亲陆宰是主张抗金的爱国士大夫,和主战派交往密切。他的爱国言行,给予幼年的陆游以深刻的影响。中年时期,陆游前后共九年参加军旅生活,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由于他坚决主张抗金,政治上  相似文献   

16.
高明 《职业技术》2006,(12):166-167
陆游以抗敌御辱,收复失地的民族使命为已任,终其一生为抗金大业而呐喊。他因“喜论恢复”、“语触秦桧”而屡次被黜,仕途潦倒。爱国情感是陆游心理结构的重要成份,是诗人艺术创作和人生活动最敏感的区域。作为一种理想境界,一种爱国志向,它与南宋统治者苟安投降的卖国政策是相悖的,注定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注定了陆游的人生悲剧。但这种悲剧不是陆游个人的,它是民族的,历史的,本文通过对陆游“恢复”情结的形成和表现特征的阐述来分析这一情感的悲剧意蕴及诗人悲剧人生的自我解脱。  相似文献   

17.
陆游的纪梦诗在中国古代诗人中,记梦之频、述梦之精,而又对梦浓烈痴心、独树一帜者当数爱国诗人陆游。清人赵翼对陆游的纪梦一类诗,在《瓯北诗话》中曾作了这样的统计和评价:“即如纪梦诗,核计全集,共九十九首。人生安得有如许梦!此必有诗无题,遂托之于梦耳。”他...  相似文献   

18.
三二诗词四首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一)楼船雪夜(二)瓜洲渡,(三)铁马秋风(四)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五)出师一表真(六)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事陆游北征谈笑取关河,(七)盟府何人策战多?扫尽烟尘归铁马,剪  相似文献   

19.
陆游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以其悲壮激越的诗篇,唱出了爱国御侮的时代最强音。下文从其爱国思想的形成、爱国主义的行动和爱国主义的诗篇三方面试作具体阐述。 一、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 (一)家庭的影响 陆游爱国主义思想的形成,主要是受其家庭的影响。陆游出生和生长在宋王朝腐败不振,国家遭受北方女真族侵略压迫的时代,从小深受祖国被侵略,家人四处逃难的痛苦。其父陆宰是南宋著名的主战派,经常给陆游讲述金兵进犯的野蛮残酷的罪行及人民在兵荒马乱中四处逃难,忍饥挨饿的悲惨往事。这些都在幼小的陆游的心灵深处埋下了反抗异族侵略的种子。他终身主张驱逐金人、收复失地、解救沦陷区人民痛苦,这一思想根源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20.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七绝《示儿》,是我国古代著名爱国诗歌中最为广泛传诵的一篇。诗是南宋嘉定二年己巳(1209年)冬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陆游逝世的那天,作于他的故乡山阴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